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霉菌病
毛霉菌病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9701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中国真菌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中华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四届全国艾滋病临床影像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感染及传染影像学最新进展学术会议、2010年全国艾滋病临床影像诊断研讨会、山东省第十一次皮肤性病学学术会议等;毛霉菌病的相关文献由47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晋新、李春阳、汪昭贤等。
毛霉菌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9701篇
占比:99.76%
总计:59847篇
毛霉菌病
-研究学者
- 刘晋新
- 李春阳
- 汪昭贤
- 秦晟
- 谢毓芬
- 史红玲
- 唐勇
- 唐小平
- 张烈光
- 江松峰
- 陈碧华
- 黄务枝
- 黄德扬
- 黄瑞莲
- A·S·伊布拉伊姆
- J·E·爱德华兹
- 刘斌锋
- 吉斯·丁格曼斯
- 唐殿明
- 图布丹扎布
- 夏小凯
- 宇文谦
- 张涛
- 张萌
- 曾学思
- 朱丽媛
- 李国勤
- 李文贤
- 杜金凤
- 杨晓明
- 王俊杰
- 甘清新
- 石东秀
- 程鲁向
- 薛燕宁
- 赵献军
- 跃·付
- 陈海波
- 陈腊梅
- 陈静佳
- 陈颖
- 顾黎雄
- 黄华香
- 黄超杰
- 黄迎燕
- A. Vighetto
- B·J·斯皮尔伯格
- Cockerham K.P.
- Krolak-Salmon P.
- LIU Jin-xin
-
-
伊慧明;
刘春蕾;
林青松;
孙洪砚
-
-
摘要:
目的观察CT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血液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或肺毛霉菌病(P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血液病患者的胸部CT,其中65例合并IPA(IPA组),46例合并PM(PM组)。采用IBEX软件分析CT图像,手动勾画病灶ROI,并提取纹理特征参数,计算特征值;比较组间纹理特征值差异,选取差异有统计意义的纹理特征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鉴别诊断IPA与PM的效能。结果共于2组提取979个CT纹理特征参数,其中繁忙度(Busyness)、粗糙度(Coarseness)、纹理强度(TextureStrength)及表面密度(SurfaceAreaDensity)的特征值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extureStrength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807),敏感度76.52%,特异度82.69%;多参数联合分析显示,联合应用4个参数的AUC最大(0.915),敏感度87.01%,特异度96.83%。结论CT纹理分析可用于鉴别血液病并发IPA或PM,多参数联合可提高其诊断效能。
-
-
焦艳梅;
张云辉;
赵雅琳;
揣征然;
孙瑶;
王福生
-
-
摘要:
2021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继续肆虐全球,导致2.8亿人患病,520万人死亡。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野生1型脊髓灰质炎病例大幅减少,缩短了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进程。登革热疫情较上一年明显缓解,非洲埃博拉疫情仍有反复。一些不发达地区仍然遭受伤寒和霍乱的大规模侵害。本文对2021年重要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回顾。同时参考WHO在2021年下半年发布的2020年全球疟疾、结核病、AIDS数据,对2020年全球疟疾、结核病、AIDS疫情也予以简单概括。
-
-
李晓庆(译)
-
-
摘要:
P1印度浦那冠状病毒病患者中暴发毛霉菌病//Samir Joshi,Rahul Telang,Muralidhar Tambe,等本文回顾了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时期毛霉菌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程。在印度浦那第2波COVID-19流行期间,对178例COVID-19治疗后经临床、内窥镜诊断或组织病理学确诊的鼻-眶-脑毛霉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图表分析。
-
-
-
郭均平;
吕玲;
李群林
-
-
摘要:
临床药师参与1例毛霉菌感染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从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剂量、疗程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实施药学监护.患者在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过程中,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医生采用临床药师建议,进行药物治疗方案调整,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为两性霉素B过敏患者提供了治疗参考.
-
-
崔世磊;
江汉秋;
孔秀云;
白玉萍;
刘承耀;
王佳伟
-
-
摘要:
目的 总结累及脑神经的鼻脑型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经过、转归.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2年2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活检病理证实的8例累及脑神经的鼻脑型毛霉菌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眼周和面部肿胀;除累及副鼻窦外,还累及眼动神经、眼外肌、脑膜、脑实质、视神经、脑血管和前庭蜗神经.原发病分别为2型糖尿病(5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1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和颅脑创伤术后(1例);6例行病变组织黏膜活检术,1例行脑实质活检术,1例行颞部肌肉组织活检术.除1例放弃治疗死亡;其余7例均接受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抗真菌治疗,其中1例联合泊沙康唑、4例同时行经鼻内镜根治性病变清除术,3例累及脑实质者死亡.结论 累及脑实质的鼻脑型毛霉菌病病死率极高,对于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鼻窦炎患者,若出现急性进展的眼动障碍、眼周肿胀和头痛,应注意鼻脑型毛霉菌病的可能,尽早予抗真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病变部位黏膜组织活检术有助于快速诊断.
-
-
本刊
-
-
摘要:
本刊讯截至5月29日,印度全国报告毛霉菌病病例超过一万例,达11717例。图为医生正在印度博帕尔一家医院为疑似毛霉菌病患者做检查。有印媒指出,随着印度迎来新一波新冠疫情,人们在恐慌之下使用了类固醇来治疗新冠肺炎,导致了毛霉菌病例的增加。患有糖尿病和免疫系统较弱的新冠患者尤其容易受到这种真菌的感染。该真菌会影响人的眼睛、鼻子、下巴,甚至可能扩散到大脑,症状表现为头疼、鼻出血、咳血、面部麻木和肿胀、视力模糊、呼吸困难等,致死率高。
-
-
杨政;
刘正印
-
-
摘要:
毛霉菌病是由毛霉菌引起的威胁生命的新兴真菌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和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毛霉菌病的临床表现因宿主而异,最常见的是鼻-眶-脑、肺、皮肤感染.由于毛霉菌病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使得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大挑战.本文介绍毛霉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策略,以期为毛霉菌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
-
黄范怡(综述);
尹利民(审校)
-
-
摘要:
在侵袭性真菌病中,毛霉菌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毛霉菌病的快速鉴别诊断,并尽早开始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对于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缺少可早期检测毛霉菌感染的标准试验,毛霉菌病的诊断以培养和显微镜检查为金标准,为了建立一种早期快速地检测试验,检验人员进行了大量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分子诊断研究。本文对近年来毛霉菌病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
张嘉莉;
许璐璐;
刘珂;
袁飞飞;
马潇潇;
陈官芝
-
-
摘要:
目的探讨我国不规则毛霉致皮肤型毛霉病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以“接合菌病”、“毛霉菌病“、“不规则毛霉”、“cutaneous mucormycosis”、“mucor irregularis”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PubMed等数据库1991年1月—2019年8月报道的我国不规则毛霉致皮肤型毛霉病相关文献。入选文献病人均经组织病理学、真菌培养及鉴定证实为不规则毛霉感染,将病人的一般情况、疾病诱发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信息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检索到26例不规则毛霉感染病人,平均年龄为44.8岁,男女比例为1∶1.2;外伤是最常见的诱因;发病部位主要在面部和四肢等暴露部位;早期皮损常表现为红斑、丘疹、结节,后期以溃疡、黑痂、坏死为特征性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联合外科清创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结论病人暴露部位在外伤后发生非对称的红斑、丘疹或结节,逐渐扩大并在短时间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坏死、结痂或溃疡,应积极完善真菌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早诊断并给予两性霉素B联合清创治疗。
-
-
-
-
李春阳;
陈腊梅
- 《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毛霉菌病是由毛霉目真菌引起的一类条件致病性真菌病,可引起易感人群鼻、脑、胃肠道、皮肤等多部位的感染。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渐有升高之势,国内外对该病的研究也有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对毛霉菌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面进行了综述。毛霉菌病(mucormycosis)又称接合菌病(zygomycosis),藻菌病(phycomycosis),是由毛霉目真菌引起的一类条件致病性真菌病。首例毛霉菌病是德国人Kurchenmeister于1855年报道的肺癌患者合并毛霉菌感染。之后Paultauf于1885年报道了一例由伞状犁头霉引起的全身播散性毛霉菌病。纵观毛霉菌病的历史,从报道第一例到1955年Harris报道的一例存活病人,该病在诊断与治疗预后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近年来,旅游业的全球化以及人类聚居地的扩大,使得一些古老的真菌疾病感染率再次上升,毛霉菌病的发病率渐有升高之势,因此在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了一些新的研究。现将近年来有关毛霉菌病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