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毛红椿

毛红椿

毛红椿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8679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中国天然药物、种子、亚热带农业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二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森林培育高峰论坛、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林业及生态建设领域相关学科等;毛红椿的相关文献由30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露、刘军、姜景民等。

毛红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8679 占比:99.64%

总计:28783篇

毛红椿—发文趋势图

毛红椿

-研究学者

  • 张露
  • 刘军
  • 姜景民
  • 郭晓燕
  • 陈益泰
  • 梁跃龙
  • 黄红兰
  • 周诚
  • 袁生贵
  • 叶金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丽波; 李金玉; 张晓; 李永红; 潘卫东
    • 摘要: 为了研究毛红椿皮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本文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反相ODS C18和MCI、半制备HPLC等色谱分离手段进行纯化;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筛选,采用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从毛红椿皮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运用现代波谱分析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toonacilin(1)、odoratone(2)、bourjotinolone A(3)、dyvariabilin H(4)、piscidinol A(5)、piscidinol B(6)、3-episapelin A(7)、8(14),15-isopimaradiene-2α,3α,18-triol(8)、labd-13-ene-8α,15-diol(9)、nidorellol(10)、儿茶素(11)、1-linolenoylglycerol(12)、天师酸(13)、(-)-neoechinulin A(14)、aurantiamide acetate(15)、dibutylphthalate(16)、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17)、东莨菪素(18)、(22 E)-5a,8a-epidioxyergosta-6,22-dien-3b-ol(19)和β-谷甾醇(20)。除化合物4、11、16~18、20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在50 mg/L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等3种病原菌均具有潜在的抑制作用;化合物4在50 mg/L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达到76.5%。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5显示出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人横纹肌瘤细胞株A-673及人红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EL等3种肿瘤细胞株具有选择性;化合物2仅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有较强抑制作用(IC_(50)=12.9μmol/L);化合物5对人红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EL有显著抑制作用(IC_(50)为8.4μmol/L);化合物3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人横纹肌瘤细胞株A-673及人红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EL均有较强抑制作用(IC_(50)=8.2~11.2μmol/L)。
    • 潘蓉蓉; 钟秋蔚; 张露; 马际凯; 程强强; 袁生贵; 孙荣喜
    • 摘要: 以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红椿天然林为研究材料,对毛红椿AFLP反应体系中的DNA提取方法、酶切与连接步骤、连接产物稀释倍数、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等影响因子进行优化,并筛选AFLP多态性高的引物。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对DNA质量有很大影响,试剂盒法提取的DNA杂质少,质量高;酶切与连接采用一步法完成;连接产物最适稀释倍数为3倍,预扩增产物最适稀释为10倍;利用4个天然居群的毛红椿基因组DNA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4对具有多态性扩增条带的引物,总扩增出14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22个,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84.36%,多态性较高,适用于毛红椿AFLP分析的4对引物组合分别是:E1/M6、E4/M7、E5/M3、E5/M8,为毛红椿遗传多样性和种质资源研究奠定了基础。
    • 潘蓉蓉; 袁生贵; 张露; 潘俊彬; 程强强; 刘军; 朱源
    • 摘要: 【目的】基于CiteSpace分析珍稀濒危树种毛红椿研究热点与发展历程。【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与毛红椿相关文献为参考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对珍稀濒危树种毛红椿研究的主要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共现网络分析,解析毛红椿研究进展。【结果】针对毛红椿树种开展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早期关注度不够,主要在“家系选择”“遗传多样性”“生长量”“混交林”“天然更新”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论文总体数量偏少,处于缓慢增长状态,研究机构主要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和江西农业大学。【结论】通过对毛红椿发文计量分析,了解毛红椿发展进程、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提出毛红椿研究需注重多学科多单位合作研究,强化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加快珍贵树种毛红椿资源培育研究提供参考。
    • 李新招
    • 摘要: 为探寻适宜毛红椿Toona ciliata var.pubescen苗木繁育的基质配比,以黄心土、珍珠岩、树皮、谷壳、泥炭土等原料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5种基质,开展毛红椿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毛红椿芽苗移栽至不同基质培养1a后,不同基质配比间的毛红椿苗高、地径生长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基质配比以黄心土 10%+泥炭土 30%+珍珠岩25%+树皮20%+谷壳15%为处理组的苗木生长表现最好,1年生毛红椿苗高111.35 cm、地径10.86 mm;不同配比基质的苗木高径比差异不显著,其高径比在102.79~113.19之间;苗木生长指标与基质比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在毛红椿苗木繁育时,可通过适当增加泥炭土、谷壳的比例,降低黄心土、珍珠岩比例来进行基质调配,以提升苗木出圃质量,缩短育苗周期.
    • 邱松; 赵国强; 李林
    • 摘要: 为深入了解毛红椿生长与光照关系并寻求其最适生长光环境,试验采用生物钠灯对毛红椿幼苗进行补光试验,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长对毛红椿苗高、地径和根系生物量等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 表明,补光对毛红椿幼苗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补光时长对其影响显著,补光强度对其也有一定正向影响.综合条件下,在4~6 h补光时间以及400 μmol·m-2·s-1左右的补光强度处理下,各生长指标表现最佳,可以缩短苗木培育周期,提高育苗效率.
    • 潘蓉蓉; 袁生贵; 张露; 潘俊彬; 程强强; 刘军; 朱源
    • 摘要: [目的]基于CiteSpace分析珍稀濒危树种毛红椿研究热点与发展历程.[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与毛红椿相关文献为参考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对珍稀濒危树种毛红椿研究的主要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共现网络分析,解析毛红椿研究进展.[结果]针对毛红椿树种开展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早期关注度不够,主要在"家系选择""遗传多样性""生长量""混交林""天然更新"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论文总体数量偏少,处于缓慢增长状态,研究机构主要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和江西农业大学.[结论]通过对毛红椿发文计量分析,了解毛红椿发展进程、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提出毛红椿研究需注重多学科多单位合作研究,强化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加快珍贵树种毛红椿资源培育研究提供参考.
    • 陈义堂
    • 摘要: 为提高毛红椿(Toona ciliata)人工林生长质量,于2017年,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对15年生的毛红椿人工纯林进行抚育间伐试验,间伐强度分别为20%、40%(分别记为T20、T40),以不间伐林分为对照,探讨毛红椿人工林对抚育间伐的响应.结果 表明:间伐增加了毛红椿人工林林分高大林木的株数比例,间伐后3.5a的林分胸径/树高在24~32 cm/24~ 30 m的株数比例最大,而对照林分的胸径/树高在12~22 cm/18~24 m的株数比例最大.间伐提高了林木胸径、树高的生长量,与对照相比,伐后3.5a,间伐强度为20%、40%的林分胸径/树高分别提高了4.6倍、6.8倍/1.18倍、1.61倍.间伐明显提高了毛红椿林木单株材积的生长量,与对照相比,伐后3.5a,间伐强度为20%、40%的林分单株材积分别提高了1.80倍、3.60倍.在本试验条件下,间伐强度40%更有利于人工纯林的生长.
    • 刘文剑; 金建儿; 李彦杰; 谭梓峰; 姜景民; 刘军
    • 摘要: 为探究不同水-肥资源互补生境对毛红椿幼苗生长及养分分配的影响,以毛红椿1a生幼苗为试验材料,设计2个水分添加(W1为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90%以上;W0为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40%)和5个施肥处理(CK为无氮磷添加;N1P1为低氮低磷;N1P2为低氮高磷;N2P1为高氮低磷;N2P2为高氮高磷)的组合盆栽控制试验.结果显示:毛红椿幼苗生长性状受水分和施肥单因素影响显著,水肥互作对其无显著影响;干旱胁迫限制植物地上、地下部分生长,施肥则缓解干旱带来的负面影响,且在N1P2处理时,各部分生物量达到最大值;毛红椿幼苗各部分氮、磷含量分配表现为叶部>根部>茎部,且水分充足时的氮、磷利用效率更高;干旱胁迫下除N1P2外,PS实际光化学速率均显著提高,且N2P1、N2P2施肥处理下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提高.可得结论,毛红椿幼苗种植过程中应保证水分供应充足,同时施肥处理应少氮多磷,以确保毛红椿幼苗早期健壮生长.
    • 陈娟; 彭建; 肖兴翠; 杨勇智; 杨滨豪; 徐志伦; 漆峥嵘
    • 摘要: [目的]选择出适宜于川中丘陵区的红椿及毛红椿优良家系,为速生珍贵用材树种造林提供优良家系.[方法]对来自4个省的18个红椿与毛红椿家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四川蓬溪开展了造林对比试验.通过对不同家系3年生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进行分析比较,开展了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结果]造林3 a的结果表明:18个半同胞家系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均在0.85以上;18个家系中,以SC-307生长最好,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7.65 cm、6.52 m和0.0160 m3,遗传增益分别为49.76%、31.96% 和139.53%,变异系数均在15% 以内,家系生长均匀一致;其次是SC-214和SC-361家系,胸径分别为7.23和7.18 cm,树高分别为6.27和5.81 m,单株材积分别为0.0139和0.0127 m3,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在40%、19% 和90% 以上,平均变异系数小于15%,家系总体生长较为均匀一致.[结论]以3年生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为依据,选择出SC-347、SC-214和SC-3613个来源于四川种源的优良家系,造林3 a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7.35 cm、6.20 m和0.0142 m3,年均胸径生长量在2.39 cm以上,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44.41%、26.25% 和113.62%,生长优势显著,遗传增益高,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比较,可为川中丘陵区红椿及毛红椿造林提供优良的家系.
    • 黄红兰; 蔡军火; 彭欢; 张露
    • 摘要: 为探索适合南方林区瘠薄土壤的毛红椿混交改造模式,对改造后的毛红椿纯林(CK)及无患子×毛红椿(SsT)、观光木×毛红椿(MoT)、火力楠×毛红椿(MmT)和壳菜果×毛红椿(MlT)混交改造林进行1~8a的生长调查,分析比较其林分结构、林地土壤和毛红椿的年生长动态及其生长差异.结果 表明:混交改造后,林分结构趋于复杂,林地土壤得到不同程度地改良,改良效果为MoT>MmT>MlT>CK>SsT.不同混交改造林林分幼龄期(4~8 a)的毛红椿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胸径和树高生长基本呈"快-慢"的变化趋势,且表现为树高的生长节律优先,MoT和MmT混交改造林分尤为明显.毛红椿早期耐阴,约在4a后,混交改造对林分郁闭度产生影响,从而形成较合理的时空格局,并有利于毛红椿大径级材的培育.与CK相比,不同混交改造林分的毛红椿生长有促进、抑制性可能、后期抑制3个层次的生长效应,且随林龄增长均保持一致.其中,MoT和MmT混交改造林分对毛红椿的促进生长效应优,8 a林龄毛红椿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分别比CK提高了19.8%、22.1%、71.8%和25.7%、20.2%、85.1%;抑制性可能层次为SsT混交改造林分,毛红椿的生长均低于CK,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较CK低5.9%、15.4%和24.8%;后期抑制层次的是MlT混交改造林分,造林后的前期(1~4 a)保持CK的正常生长速度,5~8 a生长最慢,混交效果极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