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咬合力

咬合力

咬合力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84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基础医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732篇;相关期刊166种,包括北京口腔医学、广东牙病防治、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力学大会2011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2010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第七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等;咬合力的相关文献由787位作者贡献,包括赵云凤、周伟东、袁林等。

咬合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7 占比:5.5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4732 占比:94.41%

总计:5012篇

咬合力—发文趋势图

咬合力

-研究学者

  • 赵云凤
  • 周伟东
  • 袁林
  • 冯时
  • 卢熹
  • 唐晓军
  • 尹琳
  • 张智勇
  • 徐明龙
  • 石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景蓉; 高姗姗
    • 摘要: 目的探究治疗性义齿对无牙颌患者义齿空间变化的影响,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系统性评估。方法对20例接受治疗性义齿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满意度问卷调查,填写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OHIP⁃14),收集义齿空间、义齿组织面、咬合印迹、哥特式弓描记图像、黏膜状态、偏侧咬合状态、咬合力、固位稳定、患者咀嚼能力、义齿满意度及OHIP⁃14评分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受试者通过治疗性义齿的治疗,义齿空间得到改善,义齿的组织面的组织调理剂逐渐分布均匀,咬合印迹逐渐对称、均匀,哥特式弓描记图像显示关节、神经和肌肉逐渐稳定,口腔黏膜转变为健康状态,偏侧咬合情况有所改善,咬合力、固位稳定性和主、客观咀嚼能力也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在治疗前后的患者满意度及OHIP⁃14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咀嚼能力与义齿的固位稳定性、主观咀嚼能力和义齿满意度呈正相关;而与OHIP⁃14评分呈负相关。结论治疗性义齿有助于恢复理想的无牙颌义齿的空间,并且能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提高义齿的固位与稳定和咀嚼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临床应用的价值与推广的潜力。
    • 王景蓉; 高姗姗
    • 摘要: 目的探究治疗性义齿对无牙颌患者义齿空间变化的影响,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系统性评估。方法对20例接受治疗性义齿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满意度问卷调查,填写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OHIP⁃14),收集义齿空间、义齿组织面、咬合印迹、哥特式弓描记图像、黏膜状态、偏侧咬合状态、咬合力、固位稳定、患者咀嚼能力、义齿满意度及OHIP⁃14评分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受试者通过治疗性义齿的治疗,义齿空间得到改善,义齿的组织面的组织调理剂逐渐分布均匀,咬合印迹逐渐对称、均匀,哥特式弓描记图像显示关节、神经和肌肉逐渐稳定,口腔黏膜转变为健康状态,偏侧咬合情况有所改善,咬合力、固位稳定性和主、客观咀嚼能力也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在治疗前后的患者满意度及OHIP⁃14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咀嚼能力与义齿的固位稳定性、主观咀嚼能力和义齿满意度呈正相关;而与OHIP⁃14评分呈负相关。结论治疗性义齿有助于恢复理想的无牙颌义齿的空间,并且能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提高义齿的固位与稳定和咀嚼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临床应用的价值与推广的潜力。
    • 王琪波; 张成仁
    • 摘要: 目的研究对牙体牙髓病患者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疗和多次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7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多次根管治疗,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口腔指标(牙龈指数、咀嚼效率、咬合力),治疗时间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牙龈指数、咀嚼效率、咬合力分别为(0.36±0.05)、(92.34±3.17)%、(140.95±8.60)lb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68±0.08)、(79.14±3.62)%、(121.28±9.64)lb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3.50±0.75)d短于对照组的(9.14±1.26)d,VAS评分(1.80±0.41)分低于对照组的(3.52±0.5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1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体牙髓病患者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疗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及早改善患者症状,减轻其疼痛感,且并发症少,临床安全性更高,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冯海洋; 徐献忠
    • 摘要: 目的:研制一种用于咬合模拟试验的多连杆结构的咬合模拟装置。方法:分析了运用多连杆结构复刻人类口腔咬合轨迹的可行性,基于多连杆结构对咬合模拟装置进行机构设计,用Solidworks软件对装置的运动轨迹进行模拟仿真,并通过试验验证咬合模拟装置的有效性。结果:咬合模拟装置最大开口距离为50 mm,所选食材中胡萝卜咬合力最大为65.77 N,最小值为豆腐的2.05 N;咬合模拟试验与感官评价试验结果呈正相关,验证了咬合模拟装置的有效性。结论:咬合模拟装置可以有效地进行体外咬合模拟试验,其测力结果可以用于食品质地等研究。
    • 董娜
    • 摘要: 目的:探讨氰基丙烯酸酯类粘结剂在牙周病前牙松动中的使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牙周病前牙松动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氰基丙烯酸酯类粘结剂组、双重固化树脂类粘结剂组两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牙槽骨密度、咬合力、牙周情况、松动度、临床疗效、牙周板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固定后,氰基丙烯酸酯类粘结剂组患者的上颌、下颌牙槽骨密度、咬合力均高于双重固化树脂类粘结剂组(P<0.05)。固定后,氰基丙烯酸酯类粘结剂组患者的PBS、BMD均高于双重固化树脂类粘结剂组(P<0.05),PLW、PLI、PD、AL、BI均低于双重固化树脂类粘结剂组(P<0.05)。固定后,氰基丙烯酸酯类粘结剂组患者的松动度Ⅰ度比例高于双重固化树脂类粘结剂组(P<0.05),Ⅱ度、Ⅲ度比例均低于双重固化树脂类粘结剂组(P<0.05)。氰基丙烯酸酯类粘结剂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00%(47/50)高于双重固化树脂类粘结剂组76.00%(38/50)(χ^(2)=6.353,P<0.05)。氰基丙烯酸酯类粘结剂组患者的固位满意度高于双重固化树脂类粘结剂组(t=14.372,P<0.05),美观满意度高于双重固化树脂类粘结剂组(t=22.523,P<0.05),舒适满意度高于双重固化树脂类粘结剂组(t=15.304,P<0.05),咀嚼满意度高于双重固化树脂类粘结剂组(t=16.280,P<0.05)。氰基丙烯酸酯类粘结剂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2/50)低于双重固化树脂类粘结剂组10.00%(10/50)(χ^(2)=6.061,P<0.05)。结论:氰基丙烯酸酯类粘结剂在牙周病前牙松动中的使用效果较双重固化树脂类粘结剂好。
    • 覃雯琦; 周新文; 徐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个别正常牙合牙尖交错位下Spee曲线深度与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的关系。方法 选取18-28岁安氏I类个别正常牙合均角女性64例,测量Spee曲线深度、牙尖交错位下咬合力与咬合接触面积;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ee曲线深度、咬合力及咬合接触面积在正常牙合左右两侧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Spee曲线深度组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有明显统计学差异。随着Spee曲线深度增加,咬合力与咬合接触面积呈递增趋势。Spee曲线深度与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均呈正相关。结论 个别正常牙合左右侧咬合基本平衡;Spee曲线深度与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关系密切。
    • 慕彩琴; 李利霞
    • 摘要: 目的探讨冠修复与根管治疗同步治疗隐裂牙牙髓病的效果及对患者咀嚼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58例(68颗患牙)隐裂牙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9例,35颗患牙)与观察组(29例,33颗患牙)。对照组给予冠修复与根管治疗分期治疗,观察组给予冠修复与根管治疗同步治疗。比较两组的牙齿功能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咬合力、咀嚼效率、言语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咬合力、咀嚼效率、言语功能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F-36各项评分、总分及VAS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修复与根管治疗同步治疗隐裂牙牙髓病的效果显著,可明显促进患牙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疼痛度,有效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肖斌; 黄子成; 李建民; 杨一鸣; 邝融
    • 摘要: 目的观察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于粤北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男23例、女37例,年龄(30.25±2.37)岁,给予微型钛板及螺钉固定;观察组男24岁、女36例,年龄(30.49±2.28)岁,给予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咬合力、咀嚼效率、固定力及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咬合力、咀嚼效率、固定力分别为(160.92±4.18)lbs、(0.75±0.22)、(4.58±0.32)N,均高于对照组(100.28±4.46)lbs、(0.61±0.17)、(3.58±0.29)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8±0.27)个月,短于对照组(3.20±0.4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6/60),低于对照组31.67%(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70.00%(4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可显著改善颌骨骨折患者咬合关系,固定及复位的稳定性较高,可显著减少骨折愈合时间,并避免了金属残留引发的并发症,效果较好。
    • 聂秀
    • 摘要: 目的分析二氧化锆修复体在上前牙牙体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东港市口腔病医院收治的96例上前牙牙体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修复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采用二氧化锆修复体)和对照组(采用镍铬合金修复体),各48例。修复后1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修复后3个月,比较两组咀嚼效率、咬合力。结果修复后1个月,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两组咀嚼效率、咬合力均高于修复前,且试验组咀嚼效率、咬合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二氧化锆修复体治疗上前牙牙体缺损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咀嚼效率及牙齿咬合力,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刘康康; 冯娟
    • 摘要: 目的探讨腓骨肌复合瓣修复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成釉细胞瘤术后缺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腓骨肌复合瓣进行修复治疗,比较患者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的咀嚼功能、颞下颌关节(TMJ)功能、修复满意度、美观度、牙槽嵴宽度、心理健康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修复后3个月,患者的咬合力与咀嚼效率均明显高于修复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D 0、Ⅰ级患者占比明显高于修复前,DⅡ、Ⅲ级患者占比明显低于修复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患者的口腔美观度、咀嚼功能、舒适度、固定性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修复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患者的PES评分及牙槽嵴宽度均明显高于修复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患者的SAS、SDS及SCL-90评分明显均低于修复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患者的功能限制、生理疼痛、心理不适、生理障碍、心理障碍、社交障碍、残障评分均明显低于修复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肌复合瓣对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缺损的修复效果显著,其可改善患者的咬合力、咀嚼效率及颞下颌功能,提高修复满意度、美观度及牙槽嵴宽度,改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