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灾害
气候灾害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26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农业基础科学、灾害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3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9945篇;相关期刊209种,包括瞭望、气象知识、气象与环境学报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云南省科学技术论坛 、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等;气候灾害的相关文献由478位作者贡献,包括黄荣辉、金久宏、张德二等。
气候灾害
-研究学者
- 黄荣辉
- 金久宏
- 张德二
- 袁文清
- 刘琴
- 张晶晶
- 杨利群
- 邱成
- 金磊
- 任学慧
- 俞胜宾
- 冯伟忠
- 刘芸芸
- 孙以信
- 宋春华
- 张关通
- 张宇发
- 张少文
- 彭本利
- 彭珂珊
- 徐群
- 景奉韬
- 李宁
- 李广敏
- 李春霞
- 李远芳
- 梁昌霞
- 梁有叶
- 汪铎
- 王守荣
- 王文娟
- 王春荣
- 王有民
- 王洪
- 瓦黑提·阿扎买提
- 秦大河
- 纪忠萍
- 胡春娟
- 虞前线
- 许炳南
- 谢定升
- 郑国光
- 郑水红
- 郝磊
- 金广涛
- 闫慧敏
- 闭建荣
- 雷向杰
- 韩成浚
- 顾卫
-
-
李强
-
-
摘要:
近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形势下,极端气候灾害频繁发生,小麦冻害发生的概率提高,危害程度越来越重,小麦生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分析小麦冻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不但可以稳定当前小麦生产形势,促进当前农民收入增加,而且有利于保证中国人口粮的安全,防止耕地非粮化。
-
-
江文(编译);
李慧(编译)
-
-
摘要:
世界气候归因(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组织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加剧了非洲东南沿海热带风暴期间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和频率。2022年初,马达加斯加、马拉维和莫桑比克的5场风暴引起的极端降水和洪水已使100多万人受灾,230人死亡。世界气候归因组织来自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南非、法国、荷兰、新西兰、英国和美国等国研究机构的22名科学家。
-
-
王明阳
-
-
摘要:
随着极端天气的频发,气候灾害日益严重。城市因人口密集、房屋密集,受灾的范围更广、程度更强、风险更大,城市应急管理风险评价体系建设亟待加强。针对当前城市极端气候风险评价中存在的研究不足、指标权重单一等问题,笔者结合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对城市进行承灾风险评价,为构建城市承灾风险评价体系、提升城市应急风险防控能力提供参考。
-
-
于志宏
-
-
摘要:
无论是权威专业报告的分析和结论,还是许多区域出现的反常现象,气候变化正在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灾难,这是无需质疑的事实。很多曾对气候变化将信将疑和漠不关心的人,已经开始讲述对气候灾害的直接感受,并对未来忧心忡忡。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的威胁,人类不会无动于衷,必须采取积极的低碳行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迅速成为普遍共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人类也不会坐以待毙,必须找寻适应性的发展方式。
-
-
王荣;
许意如
-
-
摘要:
明清广州的气候灾害包括冻害、水灾、旱灾、雹灾、风灾等,由于地域的独特性,其有自身的特点。气候灾害对土地利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辩证的角度看,气候灾害有负面的影响,也有正面的作用。人们在应对灾害过程中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对原有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形成了新的土地利用方式。气候灾害是推动广州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之一。
-
-
张文英
-
-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导致全球温室效应加剧,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态后果,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森林分布变化、沙漠化面积增大、极端气候灾害频发等。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国际社会进行了不懈努力,1979年在瑞士召开了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并成立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1992年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5年通过了《柏林授权书》;1997年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7年形成了《巴厘路线图》;2009年达成《哥本哈根协议》;2010年达成《坎昆协议》;2015年达成《巴黎气候协议》;2021年通过了《格拉斯哥气候协议》……这些都是针对碳排放与温室效应的。
-
-
于昊
-
-
摘要:
2022年的全球极端高温天气,在今年夏天成为全世界都在关注的话题。遏制全球变暖,防止气候灾害进一步发生的呼声得到了空前的响应。中国作为家用空调产能在全球占比超过80%的制造大国,当前正面临环保替代进程与全球市场拓展的双重挑战。一方面,中国于2021年宣布加入《基加利修正案》,意味着中国将同时进入HCFCs替代和HFCs削减的双线环保进程。
-
-
叶无极
-
-
摘要:
在2021年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上,一个严峻的信息被公布出来⸺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统计的数据,在过去的29年里,海平面已经上升了10厘米。这意味着尽管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IDS)的碳排放量不到全球的百分之一,但它们往往遭受着最严重的气候灾害影响,也正处于气候变化危机的最前线。正因为如此,众多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相似的可持续发展挑战。
-
-
解辉;
么炳楠
-
-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因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正引起全球密切关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保险作为一种对风险重新分配的中介,在应对气候变化、分散和转移气候灾害风险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以气象指数保险为突破口的保险服务新思路和新模式,在农业、城市巨灾、新能源企业转型发展等领域的应用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其有望成为保险业服务“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切入点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
-
张海龙
-
-
摘要:
一、前言安徽省五河县位于淮北平原东南部,大部分是冲积平原,县境东北部天井湖以东丘陵一直延伸到江苏省泗洪县境内;东南部淮河以南为低山丘陵,与明光、凤阳丘陵相接。五河县受东部季风气候影响,属暖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为半湿润农业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显著;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光、热、水资源都比较丰富。但气候的过渡性及资源的变异性,也常带来旱涝、连阴雨、低温、霜冻等气候灾害。
-
-
-
-
-
陈焰犊;
顾欣;
胡帆;
王仁珍
-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选取1961-2010年贵州省毕节市57707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资料,采用线性趋势、距平、滑动平均和小波周期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近50年来毕节市的年平均气温、年代际平均气温、季节性平均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50年来毕节市的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波动式缓慢上升趋势,主要是20世纪末期和进入21世纪后升温态势明显,年平均气温变化短周期性明显.从季节变化来看,四季的气温变化也呈现出波动式上升态势,尤其冬季气温增长幅度最大.通过研究,揭示了毕节市的气候变化规律,为了解毕节地区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提供一定的理论证明,同时有助于全面了解毕节市的气温变化特征.通过对气候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预测气候灾害,对防灾减灾有重要作用.
-
-
陈汝劼;
罗永钦
- 《第三届云南省科学技术论坛》
| 2013年
-
摘要:
草海水体置换时水位将大幅度降低,本文对水位降低过程中是否会发生灾害性地质与气候问题进行了论述,以说明滇池草海水体置换的可行性.草海周边的度假村及住宅小区虽属草海周边,但不临水,距水边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即使草海水体放空(下降最大约3.Om),地下水位的下降,几乎是平行的,无大的水面坡降,更何况又不是地下水承重。所以,只要符合规范的设计,按设计施工,按规程施工,房屋等建筑物是不会倒塌的。如为混凝土灌注桩或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则地下水位的降低更无多大影响。滇池水面减小对其速度场、温度场、生态场等各种浓度场会造成长期性的影响,但草海水体放空、水面消失(或减小)对昆明气候影响是短暂的,不至于造成灾害性的后果。为提升昆明形象,提高昆明城市的竞争力,为昆明的“四创”早日实现,利用外海水,采用小幅度降低草海水位的“置换”方式不可取,大幅度降低草海水位或放空水体并多次反复进行才是目前尽快改变草海水质的出路。
-
-
陈伟娜;
闫慧敏;
黄河清
-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气候变暖与高强度放牧对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产生的压力影响到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但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与社会经济状况发展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牧民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与策略上不同.本文选取锡林郭勒盟东部典型草原区的西乌珠穆沁旗(以下简称西乌旗)和锡林郭勒盟西南部荒漠草原区的正镶白旗(以下简称白旗)为研究区域,通过对牧民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然后采用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 2000年建立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从五个维度对研究区域牧民的生计资产配置方式和相应的应对气候灾害的能力与方式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两个区域农牧民生计都有一定程度的压力,但自然资本的质量和数量占绝对优势的典型草原区西乌旗牧民的生计态势要远远好于白旗;(2)制约白旗牧民生计水平的因素主要是草地资源的贫乏,从而导致牧民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补充物质、人力等资本的缺少,因此需要开展生计多元化等措施,增加收入,以提高抵御气候灾害的能力;(3)制约西乌旗牧民生计水平的因素主要是生产技能的缺乏或落后以及生计策略的单一化,因此提高该区牧民的知识水平和生产技能、合理、有效且充分地利用草地资源,是有效提升该区牧民抗御气候灾害能力的主要方式.
-
-
李树岩;
刘荣花;
胡程达
- 《河南省气象学会2013年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利用1971-2010年近40a气象资料,首先分析了影响夏玉米倒伏的两个主导因子——大风日数和大雨日数的变化特征.然后分析了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程度倒伏发生概率及其空间分布,最后进行了夏玉米大风倒伏综合气候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近40年夏玉米生长季大风日数极显著下降,西北部渑池、孟津地区和南部的信阳一带大风日数较多;大雨日数变化趋势不显著,空间分布呈西北向东南方向的显著的递增趋势.2)不同倒伏等级中,轻度倒伏发生概率最大,全生育期平均44.2%;乳熟一成熟期倒伏发生概率明显高于其他生育阶段,达到28.7%03)综合气候风险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豫南最南部,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豫西的卢氏、伊川等地,豫北沁阳、林州、濮阳一带和豫东的商丘、太康等地.
-
-
李树岩;
刘荣花;
胡程达
- 《河南省气象学会2013年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利用1971-2010年近40a气象资料,首先分析了影响夏玉米倒伏的两个主导因子——大风日数和大雨日数的变化特征.然后分析了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程度倒伏发生概率及其空间分布,最后进行了夏玉米大风倒伏综合气候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近40年夏玉米生长季大风日数极显著下降,西北部渑池、孟津地区和南部的信阳一带大风日数较多;大雨日数变化趋势不显著,空间分布呈西北向东南方向的显著的递增趋势.2)不同倒伏等级中,轻度倒伏发生概率最大,全生育期平均44.2%;乳熟一成熟期倒伏发生概率明显高于其他生育阶段,达到28.7%03)综合气候风险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豫南最南部,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豫西的卢氏、伊川等地,豫北沁阳、林州、濮阳一带和豫东的商丘、太康等地.
-
-
李树岩;
刘荣花;
胡程达
- 《河南省气象学会2013年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利用1971-2010年近40a气象资料,首先分析了影响夏玉米倒伏的两个主导因子——大风日数和大雨日数的变化特征.然后分析了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程度倒伏发生概率及其空间分布,最后进行了夏玉米大风倒伏综合气候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近40年夏玉米生长季大风日数极显著下降,西北部渑池、孟津地区和南部的信阳一带大风日数较多;大雨日数变化趋势不显著,空间分布呈西北向东南方向的显著的递增趋势.2)不同倒伏等级中,轻度倒伏发生概率最大,全生育期平均44.2%;乳熟一成熟期倒伏发生概率明显高于其他生育阶段,达到28.7%03)综合气候风险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豫南最南部,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豫西的卢氏、伊川等地,豫北沁阳、林州、濮阳一带和豫东的商丘、太康等地.
-
-
李树岩;
刘荣花;
胡程达
- 《河南省气象学会2013年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利用1971-2010年近40a气象资料,首先分析了影响夏玉米倒伏的两个主导因子——大风日数和大雨日数的变化特征.然后分析了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程度倒伏发生概率及其空间分布,最后进行了夏玉米大风倒伏综合气候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近40年夏玉米生长季大风日数极显著下降,西北部渑池、孟津地区和南部的信阳一带大风日数较多;大雨日数变化趋势不显著,空间分布呈西北向东南方向的显著的递增趋势.2)不同倒伏等级中,轻度倒伏发生概率最大,全生育期平均44.2%;乳熟一成熟期倒伏发生概率明显高于其他生育阶段,达到28.7%03)综合气候风险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豫南最南部,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豫西的卢氏、伊川等地,豫北沁阳、林州、濮阳一带和豫东的商丘、太康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