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氨合成

氨合成

氨合成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89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3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200574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大氮肥、化工催化剂及甲醇技术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九届学术会议、全国化工合成氨设计技术中心站2011年技术交流会、第七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等;氨合成的相关文献由1278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建新、倪军、魏可镁等。

氨合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3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00574 占比:99.75%

总计:201067篇

氨合成—发文趋势图

氨合成

-研究学者

  • 林建新
  • 倪军
  • 魏可镁
  • 刘化章
  • 林炳裕
  • 江莉龙
  • 王榕
  • 韩文锋
  • 俞秀金
  • 霍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莘艾青
    • 摘要: 分析氨合成系统运行中水加热器、水冷器设备存在的换热管和管板泄漏问题的原因,就换热管材质、焊接工艺进行优化,保证JR3000氨合成系统稳定安全运行。
    • 刘恒源; 王海辉; 徐建鸿
    • 摘要: 氨是化肥、涂料等领域中重要的化工原料,是产量第二高的商用化学品。目前,90%以上的氨均来自Haber-Bosch法,该工艺需要高温、高压条件,能耗较高,且依赖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生大量CO_(2)排放,在倡导节能环保的新时代下,该工艺面临严重的能耗及环保问题。电催化氮还原合成氨工艺是一种采用电能驱动的节能工艺,且原料为绿色环保的H_(2)O和N_(2),其有望替代传统合成氨工艺。但是目前该工艺存在一些技术难点有待突破,使其产氨速率、法拉第效率等性能不高,距离商用化生产差距较大。分析总结了该工艺的技术难点,围绕该领域的优化策略,重点综述了针对合成氨电化学系统的改进措施,以及近几年文献报道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 龚世伟; 江星; 黄本波
    • 摘要: 根据合成气压缩机的试车经验,制定氨合成催化剂氮气升温方案。该方案成功地进行了氮气升温操作,节约合成催化剂升温时间,减少了精制气的排放量,达到了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 宋亚玲
    • 摘要: 以河北正元化工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研发的JR1600氨合成系统为例,从工艺、设备、氨合成塔、自控、设计指标等方面简述了氨合成系统设计思路.
    • 龙思宇; 裴响林; 罗丹; 付海; 龚维
    • 摘要: 钌催化剂是近年来新兴的贵金属催化剂,其负载型催化剂具有节约成本、可回收利用、催化性能优异等优势,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负载型钌基催化剂在氨合成反应、加氢反应、氧化反应的合成及应用进行了综述,主要阐述了反应过程中的载体与助剂、制备方法和催化性能,并对当前反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提出负载型钌基催化剂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牛春林
    • 摘要: 6月15日,澳大利亚科学家在新近一期《科学》杂志撰文称,他们研制出了一种直接零碳排放氨合成方法,这在全球属首次,有望加快绿色氨生产的步伐,催生新的绿氨经济。氨是全球重要的化肥生产材料,有助于维持全球的粮食生产。目前,人们使用名为"哈伯-博世流程"的成熟工艺。但该工艺生产1吨氨会排放出1.9吨二氧化碳,氨生产过程的总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碳排放量的1.8%。
    • 许桐; 孙旭平; 马奔原; 梁杰; 岳鲁超; 刘倩; 李廷帅; 赵海涛; 罗永岚; 卢思宇
    • 摘要: 在现代社会中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业、塑料制造,炸药以及染料等行业.由于氨气中不含碳,氢容量大、能量密度高且易于运输,已经被视为一种绿色能源替代品.Haber-Bosch方法在全球合成氨中起着主导作用,但其过程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且伴随着高能耗和CO2排放的问题.电催化氮还原反应(NRR)有望成为常规条件下低成本且环境无害的替代方法,且具有太阳能、风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相同的应用潜力.然而,由于惰性的N≡N键,它需要有效的电催化剂来驱动氮气-氨气的转化.迄今为止,人们一直在努力探索高性能催化剂,以实现高效率和选择性.通常,贵金属催化剂具有较高的NRR效率,但是稀缺性和高成本限制了它们的大规模应用.因此,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丰富的过渡金属(TM)催化剂上,该催化剂可以通过空的轨道接受氮气分子的孤对电子,同时提供丰富的d-轨道电子进入氮气的反键轨道.然而,这些催化剂可能释放金属离子,导致环境污染,并且大多数金属电催化剂也可能促进金属与氢成键,从而在电催化反应过程中促进了析氢反应(HER).近年来,非金属催化剂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非金属催化剂主要包括碳基催化剂(CBC)以及一些硼基和磷基催化剂.通常,碳基催化剂具有多孔结构和较大的表面积,这有利于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并为质子和电子的传递提供了丰富的通道.本文总结了近期非金属电催化剂(MFCs)在电化学NRR中的设计和发展状况,包括碳基、硼基和磷基催化剂.此外,大多数非金属化合物的路易斯酸位也可以接受氮气的孤对电子并通过形成非金属和氮成键来吸附氮气分子,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它们在电催化NRR中的潜力.与金属基催化剂相比,非金属催化剂的占据轨道只能形成共价键或共轭π键,从而阻碍了电子从催化剂到氮气分子的转移以及分子的活化.我们重点讨论了掺杂型催化剂(N,O,S,B,P,F掺杂以及共掺杂)、有机聚合物、氮化碳及缺陷和表面修饰催化剂.最后,我们还讨论了提高NRR性能的方法,展望了非金属电催化剂的发展前景.
    • 林炳裕; 吴玉远; 方笔耘; 李春艳; 倪军; 王秀云; 林建新; 江莉龙
    • 摘要: 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化学品,也是氢能源的重要载体.目前,世界合成氨工业每年消耗约2%的世界总能源,并排放超过1%的CO2,节能降耗需求十分迫切,其中的关键在于高性能氨合成催化剂的开发.传统观点认为,B5活性位是钌催化剂上氮解离和氨合成的活性位,当钌粒子尺寸在1.8~2.5 nm时催化剂的B5活性位数量最多,而钌尺寸较小(0.7~0.8 nm)的催化剂几乎没有氨合成活性.本文通过改变钌负载量调变了氧化铈负载钌催化剂的钌表面浓度,证实钌粒子尺寸低于2.0nm时,氧化铈负载钌催化剂也具有较高的氨合成活性.XPS等表征结果证实:钌表面密度低于0.68 Ru nm-2时,钌主要以层状形式存在于氧化铈表面,层状钌与氧化铈紧密接触,电子从氧化铈的缺陷位传递给钌物种,在这种情况下,Ru 3d5/2的结合能有所下降,氮解离能力增强,这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氨合成活性;当钌表面密度约为0.68 Ru nm-2时,钌金属传递电子给氧化铈,此时Ru 3d5/2结合能有所增加;当钌表面密度高于1.4 Ru nm-2后,钌物种优先在层状钌表面聚集成大尺寸钌纳米粒子,此时催化剂中同时存在钌团簇和钌纳米粒子,氧化铈载体对钌粒子电子性质的影响减弱,因此大尺寸钌金属颗粒Ru 3d5/2结合能又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氢分子会在氧化铈表面形成均裂产物(两个OH基团)或异裂产物(Ce-H和OH).同时氢分子还会在0价钌金属表面解离形成氢原子,并进一步溢流到氧化铈表面与氧原子作用形成羟基.钌活性位上的氢物种比氧化铈中的氢更容易脱附,因此氧化铈中钌的存在不仅可以增强其氢吸附量,还降低了氢物种的吸附强度.当钌表面密度低时,氧化铈与钌的相互作用较强,催化剂中的氢物种容易溢流到氧化铈中形成羟基基团,此时催化剂的氢吸附能力增强,氢中毒问题较显著.当钌表面密度较高时,氢原子在大尺寸钌颗粒上移动、反应和脱附,因此催化剂的氢中毒问题也得到显著缓解.总之,对于氧化铈负载钌催化剂,氧化铈与钌金属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以及其吸附性质都会影响催化剂的氨合成活性,因此钌表面密度低于0.31 Ru nm-2以及约为2.1 Ru nm-2时,催化剂都展现出了较高的氨合成活性.本文将为设计制备高性能钌基氨合成催化剂提供理论指导.
    • 刘晓璐; 耿钰晓; 郝然; 刘玉萍; 袁忠勇; 李伟
    • 摘要: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肥生产原料和清洁能源载体,在工业上主要通过哈伯法合成,但该工艺反应条件苛刻,需要高温高压并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因此,开发能耗低、反应温和的合成氨方法,对于缓解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在温和条件下通过电催化氮还原反应(NRR)合成氨有望替代哈伯法,但该技术的重点在于设计合理的电催化反应体系并开发高效的催化剂以提升缓慢的NRR动力学过程.为此,本文从电催化合成氨的反应机理出发,介绍了电催化氮还原体系的构建,综述了近年来电催化氮还原催化剂的发展现状,重点总结了提升NRR催化剂活性的设计策略,并对这一新兴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合理的展望.
    • 张志峰
    • 摘要: 介绍了几种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新型氨合成工艺技术现状以及技术工艺特点,比较各合成氨工艺技术应用优势与潜在缺陷,结合成本收益与市场需求,综合分析我国合成氨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