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64253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河南省第八届神经内科医师年会、武警部队放射专业委员会第八届放射学术会议 、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等;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相关文献由28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才明、刘涓涓、刘金有等。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4253 占比:99.85%

总计:64349篇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发文趋势图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研究学者

  • 李才明
  • 刘涓涓
  • 刘金有
  • 王海林
  • 罗沛霖
  • 周毅方
  • 杨光
  • 洪璇阳
  • 赵连东
  • 陆敬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立铭; 阳礼; 曹旭; 陈小武; 裴磊; 李方明
    • 摘要: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2岁,因主诉"头晕4d,再发加重6h"于2019年11月入院。入院前4d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无发热,无言语不清,无饮水呛咳,无肢体乏力,发病当天外院颅脑及颈椎磁共振提示颈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颅脑未见缺血灶。入院前6h再次突发头晕并加重,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2次,行走不稳定,无吞咽困难,无声音嘶哑,无四肢力量减退,无四肢麻木。急诊平车推送我科进一步诊治。
    • 李艳; 丁长青; 刘波
    • 摘要: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成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经临床明确诊断为VBD且资料完整的患者120例,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n=32)和中老年组(n=88),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征的统计学差异,并对CT平扫与CT平扫联合CTA两种成像手段的诊断符合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中老年组责任临床表现的出现率(100%)明显高于青年组(15.63%)(P<0.05),中老年组阳性影像学征象指标的出现率及严重程度也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联合成像的诊断符合率(100%)高于单纯CT平扫(90.83%)(P<0.05)。结论:成人VBD患者中老年患者更易出现临床症状,CT平扫联合CTA技术可提高成人VBD诊断的符合率。
    • 任雅芳; 付胜奇; 禹萌; 刘冰; 刘海涛; 张洪涛; 张淑玲
    • 摘要: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在重视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致病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颅内动脉延长扩张症与脑血管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2]。颅内动脉延长扩张症(intracranial arterial dolichoectasia,IADE)是指颅内动脉延长、扩张以及迂曲,根据受累动脉部位的不同,分为颈内动脉延长扩张症和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2](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
    • 束宁德; 赵洋; 刘庆新
    • 摘要: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脑血管病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椎动脉和/或基底动脉的异常扩张迂曲,属于向外的营养不良重构。由于椎基底动脉所处位置空间狭小,供血区包含多个重要中枢,其过度迂曲扩张将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目前关于VBD病因的研究较少,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炎症、血流动力学等参与了VBD病变血管重构,进一步导致VBD的发生发展。本文现围绕VBD血管重构相关病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VBD发生发展机制方面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并为相关治疗研究提供新方向。
    • 吴雪峰; 陈丽; 邵宝富
    • 摘要: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特点及MRI影像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8例,并根据其是否合并有VBD分为VBD组(合并VBD,21例)、NVBD组(未合并VBD,87例)两组,并收集其TCD、MRI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VBD组患者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MFV)、搏动指数(PI)低于NVBD组(P﹤0.05),BA直径均值、分叉高度评级均大于NVBD组(P﹤0.05);VBD组患者合并椎基底动脉夹层、椎基底动脉瘤几率大于NVBD组(P﹤0.05),VBD组BA、VA的斑块负荷低于NVBD组(P﹤0.05),两组BA、VA的狭窄程度/重构指数并无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VBD患者的TCD特征表现为BA处低MFV、PI,高BA直径均值、BA分叉高度评级,MRI特征为BA、VA低斑块负荷,同时VBD患者的椎基底动脉夹层发生率更高,临床可结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TCD、MRI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 郭伟; 徐凯; 严金明; 徐艳中; 张辉; 秦波
    • 摘要: 目的基于MRA观测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梗死或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的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基底动脉宽度、长度、分叉高度、偏移度及椎动脉颅内段长度。方法经头颅MRI和MRA诊断为VBD合并后循环梗死的患者39例,根据梗死部位和责任血管不同,分为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梗死组19例和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组2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BA)宽度、BA长度、BA分叉高度分级、BA偏移度分级、椎动脉颅内段长度等影像学特征。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梗死组BA宽度为(5.854±0.454)mm,BA长度为(33.449±2.201)mm,BA分叉高度分级1级4例、2级11例、3级4例,BA偏移度分级1级5例、2级11例、3级3例,椎动脉颅内段长度为(25.908±0.746)mm;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组BA宽度为(5.830±0.687)mm,BA长度为(32.799±1.672)mm,BA分叉高度分级1级1例、2级5例、3级14例,BA偏移度分级1级5例、2级12例、3级3例,椎动脉颅内段长度为(25.547±0.668)mm;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梗死组BA分叉高度分级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组相比,P<0.05。结论与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区梗死的VBD患者相比,合并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的VBD患者在头颅MRA检查中的BA分叉高度分级更高。
    • 李庆岗; 饶维; 孙君昭; 程岗; 郭胜利; 张剑宁
    • 摘要: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TN)微血管减压(MVD)术中对非单纯动脉压迫因素的处理方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非单纯动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行MVD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前下动脉及其分支合并岩静脉压迫的患者34例,单纯静脉压迫患者17例,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合并分支血管压迫患者10例,无责任血管压迫者8例;老年(大于60岁)患者18例(其中动静脉合并压迫者8例、单纯静脉压迫7例、无责任血管压迫3例),老年患者除常规MVD术外,另再增加三叉神经根部选择性部分切除(PR)术.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长期随访,采用Brisman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本组患者的术后疗效,治愈60例(87%),显效7例(10.1%),有效1例(1.4%),无效1例(1.4%);总有效率为98.6% (68/69).18例老年患者另加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离断术(PSR)后,疗效显著.术后5例患者发生神经损伤并发症,其中咀嚼无力2例、复视1例、耳鸣1例、听力下降1例;随访6 ~52个月(平均30个月),患者经药物和功能康复治疗均恢复.结论 三叉神经痛的致病因素已不再仅是单纯的动脉压迫.对非单纯动脉压迫因素导致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行MVD术,通过术中仔细探索责任血管或无责任血管的其他因素,行有效减压,同时对老年(> 60岁)患者增加选择性PR的外科策略,术后疗效显著,未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刘会; 张春燕; 曹晓雨; 赵洋; 刘庆新
    • 摘要: 目的 观察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大鼠血管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巨噬细胞标志物MAC387表达的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对VB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VBD模型组和瑞舒伐他汀干预组,每组20只.后2组大鼠通过枕大池注入0.3 μL(1.5 U/μL)弹性蛋白酶以制备VBD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注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24 h瑞舒伐他汀干预组大鼠给予5 mg/kg瑞舒伐他汀灌胃,1次/d,连续4周,其余2组大鼠每天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测量并比较各组大鼠的椎基底动脉弯曲扩张程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椎基底动脉中JNK、MMP-9和MAC387的表达.结果 瑞舒伐他汀干预组、VBD模型组均有14只大鼠造模成功.与假手术组比较,VBD模型组、瑞舒伐他汀干预组大鼠的基底动脉直径增加,基底动脉迂曲指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VBD模型组、瑞舒伐他汀干预组大鼠椎基底动脉中JNK、MMP-9、MAC387的表达均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BD模型组相比,瑞舒伐他汀干预组大鼠椎基底动脉中JNK、MMP-9、MAC387的表达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延缓VBD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王伟涛; 杨丽霞; 张道培; 尹所; 刘飞祥; 张怀亮
    •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评价小脑延髓池注射弹性蛋白酶诱导小鼠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 选取雄性SPF级C57/BL6小鼠24只,弹性蛋白酶组小鼠(n=12)小脑延髓池注射2.5μl含有25 mU弹性蛋白酶的磷酸盐缓冲液,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n=12)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制作后2周进行活体小鼠头颅MRA检查.模型制作成功定义为基底动脉弯曲成角≤170°,或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占比≥10%,或基底动脉偏离中线1级以上,或动脉直径增加百分比≥25%.结果 弹性蛋白酶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有2只和1只小鼠未正常苏醒或死亡.生理盐水对照组11只存活小鼠均未见明显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异常,弹性蛋白酶组10只存活小鼠造模成功率为80%,两组之间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蛋白酶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存活小鼠平均基底动脉直径(0.30 mm对0.22 mm;P<0.05)、平均基底动脉弯曲成角(115°对170°;P<0.05)以及平均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占比(31%对5%;P<0.0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A能较好地评价小脑延髓池注射弹性蛋白酶诱导的小鼠VBD模型.
    • 兰荣; 赵晓霞
    • 摘要: cqvip:1临床资料患者,男, 53岁,因"间断头晕头痛2年余,加重伴耳鸣1周。"于2016年3月16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头晕头痛,伴耳鸣,听力有减退,有时行走不稳,无复视,无呛食呛水,无肢体无力,无肢体麻木,上述症状间断加重, 1周前明显加重,伴听力减退要求住院治疗。既往史:高血压病史6年,最高血压17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长期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Ⅱ)(商品名:伲福达)10 mg、倍他乐克12.5 mg,血压控制较理想,在130/90 mm Hg左右,左侧小脑梗死病史7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