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911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4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02501篇;相关期刊286种,包括广东牙病防治、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吞咽障碍高峰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文献由1935位作者贡献,包括龙星、张志光、刘洪臣等。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4 占比:0.85%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2501 占比:99.13%

总计:103403篇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文趋势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研究学者

  • 龙星
  • 张志光
  • 刘洪臣
  • 王美青
  • 汲平
  • 焦国良
  • 马绪臣
  • 王永海
  • 胡敏
  • 傅开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秦兰蕙; 刘方; 吴利娜; 刘洋; 王军
    • 摘要: 骨性安氏Ⅲ类错畸形伴偏颌会导致颅骨、下颌骨、上颌骨的旋转和移位,并常伴有口颌面部软组织的不对称改变,影响美观和功能,其常用治疗手段(正畸和正颌手术)存在美学效果的局限性,正确评估形态改变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意义重大.骨性安氏Ⅲ类错伴偏颌与颞下颌关节形态、功能变化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的发生相关,但因果关系尚存争议.本文就骨性安氏Ⅲ类错畸形伴偏颌患者的病因、软硬组织的改变、治疗手段以及其与TMD的关联进行综述.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偏颌是一种病因不明确,涉及到颅底、上颌骨、下颌骨形态变化、软组织形态变化、咬合改变以及颌骨旋转移位的复杂疾病,对颞下颌关节及下颌功能运动也会产生影响.偏颌患者中常见骨性安氏Ⅲ类错畸形,需要早期治疗;其治疗手段多样,正确评估导致面部不对称的软硬组织形态变化是治疗的前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必要时合并软组织的修整)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伴偏颌的有效手段.此外,偏颌与TMD之间也有紧密的联系,设计治疗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
    • 张婉霞; 尼加提·努尔穆罕默德; 买斯吐热木·黒力力; 柳江龙; 刘迪;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 摘要: 背景:医用臭氧是臭氧与氧气的混合物,与体液接触能快速产生活性氧,并激活机体的抗氧化系统.在临床上,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可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的进展.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对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关节腔内一次性注射碘乙酸钠法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后,向大鼠关节腔内注射质量浓度分别为20,30,40 mg/L医用臭氧,1次/周,连续注射3周,模型组及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最后一次注射后1周,通过锥形束CT检查评价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变化,然后取一侧颞下颌关节组织并抽取腹主动脉血,ELISA法检测髁突软骨及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取另一侧颞下颌关节组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番红O-固绿染色,采用改良Mankin's评分法评估颞下颌关节组织的病理变化程度.结果 与结论:①锥形束CT观察结果:对照组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形状规则,表面光滑;医用臭氧20,30 mg/L组大鼠髁突形变及表面缺损程度较模型组、医用臭氧40 mg/L组小;②ELISA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医用臭氧20,30,40 mg/L组大鼠髁突软骨及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医用臭氧40 mg/L组相比,医用臭氧20,30 mg/L组髁突软骨及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③组织学观察结果:医用臭氧20,30,40 mg/L组及模型组改良Mankin'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医用臭氧20,30 mg/L组改良Mankin's评分低于模型组、医用臭氧40 mg/L组(P<0.05);④结果表明,关节腔内注射质量浓度分别为20,30 mg/L医用臭氧时,能明显缓解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进展,但是当臭氧质量浓度上升到40 mg/L时,反而会加重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病变程度.
    • 张秦兰蕙; 刘方; 吴利娜; 刘洋; 王军
    • 摘要: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伴偏颌会导致颅骨、下颌骨、上颌骨的旋转和移位,并常伴有口颌面部软组织的不对称改变,影响美观和功能,其常用治疗手段(正畸和正颌手术)存在美学效果的局限性,正确评估形态改变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意义重大。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偏颌与颞下颌关节形态、功能变化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的发生相关,但因果关系尚存争议。本文就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伴偏颌患者的病因、软硬组织的改变、治疗手段以及其与TMD的关联进行综述。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偏颌是一种病因不明确,涉及到颅底、上颌骨、下颌骨形态变化、软组织形态变化、咬合改变以及颌骨旋转移位的复杂疾病,对颞下颌关节及下颌功能运动也会产生影响。偏颌患者中常见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需要早期治疗;其治疗手段多样,正确评估导致面部不对称的软硬组织形态变化是治疗的前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必要时合并软组织的修整)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偏颌的有效手段。此外,偏颌与TMD之间也有紧密的联系,设计治疗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
    • 俞婷婷; 陈静; 章燕珍; 朱旌
    • 摘要: 目的观察骨疏康颗粒口服联合[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0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综合牙科就诊的TMD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5例予骨疏康颗粒口服联合[牙合]垫治疗,对照组35例予单纯[牙合]垫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5周及治疗结束后的关节区疼痛情况、无痛最大张口度及MRI分级改善情况。结果试验过程中有6例患者因失访剔除,最终试验组31例、对照组33例完成研究。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第5周时及治疗结束后的疼痛程度均明显减轻(P均0.05)。治疗第5周,试验组MRI分级为2级者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MRI分级为3级者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慢性患者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张口度变化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疏康颗粒口服联合[牙合]垫治疗能有效改善TMD患者关节区疼痛及张口受限情况。
    • 黄家珺; 丁全茂
    • 摘要: 从经筋理论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理机制、临证思路及治疗手法,其病理机制为寒、热之邪使经筋发生急、弛的张力改变,从而导致筋骨力学制衡关系紊乱。临证以急、弛分病理性质,以症状辨受累经筋,以恢复经筋生理状态、纠正筋骨力学制衡关系紊乱为治疗目标,手法以急弛分治、理筋通结、顺筋归槽、通调经络为纲分步论治。
    • 王芳芳; 张永亚; 苗海平; 张文静; 刘俊华; 王照阁
    • 摘要: 目的研究应用头颈联合线圈和专用咬合器在磁共振检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成像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60例TMD患者,分析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120侧颞下颌关节的MRI结果。结果120侧颞下颌关节均获得清晰的图像,其中52侧正常盘髁关系,53侧关节盘形态改变(均为不可复性盘前移患者),22侧髁突骨质异常(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中伴髁突骨质异常的比例为42%,显著高于18%的伴髁突骨质异常的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比例),提示随着关节盘移位及形变进一步进展,出现关节退行性改变风险增加。结论应用头颈联合线圈和专用咬合器拍摄的颞下颌关节磁共振图像能清楚地显示关节盘形态、位置及骨质异常的变化,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检查和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张莉; 薛林佳; 岳梨蓉; 陈涌; 丁昱; 张环宇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云南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MDT组和非MDT组。MDT组给予MDT诊疗模式;非MDT组给予常规诊疗模式。比较2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心理状况、近期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率。结果MDT组治疗前等待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非MDT组(P<0.05);MDT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非MDT组的90.00%(P<0.05);MDT组患者满意率为96.66%,高于非MDT组的86.67%(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MDT团队诊疗模式,能为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提供与病情相适应的最佳治疗,更好的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同时可以缩短医疗周期,提高疗效。
    • 周燕丽; 周薇娜; 于林凤; 王琛; 王冰洁; 张静露
    • 摘要: 目的:记录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患者和正常人下颌运动时髁突运动轨迹,分析关节盘移位对髁突运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双侧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DDwoR)和可复性关节盘移位(DDwR)患者各18例,健康对照(HC)10例。电子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受试者下颌开闭口、前伸后退时髁突铰链轴运动轨迹,计算髁突最大位移(Smax)、髁突位移为5 mm时矢状面髁道斜度(SCI5)、髁突最大位移时矢状面髁道斜度(SCI),矢状面上髁突往返运动重合性(R)。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差异。结果:开闭口运动,DDwoR组Smax、SCI5显著小于DDwR组和HC组;DDwR组SCI显著小于DDwoR组和HC组;DDwR组R显著大于DDwoR组和HC组。前伸后退运动,DDwoR组SCI5、SCI显著小于DDwR组和HC组;DDwR和DDwoR组R明显大于HC组。结论:不同类型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患者的髁突运动轨迹具有不同特征,为颞下颌关节盘移位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胡敏杰; 黄桢
    • 摘要: 目的:探究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联合深层肌肉刺激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效果。方法:选择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收治的100例TM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比组和探讨组。采用PNF技术对对比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PNF技术联合深层肌肉刺激疗法对探讨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探讨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患者,治疗后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的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均低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PNF技术联合深层肌肉刺激疗法治疗TMD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颞下颌关节疼痛的症状,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
    • 王文晖; 甄俊平
    • 摘要: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是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和咀嚼肌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MRI作为其首选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提供了TMJ和咀嚼肌区域的软硬组织可视化,在其诊疗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扩散成像、T2 mapping、超短回波时间(ultrashort echo time,UTE)和零回波时间(zero echo time,ZTE)等技术进一步推动了TMD和相关肌肉超微结构变化的定量分析和功能成像,这些技术超越了目前的解剖成像能力,提供对关节盘、关节盘后组织、髁突、关节窝和周围咀嚼肌群更好的生理和病理状态理解,并最终有助于其早期诊断、治疗计划、疗效评估,甚至图像引导干预。本文就MRI在TMD的最新进展及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