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童话
民间童话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1年内共计16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60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齐鲁学刊、教育研究与评论、江西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丝绸之路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民间童话的相关文献由13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守华、彭懿、李芳等。
民间童话
-研究学者
- 刘守华
- 彭懿
- 李芳
- 王泉根
- 韦苇
- 周晓波
- 李元
- 刘珈利
- 吕丹
- 吴昊
- 周开妍
- 张伶
- 杜伟
- 梁惠君
- 程世波
- 肖舒馨
- 肖远平
- 蒋风
- 费云霞
- 隋晓昱
- 黄一菲
- 黎亮
- Brothers
- Grimm
- the
- 万建中
- 付想翩
- 伯仲
- 侯颖
- 傅安辉
- 冀文秀
- 冉红
- 冯娟
- 冯玲萍
- 刘敏
- 刘文杰
- 刘绪源
- 刘美坤
- 叶林峰
- 吕良弼
- 吴丹琦
- 吴开晋
- 吴文艳
- 吴晓艳
- 吴正阳
- 吴静之
- 周国平
- 周小波
- 周明刚
- 周格尔
-
-
戴彦
-
-
摘要:
《搜神后记》中的《白水素女》以简洁质朴的表现形式,完整而生动地叙述了一个充满幻想色彩的故事,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底层百姓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民间童话根植于民间现实生活进行创作的基本特征.
-
-
王艳凤
-
-
摘要:
民间童话是由人民创作,长期在民众中流传,充满幻想的"伦理的艺术".民间童话是在"万物有灵"的背景下展开叙事的,在神人妖魔同台共舞的伦理环境中,讲述着神(精灵、动植物等)人互渗互变的故事;世界各民族的民间童话以幻想的形式,形象地展现了人的伦理选择.首先是童话世界里的神(天女、龙女等)恋慕人间美景与人的生活方式,渴望与人生养后代,这是一种伦理选择,象征着人在与自然告别之后,选择了获取人的道德本质.其次是很多民间童话讲述了"兽"变成"人"的情节,这种荒诞的故事隐含着人的身上兽性因子和人性因子共在的本质特征,人的内心世界善恶并存,且两者常常发生矛盾冲突,童话中的兽变人,实际上就是弃恶扬善的伦理选择.民间童话具有伦理价值,即道德教诲,各民族民间童话都通过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实现对读者的教诲、鼓励和劝诫,从而帮助儿童择善弃恶,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
-
甘露
-
-
摘要: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民间文学,本质上与现代文化产业资源存在着必然的冲突,口头创作与传承的资源形态,与现代印刷、出版、网络等密切相关的资源形态,不仅是传播媒介的差异,而且是文类差异的互动与博弈.尽管两者之间的异质性很明显,但并非是取代与消解的矛盾,而是融合共进的关系.梳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民间童话的异军突起以及文学童话日趋繁荣直至顶峰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促进"传统与现代"二者互融的策略,打通传统资源和现代资源的文化壁垒,促进民族民间文化更好的传承创新.在此基础上,为中国儿童文学提供可资借鉴的创作策略:即母题的化用、结构的借鉴及原始思维的渗透.
-
-
-
-
周开妍
-
-
摘要:
俄罗斯民间童话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代俄罗斯人民的生活缩影.对俄罗斯民间童话进行研究,可以窥见该民族的性格特征及其形成发展过程,探究推动影响其发展的各方面因素,从而对该民族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在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有助于规避在文化交流中因文化隔阂产生的矛盾和因刻板印象带来的误解.
-
-
付想翩
-
-
摘要:
内容简介《魔法师的帽子》中主人公姆咪小人,是作者根据北欧民间童话传说中一种林中精怪、小矮人创作出来的,他们的样子有些像直立的微型小河马。在春天的一个早晨,第一只杜鹃飞进了姆咪谷,停在姆咪家的屋顶上,咕咕、咕咕地叫着。
-
-
瑞士麦克斯·吕蒂;
户晓辉(译)
-
-
摘要:
《欧洲民间童话:形式与本质》(Das europiische Volksmirchen.Form und Wesen)是瑞士著名学者麦克斯·吕蒂(Max Lithi,1909-1991)的代表作,德文初版问世于1947年,至2005年已再版11次之多,1979年出版意大利文译本,1982年出版英文译本。
-
-
郑飞艺
-
-
摘要:
一、《漏》的趣味在哪里?《漏》是一则很有趣的民间童话,故事的趣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情节,趣味的要素是巧合。巧合是构思情节的一种艺术手法,《漏》中构成情节的一系列事件、场景几乎处处巧合:老虎和贼都盯上了小胖驴,且在一个雨夜同时来了;他们都不知道“漏”是啥,怕得要命;贼正巧跌到老虎背上,老虎和贼粘贴在一起,拼命逃;老虎想蹭下贼,贼想窜上树,老虎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彼此甩掉了;老虎不甘心,贼不甘心,各自往回走;相遇受惊,老虎贼一齐滚下坡;相撞对看,双双吓昏。
-
-
周开妍
-
-
摘要:
俄罗斯民间童话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代俄罗斯人民的生活缩影.对俄罗斯民间童话进行研究,可以窥见该民族的性格特征及其形成发展过程,探究推动影响其发展的各方面因素,从而对该民族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在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有助于规避在文化交流中因文化隔阂产生的矛盾和因刻板印象带来的误解.
-
-
张晓明
- 《丝绸之路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狼外婆”是在我国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地区流传最广泛的童话类型之一.中国狼外婆童话形态复杂,情节曲折,在细节的表述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纵狼入室亚型”在我国狼外婆故事的流传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狼外婆”童话中还体现了鲜明的“万物有灵”观念并具有一定的教育和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