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基质配比

基质配比

基质配比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8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林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2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4856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北方园艺、长江蔬菜、现代园艺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十一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中国园艺学会全国蔬菜产业发展与安全高效栽培新技术交流会、2012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江苏省药师周等;基质配比的相关文献由1119位作者贡献,包括向金友、程智敏、黄胜等。

基质配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2 占比:1.20%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4856 占比:98.75%

总计:25171篇

基质配比—发文趋势图

基质配比

-研究学者

  • 向金友
  • 程智敏
  • 黄胜
  • 吴文
  • 周志春
  • 喻方圆
  • 左娟
  • 张于卉
  • 张会军
  • 张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焦雪辉; 史喜兵; 申潇潇
    • 摘要: 为提高青冈属植物播种出苗率和幼苗生长速度,缩短育苗周期,以5种常用基质为原料,按照不同体积比配制了12种混合基质,通过对基质理化性质、播种出苗率及幼苗生长量的测定,分析不同混合基质对青冈属植物生长的影响,以筛选适合作为播种和幼苗期的基质。结果表明,12种基质对6种青冈属植物播种出苗率影响整体上差异不大,大多数平均出苗率都高于80%,部分可达到100%,只有个别基质的出苗率较低,低于80%;混合基质对幼苗生长速度影响差异明显,其中,草炭∶椰糠体积比为7∶3和草炭∶椰糠∶珍珠岩体积比为5∶3∶2的混合基质对幼苗生长促进作用较明显,而稻壳炭∶珍珠岩体积比为7∶3的基质最不利于幼苗生长。综合比较6个树种,筛选出最适合的基质配比为草炭∶椰糠体积比7∶3,在此基质中6个树种出苗率为85%~100%,株高每月平均增量为0.72~2.05 cm,地径每月平均增量为0.28~0.53 mm。在草炭∶椰糠体积比为7∶3的基质条件下,对比不同树种生长速度发现,赤皮青冈幼苗的株高和地径平均生长速度均最快,且明显快于其他树种;细叶青冈幼苗的株高生长速度最慢。
    • 吴然; 边光亚; 薛少红; 李旭青; 宋涛; 齐春蔚; 李振勤
    • 摘要: 为实现兰州百合的标准化、规模化、高效繁育,以兰州百合鳞片为试材,研究不同消毒剂及其处理时间、基质配比和扦插方法对鳞片扦插的小籽球发生率、小籽球直径、生根数、根长和平均繁殖系数等繁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多菌灵1 000倍液处理10 min为最佳消毒方法,其小籽球发生率最高,达93.3%,小籽球直径、生根数、根长和平均繁殖系数均表现优良;草炭、珍珠岩、河沙体积比2︰1︰1为最优基质配比,其各项繁殖指标均高于其他基质;选择5 cm深度或露尖的扦插方法均有利于兰州百合扦插繁殖。
    • 田鸿; 韦小丽; 罗旋
    • 摘要: 以椰糠、泥炭、珍珠岩和蛭石为原料,按体积比配成7种育苗基质,测定不同基质配比下花榈木容器苗的生长、生理生化等25个指标,以筛选适宜基质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会影响花榈木生长和生理状况而使其育苗效果有差异,表现为其苗高最大是T 4(V(泥炭)∶V(珍珠岩)=1∶1),地径最大是T 6(V(泥炭)∶V(珍珠岩)=4∶1),两指标最小均为T 2(V(泥炭)∶V(蛭石)=7∶3)。根长、根表面积最大均为T 7(V(泥炭)∶V(椰糠)=4∶1)。总生物量最大为T 6,为1.26 g;叶片氮质量分数最高为T 4,叶片磷、钾质量分数最高均为T 7。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及蒸腾速率最高均为T 7,分别高出最低处理均为T 2的114%、280%、66%和202%。不同基质配比对花榈木容器苗叶片叶绿素a/b和硝态氮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最高为T 4,为5.52 mg/g,最低为T 7,为3.83 mg/g,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最高为T 2,为6.89 mg/g,最低为T 4,为5.03 mg/g。综合分析结果表明T 7(V(泥炭)∶V(椰糠)=4∶1)综合评价值最低,故这种基质配方比其他处理更适宜花榈木容器苗生长。
    • 刘闵豪; 谭斌; 杨勇智; 辜云杰; 肖兴翠
    • 摘要: 以桢楠实生苗为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容器规格、基质配比、缓释基肥施入量、幼苗移入容器前真叶数量对桢楠容器苗的苗高与地径生长的影响,并建立桢楠容器育苗技术。结果表明,容器规格对桢楠容器苗的地径苗高增长量及高径比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基质配比对容器苗的地径增长量有显著影响,但对苗高增长量与高径比影响不显著;缓释基肥量对容器育苗的地径苗高增长量与高径比影响均不显著;幼苗移入容器前真叶数量虽然对地径苗高增长量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影响高径比;持水量大并且孔隙度高的基质有利于容器苗地径的生长。结果显示,采用容器规格10 cm×12 cm,基质配比椰糠∶泥炭∶油樟叶∶农林废弃物体积比为4∶2∶4∶3,不添加缓释肥基肥,选用长出3对真叶的桢楠幼苗进行容器育苗效果最好。本研究为后续桢楠人工林的建设与桢楠资源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 史亮; 陈国涛; 何芝然; 王树山; 李金武; 刘闵豪; 彭建; 杨滨豪; 辜云杰; 肖兴翠
    • 摘要: 为建立适合四川南部地区进行香樟容器育苗的技术体系,本研究通过析因试验设计分析基质配比、缓释肥量、容器规格对香樟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配比、缓释肥量与容器规格的交互作用对1年生香樟容器苗的苗高、地径、高径比均有极显著影响,试验筛选出的最适合四川南部地区香樟容器育苗的因素组合是:基质配比为椰糠1:泥炭2:土1、缓释肥量为1 kg·m^(-3)、无纺布容器规格为12.5 cm×16.0 cm。
    • 吕伟; 刘春楠; 彭磊; 王越兴
    • 摘要: 以深圳市某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污泥炭化物含量的基质配比对常见地被植物发芽率和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污泥炭化工艺探索合理的资源化利用方式。结果表明:适当地加入污泥炭化物作为园林基质,可以缓解土壤酸性,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总氮、有效磷含量。土壤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地被植物的综合发芽率,也使园林植物地径增长量和苗高增长量显著增加。综合来看,污泥炭化物占比50%的基质处理表现优于其他处理。
    • 汪保健; 汪秀玲; 郑文华; 凌高潮; 宣铃娟; 徐金良; 杨波
    • 摘要: 为了探寻不同基质配比及不同用量的缓释肥对1年生交让木容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黄心土、泥炭、松鳞为试验基质,采用不同配比、施用不同用量的缓释肥,分析其对交让木苗高、地径及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与不同缓释肥用量对1年生交让木苗保存率均无显著影响,但对苗高、地径生长影响显著。综合考虑1年生交让木容器苗的培育宜选用缓释肥用量2.0kg/m^(3)的黄心土︰泥炭︰松鳞为2︰4︰4的配比基质,加入一定量的黄心土有助于固定根部,抗风、抗倒伏。苗高、地径的生长量以全泥炭、松鳞基质最优。
    • 吴冬; 赵书亚; 徐舍火; 童再康
    • 摘要: 以基质配比和施肥种类2种因素对3年生山茶容器苗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处理、施肥种类对山茶苗的苗高与冠幅增长量均表现出较大差异,得出适合于山茶容器苗生长的最佳基质和施肥组合为:基质A_(2)(泥炭∶园土∶珍珠岩=3∶3∶4)和施肥B_(2)(N∶P∶K=22∶5∶13、硝态氮含量≥10%的硝硫基型复合肥,2 kg/m^(2))。
    • 梁赛英
    • 摘要: 通过调查漳州辣椒育苗基质并以一定配比进行试验,探讨不同配方基质下辣椒育苗综合效果。结果表明,当泥炭土∶珍珠岩∶椰糠的混合比例为1∶1∶3时,辣椒育苗整体整齐度、长势、高度、叶片数和成活率均优于其他基质配方下辣椒的育苗效果,该研究结果为当地辣椒基质育苗的农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 罗钱; 欧静; 杨小燕; 张燕莎; 张智叶
    • 摘要: 【目的】江户彼岸樱苗木市场需求量大,市场上传统育苗的苗木质量参差不齐。筛选适宜江户彼岸樱容器苗的育苗基质,为快速培育江户彼岸樱容优质容器苗提供提供实践操作和理论基础。【方法】以泥炭土、蛭石、珍珠岩和黄泥土为材料,常规基质为对照,研究不同配比基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对一年生江户彼岸樱容器苗地径、苗高、生物量及各项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基质配比对一年生江户彼岸樱容器苗地径、苗高、生物量及各项生理特性影响显著,4种容器育苗基质无论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均优于常规基质容器苗;在泥炭土、蛭石、珍珠岩、黄泥土体积比为3∶2∶1∶1时,江户彼岸樱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及各项生理指标均最优;体积比为2∶1∶0∶1时,基质对容器苗地下部分的影响大于地上部分;体积比为1∶1∶1∶1时,苗长势最差,根系出现盘根及畸形生长,植物光合作用受抑制;体积比为1∶0∶0∶1时,容器苗出现由于低钾胁迫引起的光系统Ⅱ受损,容器苗光合能力减弱。【结论】基质对江户彼岸樱容器苗质量具有一定的调控性,4种容器育苗基质无论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均优于常规基质。一年生江户彼岸樱容器苗培育以泥炭土、蛭石、珍珠岩、黄泥土体积比为3∶2∶1∶1的轻型基质最佳,培育的江户彼岸樱苗根系发达、苗高、地径、生物量及各项生理指标均最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