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光
补光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5715篇,主要集中在园艺、一般工业技术、摄影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94528篇;相关期刊172种,包括北方园艺、中国蔬菜、中国禽业导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8年全国现代设施园艺技术交流会等;补光的相关文献由9248位作者贡献,包括叶太军、林德全、宋胜强等。
补光—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4528篇
占比:99.90%
总计:294828篇
补光
-研究学者
- 叶太军
- 林德全
- 宋胜强
- 周国泉
- 不公告发明人
- 徐一清
- 杨其长
- 都金龙
- 乔凯
- 方志祥
- 陈洪川
- 王曙光
- 刘永超
- 吴磊
- 徐银根
- 毛灶林
- 王军明
- 赛志浩
- 邹青青
- 陈国灯
- 黄攀
- 刘泉林
- 吴晓钧
- 陈伟豪
- 刘小浪
- 张学钦
- 李武裔
- 胡振亮
- 唐海龙
- 罗华根
- 徐根达
- 徐辉
- 熊菲菲
- 袁然亮
- 邱明
- 郭健
- 陆知纬
- 魏巍
- 刘婧
- 刘文科
- 孙斌
- 李昌骏
- 杨远
- 林丹阳
- 楚双印
- 程广伟
- 赵合昌
- 刘建茂
- 吴加富
- 张伟
-
-
吴宗梅;
葛少阔;
严吴炜;
瞿辉;
翁惠琴;
吕小亮;
于永军
-
-
摘要:
以微型月季“橙色宝石”和“辉煌”为材料,采用基质营养钵育苗(基质为草炭∶珍珠岩=8∶2的混合基质)的方式,每天对“橙色宝石”和“辉煌”用2种不同的补光时长进行定时补光(利用定时器设置),整个试验持续30 d。共包括3种处理方式(CK,不补光;T1,每天06:00—08:00和18:00—20:00;T2,每天05:00—08:00和18:00—21:00),研究在夏季高温时期使用功能性LED灯补光对微型月季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高温时期在棚室内使用功能性LED灯每天进行定时补光对“辉煌”和“橙色宝石”2种微型月季的生长状况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知,使用相同LED补光灯作为光源,不同时长进行补光处理后2个微型月季品种植株的冠幅、株高、茎粗、分枝数、叶绿素含量、抗病能力等指标都有较显著的优化现象。早晚各补光3 h时,这2个品种微型月季植株的生长发育情况最佳。
-
-
谢佐沐;
蔡英健;
余若莹;
俞超;
汪财生;
付美;
郭斌
-
-
摘要:
为探究不同光质补光对火龙果茎生理特性的影响,该文采用红光、白光、蓝光3种不同光质对火龙果进行夜间补光,测定火龙果茎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线粒体蛋白、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分裂素(CTK)、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并统计茎长、开花数、果实产量相关指标。结果表明:3种光质补光均可提高火龙果植株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补白光效果最佳;3种光质补光均可显著提高火龙果植株可溶性糖的含量,补蓝光效果最佳;补白光有利于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增加,补红光对其影响不显著,而补蓝光会降低其含量;补白光和蓝光均能显著降低CTK含量,补白光和红光均能显著提高IAA含量,补红光和蓝光均能显著提高GA含量;补白光显著降低线粒体蛋白含量,3种光质补光对线粒体膜电位均无明显影响;3种光质补光对火龙果茎的生长无显著影响,补红光和白光能显著提高开花率,补红光能显著提高果实产量。综上认为,补红光与白光对火龙果茎代谢产物、叶绿素、内源激素含量及开花数、果实产量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光质调控技术促进火龙果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提供借鉴。
-
-
黄志午;
宋云鹏;
杨决平;
徐志刚;
朱为民
-
-
摘要:
以‘金陵美玉’番茄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补光处理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C1和C3处理比CK处理提前20 d上市,采摘总产量中C1和C3处理分别是CK的4.1倍和5.0倍。除单果重外,C1和C3处理的各产量构成因素显著高于C2和CK。定植后35 d和50 d,C3的株高和茎粗最大、CK最小。定植后70 d和80 d,C1的株高和茎粗最大、CK最小。C1处理和C3处理的单株产量与C2的单株产量分别是CK的5.5倍和3.07倍。补光可提升叶绿素含量,减少病虫害,降低冬季低温弱光高湿等不利环境的影响。点光源冠层补光+线光源丛间补光(C1)更有利于苏州地区“秋延后”设施番茄的栽培。研究结果对该区域的黄瓜、辣椒、草莓等设施果菜或浆果的冬春季栽培具有示范和借鉴作用。
-
-
任苗;
张小转
-
-
摘要:
以"红颜"草莓为试材,研究了补光对拱棚种植草莓植株长势及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条件下草莓植株长势、株高、茎粗、开花率均有显著提高,明显控制了病虫害发生,尤其在连续阴天时,补光栽培的草莓表现出很强的抗病力。
-
-
陈美香;
陈雄;
申宝营;
邱雯婷;
王洪;
郭建;
林火养;
刘银春
-
-
摘要:
【目的】探索激光和LED补光对番茄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提高番茄幼苗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采用CIRAS-3光合测定系统测定苗龄30d的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幼苗在3种单色激光和LED光(2红1蓝)辐照下叶片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再以色温6000 K LED白光补少量蓝光和光合能力较强的红光进行番茄补光育苗试验,以LED白光育苗为对照。【结果】峰值波长650 nm红光辐照番茄幼苗光合能力最强(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400μmol·m^(−2)·s^(−1)时),峰值波长650 nm和450 nm激光辐照番茄幼苗的光合能力均强于相同波长LED光辐照;白光同时补650 nm和450 nm激光处理的幼苗所有生长指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均显著大于补LED光处理(P<0.05),且这些指标均大于对照;所有试验组的光补偿点相同,白光同时补红蓝激光处理光饱和点最低;白光补激光比补LED光更显著地提高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但补光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影响。【结论】白光补激光特别是同时补650 nm和450 nm激光处理比补LED光对促进番茄幼苗生长、提高光合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效果更佳。
-
-
孙起航;
孙殿棋;
徐汉林;
赵斌
-
-
摘要:
针对温室植物补光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ESP8266模块的LED温室植物补光灯,该设计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硬件设计为驱动板的设计以及LED灯的设计,软件部分通过采集温湿度以及光照度数据传输给上位机从而控制PWM来自适应改变光谱,达到补光效果。该植物补光灯为全光谱补光,其光谱范围较广。
-
-
彭佃亮;
迟文娟;
信国琛;
唐玉海;
张敬敏
-
-
摘要:
为探究日光温室早春茬马铃薯生产的补光技术,通过对马铃薯进行CK(未补光)、T1(揭帘前补光4 h)、T2(盖帘后补光4 h)处理的试验,研究不同时段补光对日光温室早春茬马铃薯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未补光处理,T1、T2处理均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株高、茎粗、块茎产量及淀粉含量,且T1处理下块茎产量以及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T2。通过补光优化日光温室早春茬马铃薯光合特性进而提高马铃薯产量、优化块茎品质,且揭帘前补光4 h处理的提产增质效果最优。
-
-
吕振彬;
秦凯丽;
周雷;
凌云;
余辉;
李曙光
-
-
摘要:
本文提出利用探照灯对低空目标进行警戒的方法,结合高性能伺服转台,实现方位向360°连续旋转、俯仰向±90°的强光警戒。对该设备进行程序控制,可以输出断续光照。实测作用距离超过3km,在630m处光照度超过11lux,符合低空防御技术要求。
-
-
王翠丽;
邹兰;
杨世梅;
张想平;
谢忠清;
陈志国;
严宗山;
彭钊;
李建华
-
-
摘要:
探索增施CO_(2)与补光互作对辣椒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温室辣椒增施CO_(2)与补光提供理论依据。以37-94辣椒为供试材料,探究3个CO_(2)与补光互作处理(T1:LED红光∶蓝光=5∶1+CO_(2);T2:LED红光∶蓝光∶白光=3∶2∶1+CO_(2);T3:植物补光灯+CO_(2))条件下,增施CO_(2)与补光对辣椒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LED红光∶蓝光∶白光=3∶1∶1+CO_(2)处理下,辣椒植株株高、茎粗、叶宽、叶长和叶绿素含量均有所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较对照分别提高48.07%、66.67%、31.17%,产量为4435.00 kg/667 m^(2)。LED红光∶蓝光∶白光=3∶1∶1+CO_(2)处理下能够促进辣椒植株生长,提高光合作用,从而提高果实产量。
-
-
王春华;
王宇洋;
王杨森
-
-
摘要:
桌面多肉智能种植系统,主要由电源供电模块、自动滴灌模块、定时模块和多肉补光模块组成。以单片机DSB1302+电池组成定时芯片,用湿度传感器检测土壤的湿度,并用单片机进行AD采样,与系统设定阈值进行对比,达到实时控制的效果。系统内部存储有幼苗期、生长期、成熟期和上色期4种光谱和对应的光照强度,选用DD311芯片驱动LED光源对多肉不同生长期进行实时补光调节。
-
-
-
-
- 浙江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14.08.20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鸡舍白天自然光与夜晚人工补光结合的补光方法与装置。将鸡养殖在能进入自然光的鸡舍内,在鸡舍内安装用于补光的LED灯A或LED灯B,或同时安装LED灯A和LED灯B,灯A的色温6172K、主波长492.5nm、峰值波长450.5nm,灯B的色温1831K、主波长588.3nm,峰值波长591.1nm,也可为其他与灯A或灯B光谱相似的LED灯,鸡白天在鸡舍内接受透过窗户的自然光或放出至室外接受光照,夜晚接受人工补光,使鸡爪接触面的平均光强为5~30Lux,在整个养殖全程使用灯A或灯B,或在40日龄前使用灯A而后使用灯B,,LED灯开关由手动开关或自动定时器或控制器进行控制。本发明可应用于在规模化鸡舍内饲养黄羽肉鸡。
-
-
-
-
-
-
-
-
- 浙江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13-10-16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鸡舍白天自然光与夜晚人工补光结合的补光装置。将鸡养殖在能进入自然光的鸡舍内,在鸡舍内安装用于补光的LED灯A或LED灯B,或同时安装LED灯A和LED灯B,灯A的色温6172K、主波长492.5nm、峰值波长450.5nm,灯B的色温1831K、主波长588.3nm,峰值波长591.1nm,也可为其他与灯A或灯B光谱相似的LED灯,鸡白天在鸡舍内接受透过窗户的自然光或放出至室外接受光照,夜晚接受人工补光,使鸡爪接触面的平均光强为5~30Lux,在整个养殖全程使用灯A或灯B,或在40日龄前使用灯A而后使用灯B,,LED灯开关由手动开关或自动定时器或控制器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在规模化鸡舍内饲养黄羽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