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苯砜
氨苯砜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0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4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皮肤病与性病、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国药学杂志岛津杯第九届全国药物分析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江西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术交流会等;氨苯砜的相关文献由65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福仁、刘红、周桂芝等。
氨苯砜
-研究学者
- 张福仁
- 刘红
- 周桂芝
- 崔德华
- 王洪生
- 闫军
- A·P·帕拉沙尔
- K·S·瓦纳
- V·巴特
- V·斯瓦米纳坦
- 万宇平
- 唐文照
- 姜海琴
- 孙乐乐
- 宋红萍
- 崔荣
- 张壤之
- 张杰
- 张锦楠
- 张韬
- 扈金萍
- 扶胜
- 朱邦勇
- 李伟
- 李勇
- 李峥
- 李桓英
- 段志娟
- 王宏
- 王晓东
- 王景权
- 王砚蕾
- 王贺成
- 胡冠豪
- 许凤妮
- 贾献慧
- 闫淑莲
- 陈志强
- Callen J.P.
- 丁文
- 于腾
- 任晓敏
- 伍姿
- 何光慧
- 何恒武
- 侯锡锋
- 冯静
- 刘俐
- 刘史佳
- 刘文
-
-
-
李峥;
许凤妮;
李伟;
张杰;
王砚蕾;
王宏;
朱邦勇;
胡冠豪
-
-
摘要:
目的:分析2010-2020年广西麻风复发病例基本情况。方法:描述性分析2010-2020年广西全区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麻风复发病例资料。结果:2010-2020年,广西发现麻风复发病例43例,排除首次诊疗病例资料不全的病例1例,纳入42例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男31例(73.8%),女11例(26.2%);平均年龄(53.79±18.38)岁。复发时,出现皮肤损害41例(97.6%)、神经炎29例(69.0%);伴I型麻风反应6例(14.3%),II型麻风反应11例(26.2%);2级畸残14例(33.3%);BL和LL患者共25例(59.5%)。结论:麻风复发病例散发出现,需加强治愈存活者随访工作。
-
-
伍姿;
黄冬梅;
娄晓祎;
郑蓉;
汤云瑜;
张璇;
张俊
-
-
摘要: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MS/MS)测定水产品中氨苯砜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方法。样品加入D8-氨苯砜内标,经1%氨化乙腈提取,正己烷去脂后,采用MCX阳离子固相萃取柱进行富集和净化,氮吹浓缩至0.2 mL左右。用甲醇和水作为流动相,以CAPCELL PAK C18色谱柱(2.0 mm×100 mm,3μm)进行分离,在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电离模式下测定,采用内标法定量。氨苯砜和N-乙酰氨苯砜在0.1~5.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LOD)为0.1μg/kg,定量下限(LOQ)为0.2μg/kg。以不同类型的水产品为空白基质,在0.2、1.0、2.0μg/kg加标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0%~10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11%。用该法对药代实验中获得的阳性肌肉样品进行测定,通过对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离子对信息进行鉴别,鉴定出氨苯砜的代谢产物为N-乙酰氨苯砜。该方法的检出限低、精密度好、准确度高,能够实现对不同水产品中氨苯砜残留量的准确定性与定量检测。
-
-
陆梅;
赵雪宁;
李宏;
贺习文;
李俊
-
-
摘要:
为建立同时测定饲料中氨苯砜和咖啡因的定量分析方法,实验用酸性乙腈溶液提取饲料样品中的氨苯砜和咖啡因,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1%乙酸溶液+乙腈=75+25等度洗脱,供液相Hypersil GOLD C_(18)色谱柱分离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氨苯砜和咖啡因在0.1~50μg/mL时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5 mg/kg,定量限为0.2 mg/kg,不同饲料样品中的回收率为89.7%~107.5%,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0.88%~1.35%和0.96%~1.24%,回收率和精密度较好,前处理过程简单,成本经济,检测效率高,为饲料中氨苯砜和咖啡因的筛查和检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
-
王子园;
张帆;
周桂芝;
刘永霞;
刘红;
张福仁
-
-
摘要:
类风湿性嗜中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皮肤表现,本文报道一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男,60岁。躯干、四肢泛发暗红色丘疹、水疱1个月,类风湿关节炎病史7年。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符合类风湿性嗜中性皮炎。患者因类风湿关节炎病史曾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本次选择氨苯砜单疗,治疗2周后实验室检查异常项目恢复正常,皮损明显消退。
-
-
叶星;
卢宪梅;
刘芳;
槐鹏程;
初同胜;
刘殿昌
-
-
摘要:
临床资料患者,女,75岁,山东省荣成市人。因“面部红斑伴口唇麻木、双眼疼痛3个月”就诊。自述2021年2月始面部出现红斑,伴口唇麻木,双眼不适,疼痛流泪,自己怀疑麻风复发。2021年5月12日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麻风复发,转诊至我院。患者于1957年6月首次确诊为LL型麻风,次年3月入驻麻风村,全程予氨苯砜(DDS)单疗,于1964年10月临床治愈;1972年3月确诊为LL型麻风复发,再次予DDS单疗后于1980年7月判愈。患者本次复发前已存在双眼、双手及双足畸残。无药物过敏史。
-
-
伍姿;
黄冬梅;
娄晓祎;
孔聪;
张璇;
方长玲;
叶洪丽
-
-
摘要:
氨苯砜是一种砜类抑菌剂,在动物养殖中可利用其抑菌作用治疗皮肤病等,但氨苯砜可经食物链传递而危及人类健康,因此需对其残留量进行检测.本文主要概述了氨苯砜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机制、危害和法规标准,系统地综述了动物源性食品中氨苯砜及其主要代谢产物N-乙酰氨苯砜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同时对其分析方法进行展望,旨在为动物源性食品中氨苯砜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检测和监控提供参考.
-
-
黄筱
-
-
摘要:
“急求!”近日,一些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患儿家长在网络_上四处寻求一种老药氨苯砜片,此药被广泛应用于麻风病的治疗,目前,国内的药企均已停产。除氨苯砜片,近年来出现短缺断供情况的廉价救命药还有不少,企业为何不再生产这些药?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原料药供应成本比较高,叠加其他生产成本,每瓶定价需要几十元。相比原来每瓶几元钱的价格提高较多,担心市场不接受。但如果按照原价售卖,企业很难持续。
-
-
孙勇虎;
周桂芝;
张福仁
-
-
摘要:
患者,女,42岁.周身红斑水疱3个月.经病理和免疫病理确诊为线状IgA大疱性皮病.既往曾使用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经加用氨苯砜后病情得以控制,之后激素逐渐减量之停用,目前单用氨苯砜治疗控制中.
-
-
常雯茜;
周桂芝;
刘永霞;
刘红;
张福仁
-
-
摘要:
患者,男,78岁.躯干、四肢多发紫红色结节、斑块伴疼痛3年.组织病理示:表皮间水肿,真皮浅中层弥漫性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壁界限不清,纤维组织增生.诊断为持久性隆起性红斑.治疗:氨苯砜100 mg每日一次口服,外用卤米松乳膏和夫西地酸乳膏,4个月后皮损明显好转.
-
-
罗晓辉;
陈必英;
罗武
- 《江西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术交流会》
| 2006年
-
摘要:
氨苯砜(DDS)是治疗麻风病的首选药物.1950年开始治疗疱疹样皮炎取得疗效.此后,DDS广泛应用于皮肤科临床治疗各种皮肤病.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氨苯砜,(二氨二苯砜)Dapsone(Diamimo-Diphenyl-S01fonum,DDS)其化学分子式为C12H12N12SO2,分子量为248.3,分子结构式如下:H2N- -SO2- -NH2-.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