氯化浸出
氯化浸出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矿业工程、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9800篇;相关期刊37种,包括湖南有色金属、黄金、湿法冶金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2007年全国黄金(有色金属)矿山生产新技术、新产品学术交流会、第二届全国重冶新技术新工艺成果交流推广应用会等;氯化浸出的相关文献由231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天足、杨建广、唐谟堂等。
氯化浸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800篇
占比:99.76%
总计:29871篇
氯化浸出
-研究学者
- 杨天足
- 杨建广
- 唐谟堂
- 李树超
- 陈冰
- 雷杰
- 何强
- 刘世和
- 刘伟锋
- 刘玉强
- 吕久吉
- 吕海波
- 吕顺一
- 吴海国
- 孙振
- 宋庆双
- 张培生
- 彭思尧
- 李婕
- 李泰康
- 李焌源
- 杨新生
- 林泓富
- 汪秋雨
- 王志强
- 符岩
- 翟秀静
- 范国锋
- 衷水平
- 郑国渠
- 陈景河
- 陈进中
- 马玉天
- 魏秀兰
- 鲁君乐
- 丁剑
- 丁重云
- 丛自范
- 伍登俊
- 伍继君
- 何兰生
- 何静
- 农永萍
- 冯元发
- 刘万里
- 刘伟峰
- 刘勇
- 刘好男
- 刘宗强
- 刘建强
-
-
-
王俊娥;
林泓富;
陈杭;
衷水平;
张恒星;
吴星琳;
迟晓鹏
-
-
摘要:
以氧化锌烟尘浸出所得铅渣为原料,开发了"氯化浸出—锌片置换铅—置换后液中和沉锌"综合处理工艺,重点考察了药剂浓度、液固比、温度等条件对氯化浸出的影响,并开展了浸出液置换沉铅和中和沉锌探索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氯化浸出条件为:液固比30 mL/g、温度80°C、NaCl浓度320 g/L、CaCl_(2)浓度15 g/L、浸出时间2 h,铅、锌和银的浸出率分别为98.30%、81.77%和29.47%;浸出液在60°C下采用锌片置换沉铅,所得海绵铅纯度为92.09%,铅总回收率达95%以上。工艺可取得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为含铅锌固废的处理提供借鉴。
-
-
汪秋雨;
曾建华;
吴仁都;
蔡琥
-
-
摘要:
国内从铅锌冶炼烟尘中回收铟多采用硫酸浸出工艺,随着烟尘中锡含量的升高,铟的浸出率呈现下降的规律,在硫酸中铟的浸出率普遍不足60%。针对含有InO·xSnO的复杂铅锌冶炼烟尘,本文提出了一种铅锌冶炼烟灰氯化浸出回收铟的工艺,并考察了氯酸钠浓度、盐酸浓度、浸出温度、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氯酸钠浓度20 g/L、盐酸浓度48 g/L、浸出温度80°C、硫酸浓度225 g/L、浸出时间3.0 h和液固比L/S=5∶1(L/kg)的条件下氯化浸出,铟的平均浸出率达到92.7%。该工艺可用于处理复杂铅锌冶炼烟尘回收铟的生产实践。
-
-
-
张福元;
徐亮;
赵卓;
郑雅杰
-
-
摘要:
以复杂难处理金精矿火法造锍捕金所得铁锍合金的硫酸浸出渣为原料,采用控电位氯化浸出工艺分离酸溶渣中的Cu、As、Sb等主要杂质元素,贵金属Au单向富集得到高品位金泥,Au泥经过硫酸化焙烧脱硫进一步富集贵金属金.结果表明:双电极体系控电位氯化浸出优化条件为[H+]5mol/L、浸出电位 380 mV、液固质量比5:1、温度85 °C和搅拌浸出2 h,所得渣率为28.2%,浸出渣中Cu、As、Sb含量分别降到0.18%、0.095%、0.084%,浸出率分别达到99.6%、99.8%、99.8%,浸出渣主要成分Si和S的含量分别为29.39%和22.72%,Au品位富集到2.609%;浸出渣硫酸化焙烧脱硫的烧成率为66.5%,S含量降至0.87%,脱硫率为96.2%,焙砂的主要物相为SiO2和单质金,Au品位富集到3.937%.复杂金精矿铁锍合金酸溶渣通过控电位氯化浸出除杂—焙烧脱硫可将贵金属金有效富集.
-
-
李勇;
丁剑;
林洁媛;
刘苏宁;
李诺;
孙宁磊
-
-
摘要:
随着新型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批量生产,镍的需求将出现激增态势.湿法冶金技术在处理低品位、复杂难选的硫化镍矿或火法冶炼镍中间产品等资源方面具有优势.文中对氨体系加压浸出、酸体系加压浸出、氯化浸出、常压浸出及生物浸出工艺分别从原料特性、工艺特征、过程化学、工业实践、研究现状等角度进行了分析.高镍锍酸体系加压浸出工艺在镍湿法冶炼中占有重要地位,工艺较为成熟,应用也越来越广;氨体系加压浸出工艺在工艺方面仍有进步空间;含镍硫化物常压浸出和生物浸出工艺技术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实际生产中,需要结合含镍硫化物资源特点、工艺适用性、市场产品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发展湿法冶炼提镍工艺.
-
-
刘伟锋;
刘好男;
孙百奇;
陈霖;
张杜超;
杨天足
-
-
摘要:
为实现从富贵锑中富集提取金的目的,提出采用控电位氯化浸出方法选择性分离富贵锑中贱金属.详细考察了各因素对贱金属浸出率的影响,查明了最优条件下贵金属的溶解行为,采用富贵锑粉置换回收浸出液中的贵金属.结果表明:提高盐酸浓度、增加液固比、提高反应温度和减小双氧水的加入速度均可以提高贱金属的浸出率;但增大双氧水过量系数会导致金属氧化沉淀.在最优条件下,铜、镍、锑和铅的浸出率均大于99.0%,金和银的浸出率分别为0.16%和84.40%,浸出渣中金含量达到96.0%.浸出液冷却结晶过程会析出氯化铅,金和银的置换率均达到99.0%以上.该方法实现了富贵锑中贱金属有效分离和金高效富集的双重目的.
-
-
-
周起帆;
蒋开喜;
王海北;
王玉芳;
薛宇飞
-
-
摘要:
Based on analysis of composition and chemical phases,effects of temperature,leaching time,sodium chlorate concentration,and acidity on lead and silver extraction from lead-silver residue produced in hydrometallurgical zinc refinery were investigs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leaching ratio of lead and silver is 94.43% and 91.48% respectively,and lead and silver content in residue is 0.9% and 84.4 g/t respectively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including NaCl concentration of 300 g/L,CaCl2 concentration of 50 g/L,initial HCl concentration of 0.4 mol/L,leaching temperature of 85 °C,leaching time of 2.5h,and L/S=8.%在分析湿法炼锌铅银渣的主要成分与化学物相的基础上,考察了温度、浸出时间、氯酸钠浓度、酸度等对铅银渣中铅银含量及浸出率的影响,确定了氯化浸出最优工艺条件为:氯化钠浓度300 g/L、氯化钙浓度50 g/L、初始盐酸0.4 mol/L、浸出温度85°C、浸出时间2.5h、液固比8,在该条件下铅银渣中铅、银的浸出率分别可达94.43%和91.48%,渣中铅含量为0.9%,银含量84.4 g/t.
-
-
张保平;
沈博文;
师沛然;
郭美辰;
刘运
-
-
摘要:
以铜阳极泥为原料,采用盐酸和氯酸钠为浸出剂,根据同时平衡原理,对浸出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考察了浸出时间、液固比、氯酸钠浓度和盐酸浓度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金浓度[Au]T的降低和总氯浓度[Cl-]T的增加均有利于金的浸出.随着总氯浓度的增加,体系中含金物种的主要存在形态发生Au3+→AuCl3(aq)→AuCl-4→AuCl-2的转变,理论最佳浸出剂组成为盐酸与氯酸钠摩尔浓度比为6:1.在搅拌速度为400 r/min、液固比为4:1、浸出时间为3 h、盐酸浓度为3.0 mol/L、氯酸钠浓度为16 g/L、反应温度为25°C的条件下,金的最大浸出率为98.89%.
-
-
-
陈芳斌;
刘勇;
杨天足;
刘伟锋
- 《2007年全国黄金(有色金属)矿山生产新技术、新产品学术交流会》
| 2007年
-
摘要:
分析了从贵锑中提取金原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现有控电位选择性氯化浸出分离贵锑中贵贱金属的新工艺。该控电位选择性氯化浸出工艺不仅可以一步将含金2%的富贵锑粉富集到含金94%以上的粗金粉,而且金的直收率由70%提高到99.8%。新工艺的应用,不仅取替了原有的责锑电解、阳极泥酸煮、坩埚熔炼和马弗炉吹炼等工序,实现了一步富集金的目的,而且大幅度提高了金的直收率,缩短了工艺流程,减少了资金积压和环境污染。
-
-
符岩;
宋庆双;
张永刚;
翟秀静;
吕久吉
- 《全国铜镍钴生产技术、装备、材料及市场研讨会》
| 2003年
-
摘要:
采用FeCl和CuCl直接浸出金铜矿,铜主要以氯化亚铜形式溶解,硫变成硫磺,浸出率可达95~99%.浸出液采用隔膜电解方法产出阴极铜.阴极电解后液反到阳极区氧化再生成FeCl和CuCl,可返回浸出系统循环使用,浸出渣提取金银.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过程简单,投资少,电耗低,有利于多金属的综合利用,劳动条件好,环境友好.
-
-
刘朝辉
- 《第二届全国重冶新技术新工艺成果交流推广应用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讨论了氯化浸碲时工艺技术条件:氯酸钠用量、液固比、酸度、氯化钠浓度等因素对浸出率的影响、中和法处理氯化液时,pH值与中和液中残存碲量的关系,以及碱浸中和渣时,氢氧化钠的浓度与渣含碲的关系.探讨了氯化液的循环浸出法降低试剂消耗情况.
-
-
刘朝辉
- 《第二届全国重冶新技术新工艺成果交流推广应用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讨论了氯化浸碲时工艺技术条件:氯酸钠用量、液固比、酸度、氯化钠浓度等因素对浸出率的影响、中和法处理氯化液时,pH值与中和液中残存碲量的关系,以及碱浸中和渣时,氢氧化钠的浓度与渣含碲的关系.探讨了氯化液的循环浸出法降低试剂消耗情况.
-
-
刘朝辉
- 《第二届全国重冶新技术新工艺成果交流推广应用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讨论了氯化浸碲时工艺技术条件:氯酸钠用量、液固比、酸度、氯化钠浓度等因素对浸出率的影响、中和法处理氯化液时,pH值与中和液中残存碲量的关系,以及碱浸中和渣时,氢氧化钠的浓度与渣含碲的关系.探讨了氯化液的循环浸出法降低试剂消耗情况.
-
-
刘朝辉
- 《第二届全国重冶新技术新工艺成果交流推广应用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讨论了氯化浸碲时工艺技术条件:氯酸钠用量、液固比、酸度、氯化钠浓度等因素对浸出率的影响、中和法处理氯化液时,pH值与中和液中残存碲量的关系,以及碱浸中和渣时,氢氧化钠的浓度与渣含碲的关系.探讨了氯化液的循环浸出法降低试剂消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