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死相关动脉
梗死相关动脉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0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8篇、专利文献115646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岭南心血管病杂志、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心血管病学进展等;
梗死相关动脉的相关文献由597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浩、周国伟、张国兵等。
梗死相关动脉—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5646篇
占比:99.82%
总计:115854篇
梗死相关动脉
-研究学者
- 徐浩
- 周国伟
- 张国兵
- 王毅
- 颜红兵
- 储光
- 孙宝贵
- 张建军
- 徐延敏
- 李爱英
- 杨海霞
- 温沁竹
- 金惠根
- 金炜
- 付强
- 何勤利
- 刘仁光
- 刘唐威
- 刘宗军
- 刘强
- 卢静
- 吴强
- 姚康
- 孙爱军
- 宗文仓
- 左明鲜
- 左洪鹏
- 张建勤
- 张承哲
- 张福
- 彭春花
- 徐兆龙
- 徐文俊
- 徐斌
- 施佳
- 朱小玲
- 李南
- 李广平
- 李燕玲
- 李田昌
- 李重伟
- 李霖
- 杨伟
- 杨向军
- 杨芳
- 杨萌
- 杨跃进
- 欧阳南翔
- 江力勤
- 汪蔚青
-
-
肖文颖;
汪宇;
张佳雨;
史骏;
刘新兵;
冯六六
-
-
摘要:
背景梗死相关动脉(IRA)完全闭塞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中越来越常见,其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目的 分析不同IRA完全闭塞的N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入住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CCU)并经24 h内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IRA完全闭塞的NSTEMI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前驱症状、心电图检查结果、CAG检查结果。根据患者IRA,将其分为右冠状动脉(RCA)组(33例)、左回旋支(LCX)组(26例)和左前降支(LAD)组(20例)。结果 三组前驱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ST段偏移、T波倒置、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三支病变、RCA优势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X组侧支循环良好率低于RCA组(P<0.05);LAD组病变位置为近段者所占比例高于LCX组,病变位置为远段者所占比例低于LCX组(P<0.05)。前驱症状为气促的患者多见于LAD近段完全闭塞,前驱症状为头晕的患者多见于RCA近段完全闭塞,前驱症状为晕厥的患者均见于LCX完全闭塞,前驱症状为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多见于RCA远段完全闭塞。结论 不同IRA完全闭塞NSTEMI患者前驱症状均以典型胸痛为主,但前驱症状为气促的患者多见于LAD近段完全闭塞,前驱症状为头晕的患者多见RCA近段完全闭塞,前驱症状为晕厥的患者均见于LCX完全闭塞,前驱症状为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多见于RCA远段完全闭塞;不同IRA完全闭塞NSTEMI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无特异性;LCX完全闭塞NSTEMI患者CAG检查结果较差,其病情可能较为凶险。
-
-
田萃红;
陈业群;
朱金秀
-
-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起病急、死亡率高,是心血管系统的主要急危重症之一。随着治疗方案的不断完善和优化,AMI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有所降低,但AM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因此,AMI治疗方案和救治策略的进一步优化仍是临床医生的迫切需求。本文就AMI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时出血与缺血风险的权衡、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残留微循环障碍的考虑、非梗死相关血管处理合适时机的选择、其他二级预防治疗前的病情评估、器械治疗时患者远期受益的考量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
-
郜黎伟;
赵剑峰;
潘双花;
郝英才;
朱红涛
-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心电图T波倒置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发生自发性再灌注(spontaneous reperfusion,S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急性STEMI住院患者,以发病6 h内的心电图(院前急救系统或急诊室所做的第一份心电图)作为判断早期T波形态的标准;所有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及血管造影数据,并依据梗死相关血管对应导联T波是否倒置,分为T波倒置组(33例)和T波直立组(21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两组SR的发生率。结果246例患者中,92例(37.4%)梗死相关血管出现SR;有120例(48.8%)前降支闭塞,28例(11.4%)回旋支闭塞,98例(39.8%)右冠状动脉闭塞。在前降支闭塞的患者中,23例(19.2%)T波倒置;而在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患者中,分别有2例(7.1%)、8例(8.2%)发生T波倒置。在前降支闭塞伴T波倒置的STEMI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9例(82.6%,P<0.01)发生SR;而回旋支闭塞伴T波倒置患者中只有1例(50.0%,P=0.124),右冠状动脉闭塞伴T波倒置患者中有3例(37.5%,P=0.035)发生SR。结论前降支闭塞的STEMI患者心电图中,伴ST段抬高的导联出现早期T波倒置可能提示梗死相关动脉出现SR。
-
-
孙艳艳;
叶丹
-
-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改善AMI患者预后的主要措施为尽早进行静脉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的血流。AMI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率为75%[1]。与溶栓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再通率>90%,显著高于静脉溶栓,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2],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诊断和治疗对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康复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救治AMI患者过程中,我院急诊科利用家庭呼叫系统,将AMI患者的救治工作前移到患者家中,在患者来到医院前抢救室和心内科已经做好迎接患者的准备工作,非常有效的将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无缝衔接,第一时间开通了AMI救治的绿色通道,极大地优化了流程,为患者赢得更多抢救时间。
-
-
任曙光;
任艳萍
-
-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近期梗死相关动脉(IRA)非自发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89例急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中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结果将患者分为IRA非自发再通组(TIMI 0~1级,n=65)和IRA自发再通组(TIMI 2~3级,n=24)。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探讨影响IRA非自发再通的因素;比较MHR、NLR、PLR单独及三者联合对IRA非自发再通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IRA非自发再通组的MHR、NLR及PLR均显著高于IRA自发再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HR、NLR及PLR是IRA非自发再通的影响因素(P<0.05)。MHR、NLR、PLR单独及三者联合诊断IRA非自发再通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4[95%置信区间(CI)0.464~0.765]、0.604(95%CI 0.449~0.760)、0.720(95%CI 0.602~0.837)、0.799(95%CI 0.697~0.901)。结论IRA非自发再通的STEMI患者存在MHR、NLR及PLR过高现象,MHR、NLR及PLR联合诊断对早期STEMI患者IRA非自发再通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
何恢健;
黄曦
-
-
摘要: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
梗死相关动脉(IR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428例AIMI患者,将右冠状动脉(RCA)闭塞的326例作为RCA组,左回旋支动脉(LCX)闭塞的102例作为LCX组,分析两组体表心电图各项参数,并计算各项参数对预测
梗死相关动脉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STⅢ↑>STⅡ↑、STaVL↓≥0.1 mV且SaVL/RaVL>1/3对预测IRA为RCA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STⅢ↑
-
-
王志兴;
张安前
-
-
摘要: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imer)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9例STEMI患者,均于12h内行急诊CTA,根据心肌梗死溶栓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分为未自发再通组(TIMI 0~1级,n=93)、自发再通组(TIMI 2~3级,n=36),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实验室指标cTnⅠ、纤维蛋白原(FIB)、D-Dimer、FDP、CK-MB、RBC、PLT水平,并比较高低FIB、D-Dimer、FDP水平患者自发再通率;以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分析FIB、D-Dimer、FDP与梗死动脉自发再通间关系,绘制FIB、D-Dimer、FDP预测梗死动脉自发再通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梗死动脉自发再通预测价值.结果:自发再通组aVR导联ST抬高≥0.5 mm患者占比、FIB、D-Dimer、FDP水平均低于未自发再通组,≥2次CKMB检测呈降低趋势患者占比、≥2次cTnⅠ检测呈降低趋势患者占比、入院时症状明显缓解患者占比高于未自发再通组(P<0.05);自发再通组FIB、D-Dimer、FDP水平均低于未自发再通组(P<0.05);低FIB、D-Dimer、FDP水平患者梗死动脉自发再通率(71.4%、67.4%、64.0%)均较高FIB、D-Dimer、FDP水平(6.9%、3.8%、5.1%)患者高(P<0.05);低FIB、D-Dimer、FDP水平、≥2次CKMB检测呈降低趋势、≥2次cTnⅠ检测呈降低趋势、入院时症状明显缓解是梗死动脉自发再通保护因素(P<0.05);D-Dimer预测梗死动脉自发再通ROC下面积(AUC)大于FIB、FDP(P<0.05).结论:FIB、D-Dimer、FDP与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独立相关,治疗前检测FIB、D-Dimer、FDP水平可为预测冠脉自发再通提供参考.
-
-
-
陈庭芳
-
-
摘要:
目的:分析体表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的诊断方式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的是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和体表心电图诊断,对相关动脉的诊断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对比诊断价值.结果:体表心电图诊断中前壁心肌梗死的案例5例,前间壁心肌梗死的患者2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3例,正后壁心肌梗死3例,前壁十下壁心肌梗死2例,下壁十右室心肌梗5例,下壁十后壁心肌梗死5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单支病变15例,双支病变6例,多支病变4例,几率分别是60%,24%和16%.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体表心电图方式诊断,有重要的作用,操作简单可行,对比其他诊断方式,经济性更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控的依据.
-
-
-
-
-
-
-
- 南京迈迪森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1-09-10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定量检测血清中3种急性心肌梗死相关microRNA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合成金属有机骨架Fe‑MIL‑88;发夹探针H1~H9与Fe‑MIL‑88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作用,发夹探针上标记的FAM(H1‑H3),TAMRA(H4‑H6),Cy5(H7‑H9)的荧光被猝灭,当存在目标物时,520nm处FAM的荧光随着目标物miR‑21浓度增加而增强,580nm处TAMRA的荧光随着目标物miR‑499浓度增加而增强,680nm处Cy5的荧光随着目标物miR‑133a浓度增加而增强;根据相应荧光强度对目标物的浓度进行定量检测。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简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