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根际效应

根际效应

根际效应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50053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生态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土壤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江西省生态经济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学术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六届海峡两岸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与整治研讨会等;根际效应的相关文献由51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子雄、孔令刚、张健等。

根际效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0053 占比:99.71%

总计:50197篇

根际效应—发文趋势图

根际效应

-研究学者

  • 刘子雄
  • 孔令刚
  • 张健
  • 朱天辉
  • 辛国荣
  • 岳朝阳
  • 杨中艺
  • 沈东升
  • 贺永华
  • 刘芷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紫薇; 焦鹏宇; 高李文; 郭文; 刘先; 胡亚林; 王玉哲
    • 摘要: [目的]探讨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及根际效应随杉木生长发育的变化特征,为杉木人工林的施肥管理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7、15、24、34 a)为研究对象,测定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转化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BG)、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蛋白水解酶(PRO)、脲酶(URE)、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硝酸还原酶(NR)),探讨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氮转化酶活性、根际效应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林龄和根际对6种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15 a杉木林土壤NR活性的根际效应显著高于7 a和34 a杉木林(p<0.05)。杉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素是碳氮比与铵态氮含量。[结论]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在中龄林阶段土壤氮转化酶活性最低,说明在受氮沉降影响严重的中亚热带地区,氮仍可能是杉木速生期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在今后的营林施肥措施上,应把重点放在中龄林阶段,以满足杉木对氮的需求,达到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目的。
    • 阿丹; 潘袁; 黄汉杰; 陶雪琴; 卢桂宁; 杜建军; 邹梦遥
    • 摘要: 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是水体中天然有机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的过量输入会造成湖泊、水库等水体的富营养化,甚至直接污染饮用水。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经济有效、绿色环保等特点,适用于环境中CDOM面源污染的控制与治理以及污水处理厂尾水中CDOM的深度净化。研究植物净化过程中CDOM的脱色原理及环境行为,对水环境保护和饮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CDOM在植物根际中的脱色、分布和组成分析,探究植物对CDOM的脱色性能以及CDOM在根际环境的分布特征和组成成分;结合植物根系分泌物和酶提取液的脱色实验,考察根系分泌物和植物酶对CDOM脱色反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CDOM难以自然水解,其有效脱色依赖于植物的存在;植物对CDOM的作用方式以根系吸收为主、根表吸附为辅,形成了大部分CDOM以低分子形态累积在植物体内(92.2%)、少部分CDOM以高分子形态附着在植物表面(7.7%)的分布特征;植物根系分泌物虽然不能直接影响CDOM的脱色过程,但可以通过改善根际微环境、促进微生物生长、富集相关降解菌种、改变CDOM生物可利用性等方式来强化根际微生物对根表附着的高分子CDOM的碳源利用能力;经生物降解生成的低分子CDOM通过根系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并在植物酶的作用下进一步代谢分解,从而达到植物净化CDOM的目的。
    • 景文杰; 全占军; 韩煜; 蔡譞; 马俊勇
    • 摘要: 由根际分泌物介导的根际效应表现为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和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如酶、pH、有机质等)显著不同于非根际土壤。根际效应受土壤类型、植物种类等影响较大,在农业生产、林业防护等领域被广泛研究,并被投入到实际应用中。近年来,根际效应在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其修复机制、影响因素等尚缺乏系统性的认识。综述了受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根际效应的修复机制、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强修复效果的措施,以期利用根际效应提高土壤生物修复效率。根际效应驱动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和分布差异显著,受土壤类型、植物功能性状、重金属性质等因素影响,土壤改良、接种外源微生物等措施可强化植物根际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然而目前相关研究时间较短、规模较小,忽略了多年生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根际效应对重金属修复效果的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周期长导致筛选特异性修复植物也存在一定的挑战。随着根际效应在土壤修复领域研究的深入,建议展开更系统、全面、长期的指标监测研究,从而明确影响根际效应修复重金属的主次因素,同时筛选出针对不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特异性修复植物,以便于建立土壤生物修复的植物资源库。
    • 赵婧; 张宇; 杨丽英; 宋晓庆; 李雪
    • 摘要: 在自然生长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生长年限兰州百合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和脲酶)的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同一生长年限的兰州百合种植地,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根际土壤酶活性均高于非根际土壤。随着兰州百合生长年限的增加,纤维素酶活性逐渐升高,而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二年生长年限的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比一年期显著升高了29.5%;比三年期升高了66.4%。三年生长年限的根际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最高,比一年期显著升高了145%,比二年期显著升高了52.9% (P < 0.05)。二年生长年限的根际土壤脲酶活性最高,比一年期显著升高了46.7%,比三年期显著升高了269.3%。不同生长年限土壤酶相比,蔗糖酶和纤维素酶的根际效应不显著,二年期土壤脲酶的根际效应显著(P < 0.05)。蔗糖酶、纤维素酶和脲酶的平均R/S值均为正。说明兰州百合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明显受生长年限的影响,且具有很强的根际效应
    • 郭文; 焦鹏宇; 唐楚珺; 杜大俊; 刘先; 胡亚林; 王玉哲
    • 摘要: 以中亚热带不同林龄(7、15、24和34 a)杉木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可浸提态矿质养分含量,并分析了不同林龄杉木林对各矿质养分的根际效应.结果表明:随林龄增大,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均呈下降趋势,而土壤含水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含量随林龄增大呈下降趋势,K、Ca和Mg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中龄林到近熟林阶段均显著降低,在近熟林到成熟林阶段均没有显著变化;微量元素Fe和Zn含量在不同林龄间没有显著变化,Mn和Cu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非根际土壤pH与K、Ca、Mn和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根际土壤pH与P和C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根际土壤含水率与Mg和Al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非根际土壤含水率与N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幼龄林和中龄林对土壤矿质养分的根际效应均为正效应,而近熟林和成熟林对K、Na、Cu和Fe的根际效应显著降低.综上,在杉木近熟林阶段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显著降低,应注意该阶段的养分供给;同时,为实现杉木人工林可持续性经营,应注意杉木生长期土壤pH的调节.
    • 赵芳草; 陈鸿飞; 王一昊; 董宽虎; 王常慧; 陈晓鹏
    • 摘要: 为揭示盐渍化草地根际效应及其对降水改变和氮添加的响应,对增水、减水和氮添加及其交互处理下晋北盐渍化草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减水及减水+氮添加显著提高了土壤交换性Na^(+)含量,氮添加提高了非根际土壤208.1%的硝态氮和105.3%的无机氮含量(P<0.05);增减降水与氮添加交互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均无显著影响;根际土壤pH值比非根际低0.25个单位,铵态氮、硝态氮、有机酸、氨基酸、全碳和全氮含量分别比非根际高412.0%,81.4%,37.5%,22.4%,37.3%和43.6%(P<0.05);主成分分析发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对水、氮交互处理的响应具有明显差异。表明盐渍化草地植物具有较强的根际效应,但其对增加降水及水、氮交互的响应不敏感,结果可为预测未来降水变化和大气氮沉降增加情境下盐渍化草地根际效应和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 王晋龙; 孙崇凤; 程永钢; 郑普山; 洪坚平
    • 摘要: 为筛选适宜改良生地土壤的绿肥品种,选取适应性较强的毛叶苕子、箭筈豌豆、草木樨、荞麦和春油菜5种不同绿肥品种进行试验,研究不同绿肥根际与非根际以及翻压后土壤养分及转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绿肥作物根系活动导致根际与非根际生地土壤化学性状及土壤酶活性产生差异,各品种绿肥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富集活化作用有所不同。豆科绿肥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对根际土壤脲酶的活化作用较好,其根际效应分别为3.99和4.41;春油菜、毛叶苕子对根际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的活化效果好,根际效应分别为13.17、13.19和2.84、2.87;春油菜、毛叶苕子处理翻压后对土壤4种酶活性的提高效果显著。综合灰色关联法对复垦土壤化学性状及酶活性的变化分析,毛叶苕子和春油菜两种绿肥对生地土壤的改良效果较好。
    • 孙明伟; 徐月乔; 王贵; 孙伟
    • 摘要: 以松嫩草地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两种生态型(灰绿型羊草和黄绿型羊草)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控制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两种生态型羊草根际效应、光合生理和生长的影响及差异,进而分析两种生态型羊草对干旱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两种生态型羊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可利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两种生态型羊草均表现出正根际效应并且在干旱胁迫下根际效应均增加,灰绿型羊草土壤可利用氮根际效应和微生物量碳氮根际效应均显著高于黄绿型羊草.除气孔导度伤害率外,干旱胁迫对黄绿型羊草的光合生理指标和生长指标伤害率均高于灰绿型羊草.相对于黄绿型羊草,灰绿型羊草具有更强的根际环境调控能力,可更好地适应土壤水分亏缺状况.
    • 牛天洋; 史泽涵; 陈井影; 廉欢; 王奕凯; 张天然
    • 摘要: 选取黑麦草作为供试植物,通过模拟根箱栽培试验,探究在不同外源铀下黑麦草修复铀污染土壤的根际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黑麦草植株地上部和根部铀含量直接受外源铀浓度影响,黑麦草地上部分和根部富集系数均大于1,但转运系数均小于1,黑麦草主要将铀富集在根部,同时,土壤铀含量达到一定水平会抑制黑麦草的生长导致其生物量降低.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铀主要以惰性铀的形式存在.随着土壤铀浓度的增加,根际处惰性铀的含量明显低于非根际处,这表明根际土壤对惰性铀具有活化作用,植物根系分泌物促进惰性铀的转化,将惰性铀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活性铀或潜在活性铀.
    • 孙昭安; 赵诣; 朱彪; 陈清; 曹慧; 何敏毅; 孟凡乔
    • 摘要: 利用IsoSource模型三源区分玉米根际土壤CO2释放来源(根源呼吸、土壤无机碳与有机碳释放),研究玉米根际效应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碳与有机碳释放的影响.在玉米拔节期(24~53 d)、抽穗期(54~66 d)和灌浆期(67~99 d)末分别破坏性取样,测定根系、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13C含量等指标;自拔节期开始至生育期末,每隔3d测定种植玉米与不种玉米的土壤呼吸CO2量以及13C-CO2含量.结果表明,利用IsoSource软件三源区分土壤CO2的排放,土壤CO2排放累计量以根源呼吸贡献为主(48.0%),其次为土壤有机碳(31.2%),最小为土壤无机碳(20.8%).玉米对土壤无机碳与有机碳释放均表现为正根际效应,从拔节期至生育期末,种植玉米土壤有机碳与无机碳的释放分别较不种植土壤多65%和156%.土壤无机碳对于稳定全球碳库和调节大气CO2浓度具有重要意义,若忽视石灰性土壤无机碳对土壤CO2释放的贡献,有可能高估土壤有机碳的分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