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正畸学

正畸学

正畸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92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6238篇;相关期刊199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九届全国口腔医院管理研讨会、2016年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年会等;正畸学的相关文献由1181位作者贡献,包括段银钟、白玉兴、许天民等。

正畸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9 占比:3.5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238 占比:96.49%

总计:16829篇

正畸学—发文趋势图

正畸学

-研究学者

  • 段银钟
  • 白玉兴
  • 许天民
  • 周彦恒
  • 张端强
  • 林珠
  • 王大为
  • 李巍然
  • 林久祥
  • 米丛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关晓航; 白玉静; 王璐; 刘晓天; 马佳君; 苍松
    • 摘要: 目的探讨正常[牙合]前牙牙根与牙槽骨矢状向位置的关系。方法选择73例正常[牙合]志愿者,其中男9例,女64例,年龄19~22岁,平均(19.89±0.70)岁。所有志愿者进行颅面部锥形束CT(CBCT)扫描并将数据导入专业软件,测量前牙牙根长轴与牙槽骨长轴的夹角,统计前牙牙根在牙槽骨中的位置,并进行下颌平面角与中切牙倾斜度和根尖区牙槽骨厚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牙合]上、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牙根长轴与牙槽骨长轴的夹角小于尖牙(P<0.01)。上颌前牙牙根多数位于牙槽骨唇侧(94.98%),少数位于牙槽骨中央(5.02%);而下颌前牙多数位于牙槽骨中央(48.18%),部分位于牙槽骨唇侧(34.24%),位于牙槽骨舌侧最少(17.58%)。正常[牙合]下颌平面角(SN-MP)与上、下中切牙倾斜度(SN-U1、MP-L1)和下颌中切牙根尖区牙槽骨厚度(LW)呈负相关(r分别为-0.498、-0.421和-0.383,P<0.01)。结论正常[牙合]上前牙牙根多位于牙槽骨唇侧,下前牙牙根多位于牙槽骨中央及唇侧;与低角患者相比,高角患者前牙较为直立且下颌中切牙根尖区牙槽骨厚度较薄。
    • 刘伟涛; 孙佳; 戚琳; 邹冰爽; 周绍楠; 周彦恒
    • 摘要: 目的探索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结合种植体支抗治疗拔牙患者的垂直向变化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2例使用隐形矫治器配合上颌种植体支抗进行拔牙矫治的患者,平均年龄(27.1±4.3)岁,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对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影像的测量,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和后牙以及颏下(Me)点的三维方向变化;通过对三维转化头颅侧位片的测量,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下颌平面角(MP-SN角)、平面角(OP-SN角)及下面高(ANS-Me距)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牙性及骨性指标变化情况,对影响下颌平面角变化的有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上前牙内收(6.76±1.75)mm,压低(1.57±1.54)mm;下前牙内收(5.56±1.37)mm,压低(2.94±1.15)mm;上磨牙近中移动(1.65±1.21)mm,压低(1.21±0.79)mm;下磨牙近中移动(1.30±0.84)mm,伸长(0.36±0.92)mm。Me点向前、向上移动,下颌平面逆时针旋转1.10°±0.99°,平面顺时针旋转,下面高减小。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磨牙垂直向位置(r=0.731,P<0.01)、上磨牙垂直向位置(r=-0.485,P<0.01)、OP-SN角(r=0.437,P<0.05)、下前牙矢状向位置(r=0.405,P<0.05)及上前牙垂直向位置(r=-0.380,P<0.05)均与下颌平面角变化相关。结论隐形矫治器配合上颌种植体支抗可在内收前牙的同时逆旋下颌平面。下颌平面旋转可能与上下颌后牙和上前牙垂直向位置及下前牙矢状向位置相关。
    • 郭子煜; 张瑞洁; 王连城; 陈裕桦; 高媛(综述); 付善民(审校)
    • 摘要: 正畸治疗对患者口颌系统的影响可能会造成上气道的改变。正畸治疗是辅助打开上气道、改善通气的重要非手术方法之一,然而也有学者认为拔牙矫治和下颌后退术后上气道可能会变窄。正畸医生在制定矫治计划时,既要考虑患者对美观和功能的追求,又要对治疗前后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解决患者的健康、美观诉求,避免不当的矫治方案,明确治疗的“健康界限”,将美观、功能、平衡与健康作为联合的矫治目标。该文从正畸治疗前的气道评估和治疗对上气道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介绍。
    • 武杰; 孟昭松; 赵艳红
    • 摘要: 在正畸治疗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发生、发展与某些咬合因素有关,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存在着争议.其中功能学对颞下颌关节(TMJ)的影响成为当今口腔领域讨论的热点和重点.本文针对错畸形与TMD的关系以及功能理论在正畸诊疗TMD患者中的应用及相关热点问题进行综述,为治疗伴有TMD的正畸患者以及正畸治疗中应对关节问题的考量提供临床指导,使患者达到功能咬合,实现口颌系统的稳定,进而减少TMD的发生或缓解TMD的症状.
    • 刘璐玮; 张卫兵; 张玮; 陆晓庆; 严斌; 王林
    • 摘要: 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以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依托,结合学校自主研发的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等在线资源,采用在线教学结合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口腔正畸学在线课程体系,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贯穿其中,同时融人专业文献在线汇报和知识重点梳理总结,增加了虚拟交互在线实践训练内容.利用丰富便利的在线教学资源和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自我提升.
    • 李彬; 段沛沛; 白丁
    • 摘要: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技术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将结合3D打印、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及5G等技术,从牙-颌骨-软组织数字化在口腔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以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口腔正畸医疗领域的发展.
    • 雷杰; 肖遥; 罗茂璇
    • 摘要: 目的 探讨稳定性板联合正畸对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安氏Ⅱ2类错女性颞下颌关节(TMJ)的影响.方法 选取15例伴TMD的安氏Ⅱ2错女性为试验组、15例安氏Ⅰ类错女性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稳定性板联合正畸治疗;通过锥型束CT分析对照组及试验组在治疗前后髁突位置和结构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TMJ前间隙(Sa)、上间隙(Su)和内间隙(Sm)大于对照组,而后间隙(Sp)、髁突内外径(M-L)和髁突高度(Hc)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各阶段颞下颌关节测量结果显示,与T0期相比,T1期Sa减小,Su、Sp、髁突前后径(A-P)、M-L增大(P<0.05),而T2期Sa减小,Sp、A-P、M-L、Hc和关节窝深度(Hf)均增大(P<0.05);与T1期相比,T2期Su减小,而Hf相对增大(P<0.05);试验组T1、T2期髁突后移位占比均低于T0期(P<0.0167).结论 伴TMD的安氏Ⅱ2女性患者TMJ的位置和结构与正常人群存在差异,稳定性板联合正畸治疗对该类患者有益,治疗后其关节前后间隙和髁突结构改善良好.
    • 艾婷婷; 郑金绚; 陈冬茹; 吴莉萍
    • 摘要: 目的 研究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联合基于团队的学习(TBL)教学法同步培养口腔正畸专业研究生临床和科研能力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专业2018级与2019级研究生共24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CBL联合T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以讲授为基础的学习(LBL)传统教学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口腔正畸学常见错牙合畸形的病例分析和相关研究.课程结束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和科研能力的考核,并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实验组学生对CBL联合TBL教学法的评价.对两组考核评分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在临床思维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生的考核分别为(8.8±0.8)和(7.9±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14);在科研思维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生的考核分别为(8.1±0.5)和(6.9±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P<0.001).学生评价CBL联合TBL教学法最主要的优点是"临床和科研相互融合启发".结论 CBL联合TBL教学法有助于同步提升口腔正畸专业研究生临床和科研能力.
    • 宋少华; 庞煊奈; 莫水学
    • 摘要: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口腔正畸学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门新兴学科,作为临床口腔科学的分支学科,其具有自然科学的一般特点,但较之其他临床学科具有更多的人文色彩.口腔正畸学的研究内容及学科发展与社会背景、经济发展、个体认知、性格特点、心理学等人文社科类知识息息相关.文章就正畸学的整个学科内容,从学科的研究对象、流行病学特征、基础学科、诊断、治疗及保持等多个方面的特点来简要阐述其人文特征,以期为相关专业人员及广大患者提供有意义的思考,促进本学科更加健康更加理性地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