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样本空间

样本空间

样本空间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86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00487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高师理科学刊、自动化学报、高等数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军队院校数学课程创新教学研讨会、2009全国仿真技术学术会议、2007年河北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等;样本空间的相关文献由431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声清、朱贤良、李斌等。

样本空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1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0487 占比:99.74%

总计:100753篇

样本空间—发文趋势图

样本空间

-研究学者

  • 何声清
  • 朱贤良
  • 李斌
  • 张德然
  • 李勇
  • 纪宏伟
  • 丁启朔
  • 丁璟韬
  • 付朝华
  • 付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云飞
    • 摘要: 概率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高考主要考查随机事件与概率,考查事件的相互独立性以及概率与频率等。下面就概率问题常见典型考题进行举例分析,供大家学习与提高。题型1:随机事件的表示理解随机现象、样本点和样本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在实际问题中,能正确求出事件包含的样本点的个数,并会写出相应的样本空间
    • 李永红; 梁振
    • 摘要: 针对改进缩减基法需构造样本空间的问题,选用不同采样方式获取样本参数,计算结果组成减基矩阵,用改进缩减基法对结构进行分析。在离线阶段,改变样本参数,用ANSYS软件提取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得到与设计参数无关的矩阵,实现参数分离。在线阶段,选取设计参数用改进缩减基法计算得到结果。以平面框架结构为例,用改进缩减基法与有限元法进行计算,比较计算结果的精度。文章对此进行研究。
    • 孙子健; 汤健; 乔俊飞
    • 摘要: 城市固废焚烧(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MSWI)过程受垃圾成分波动、设备磨损与维修、季节交替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概念漂移现象,这导致用于污染物排放浓度的建模数据具有时变性.为此,需要识别能够表征概念漂移的新样本对污染物测量模型进行更新,但现有漂移检测方法难以有效应用于建模样本真值获取困难的工业过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联合样本输出与特征空间的半监督概念漂移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无监督机制识别特征空间内的概念漂移样本;然后,在样本输出空间采用基于时间差分(Temporaldifference,TD)学习的半监督机制对上述概念漂移样本进行伪真值标注后,再用Page-Hinkley检测法确认能够表征概念漂移的样本;最后,采用上述步骤获得的新样本结合历史样本对模型进行更新.基于合成和真实工业过程数据集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优于已有方法的性能,能够在加强模型漂移适应性的同时有效缩减样本标注成本.
    • 胡贵新; 李冰青; 周雪
    • 摘要: 样本空间是概率论的基本的概念之一,恰当选取样本空间是求解很多概率问题的关键。本文针对古典概率、几何概率、条件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等问题中遇到的有关样本空间的选择问题,给出了样本空间的选取原则,全面阐明了恰当选取样本空间在求解相关概率问题中的重要性,最后,分析了样本空间的形态与概率方法的一致性问题。
    • 刘佳; 刘孝保; 阴艳超; 孙海彬
    • 摘要: 针对工件表面缺陷检测中样本的非均匀状态导致检测模型难以构建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不均衡样本空间的工件表面缺陷检测方法。构建了包含样本空间均衡化采样模型(SSE Model)与缺陷检测模型(A-C Model)的串行整体结构(SSE-D Model)。SSE Model首先通过双路并行结构分别完成原始样本的特征提取与样本区域修复,随后对所提取特征利用单样本扩充实现特征的扩充,最后利用泊松融合实现特征与已修复样本的融合,生成新样本并完成样本空间的均衡化;A-C Model以空间均衡的新样本作为检测模型输入,利用深度残差思想构建检测模型,并融合注意力机制提升模型对缺陷特征的学习能力。该模型重点解决了工件表面缺陷检测中原始样本空间不均衡问题,并提升了检测模型对特征的学习能力与鲁棒性;最后利用5类工件图像样本完成实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不均衡样本空间的表面缺陷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刘淑环
    • 摘要: 古典概率是概率论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其定义简单、直观。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展示古典概率教学要凸显的“等可能”属性,强化学生自主提炼“等可能”假设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概率思维,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达到“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乐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悟”的教学效果。
    • 李伟
    • 摘要: 样本空间和事件中样本点结构形式与样本点数量是求解概率问题的基础,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出发点,文中围绕该问题的解决介绍了相关思想方法及其思考策略.
    • 张永清; 卢荣钊; 乔少杰; 韩楠; GUTIERREZ Louis Alberto; 周激流
    • 摘要: 不平衡数据是机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得到广泛研究,即少数类的样本数量远远小于多数类样本的数量.传统基于最小化错误率方法的不足在于:分类结果会倾向于多数类,造成少数类的精度降低,通常还存在时间复杂度较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样本空间分布的数据采样方法,伪负样本采样方法.伪负样本指被标记为负样本(多数类)但与正样本(少数类)有很大相关性的样本.算法主要包括3个关键步骤:1)计算正样本的空间分布中心并得到每个正样本到空间中心的平均距离;2)以同样的距离计算方法计算每个负样本到空间分布中心的距离,并与平均距离进行比较,将其距离小于平均距离的负样本标记为伪负样本;3)将伪负样本从负样本集中删除并加入到正样本集中.算法的优势在于不改变原始数据集的数量,因此不会引入噪声样本或导致潜在信息丢失;在不降低整体分类精度的情况下,提高少数类的精确度.此外,其时间复杂度较低.经过13个数据进行多角度实验,表明伪负样本采样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
    • 周海林
    • 摘要: 本文首先概述了样本空间,然后讨论了如何应用样本空间计算古典概率和几何概率,以及怎样选取合适的样本空间以优化概率计算,并通过典型例题证明了该观点,最后对样本空间及其应用进行了小结.
    • 何声清
    • 摘要: 以713名七~九年级学生为被试,考查他们持有的“等可能性偏见”对古典概率学习进阶的消极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学生的“等可能性偏见”总体上随着年级递增呈消退态势,其中九年级是一个关键节点;男、女生的“等可能性偏见”在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等可能性偏见”与各概率任务的得分水平均呈显著性负相关;“等可能性偏见”对学习进阶的作用机制是部分中介效果而非调节效果.对概率教学的启示有:遵循学生概率内容学习进阶的规律,精心设计数学任务和教学路径;渗透“概率有相对大小”这一观念及发展构建样本空间的具体策略是消解“等可能性偏见”的两个关键举措.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