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死刑废止

死刑废止

死刑废止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19年内共计58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2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山东警察学院学报、法学论坛、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首届中国区际刑事法论坛、2007年度中国刑法学年会等;死刑废止的相关文献由65位作者贡献,包括赵秉志、周宏、张龙等。

死刑废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 占比:77.1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5.71%

专利文献>

论文:12 占比:17.14%

总计:70篇

死刑废止—发文趋势图

死刑废止

-研究学者

  • 赵秉志
  • 周宏
  • 张龙
  • 王廷
  • 万志鹏
  • 侯明
  • 刘振华
  • 刘期高
  • 刘铮
  • 卢建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万志鹏
    • 摘要: 构建完善的军事法体系是实现军事法治的必要前提.我国军事刑法长期未获得修订和完善,其中的军事死刑数量过多,虚置严重,已成为我国死刑改革需要面对的重点问题.各国军事刑法废除死刑的趋势表明,即使军事犯罪有特殊危害,但军事死刑也已经失去正当化根据.废止军事死刑符合法治的基本理念,适应刑法的人道主义要求,与军法从严的原则并不矛盾.未来我国应依照从平时到战时、从非暴力到暴力、从无直接被害人到有直接被害人犯罪的顺序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军事死刑的废止.
    • 李卓然1
    • 摘要: 毒品犯罪的死刑裁量过于倚重毒品数量的情节,应当综合考虑行为人的犯罪情节、主观恶性等因素。运输毒品的社会危害性不及走私、贩卖、制造毒品犯罪,从罪刑相适应原则和人权保护角度考量,应当废止运输毒品罪的死刑。
    • 李卓然
    • 摘要: 毒品犯罪的死刑裁量过于倚重毒品数量的情节,应当综合考虑行为人的犯罪情节、主观恶性等因素.运输毒品的社会危害性不及走私、贩卖、制造毒品犯罪,从罪刑相适应原则和人权保护角度考量,应当废止运输毒品罪的死刑.
    • 陈希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对一些冤案的纠正和讨论,如"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再一次引发了社会废止死刑的呼声。本文所讨论的废止死刑思想则是否定死刑继续作为制度或者实践存在的理由和原因,限制死刑思想并不包括在此范畴内。死刑制度在中国从文明起源的"五刑"到现代一直连续不断。在思想上,尽管存在慎刑的看法,但从来没有认为死刑制度的继续存在是一个问题。为什么如今我们会认为死刑制度的废止是一个很重要的法学议题?这种死刑废止思想是如何在国人中发生并且传播的?接受者是全盘接受,还是有所选择?如何来作出这种选择?这个过程有什么特征,其中学理何在?废止死刑思想未来又将如何?
    • 王洁
    • 摘要: 近年来,我国不断调整刑法体系,修改部分非暴力犯罪的处罚力度.贪污受贿犯罪时常与死刑挂钩,随着社会的进步,部分理论认为应当全面废除死刑,贪污贿赂犯罪作为典型犯罪行为,其死刑废止方案受到各方议论.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贪污贿赂罪的现状与问题、贪污受贿犯罪的死刑废止的阻碍以及贪污受贿犯罪的死刑废止的探索,以期为我国构建完善的刑法体系做出贡献.
    • 王洁1
    • 摘要: 近年来,我国不断调整刑法体系,修改部分非暴力犯罪的处罚力度。贪污受贿犯罪时常与死刑挂钩,随着社会的进步,部分理论认为应当全面废除死刑,贪污贿赂犯罪作为典型犯罪行为,其死刑废止方案受到各方议论。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贪污贿赂罪的现状与问题、贪污受贿犯罪的死刑废止的阻碍以及贪污受贿犯罪的死刑废止的探索,以期为我国构建完善的刑法体系做出贡献。
    • 彭新林
    • 摘要: 全面废止死刑和严格限制死刑适用是当前国际社会死刑改革的两个主要趋势,其中废除死刑是相对占主导地位的潮流和发展趋势,而我国死刑改革的主旋律则是严格限制死刑适用.近年来我国死刑立法改革取得了值得称道的成果,但现阶段要进一步拓展死刑立法控制的空间,可能会出现“边际递减”现象和“天花板”效应,不一定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在当前死刑立法控制动能不足、难以取得新的重大突破的新形势下,死刑的立法改革其实可以告一个段落了,今后应全力推动死刑控制的重心移向司法领域,把死刑的司法改革摆在首要位置.酌定量刑情节是实践中限制死刑适用最为活跃的因素,是当前死刑司法改革的重要着力点.要理性对待死刑民意,支持死刑的主流民意是发展变化的,而且民意也不是废除或保留死刑的必要条件;死刑适用不应当迁就民意,但应当通过制度途径引导民意在死刑适用中理性发挥作用.
    • 王君侠
    •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废除死刑越来越成为主流趋势.目前,大多数国家只是保留暴力性犯罪死刑,而贪污贿赂犯罪属于非暴力性犯罪死刑理应得到废除.我国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了死刑废除理论,为废除死刑提供理论基础.同时非暴力性犯罪在法律方面、人权方面都显现出了适用死刑的不正当性,基于这些原因,阶段性废除贪污贿赂犯罪死刑适用,发挥死缓作用,以终身监禁制度部分替代死刑适用为日后我国死刑的废止奠定基础.
    • 李丽娇; 王赛
    • 摘要: 经济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是贪利型同时也是智能型犯罪.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经济犯罪的数量和形式在不断增加,我国对经济犯罪的惩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与此同时,经济犯罪的死刑废止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国际上死刑逐步趋向废止的大前提和我国死刑的适用越来越慎重的观念指导下,经济犯罪的死刑废止与替代问题,不断受到广泛的认同和讨论.本文从死刑的适用标准、人道主义观念以及经济犯罪所侵害的法益等方面论证经济犯罪死刑废止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死刑替代刑罚.
    • 王申
    • 摘要: 思考死刑的废止问题,应从生命权角度出发,生命权不仅是一切权利的基础,还是人权保障的核心。死刑无疑是侵犯生命权的刑罚,但死刑的功利主义的考虑和民意对死刑方式的支持态度,成为死刑存在的重要因素。死刑的威慑作用和惩戒功能不容置疑,但在当代,其与人权发展的趋势不符合,生命权作为不可侵犯的权利应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生命权保障的需要,死刑应当废止,以自由刑替代死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