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容生
林容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71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信息与知识传播、科学、科学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专利文献35879篇;相关期刊35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今日中国:中文版、文艺生活·文海艺苑等;
林容生的相关文献由31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容生、林少伟、丁文卿等。
林容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5879篇
占比:99.80%
总计:35950篇
林容生
-研究学者
- 林容生
- 林少伟
- 丁文卿
- 从容
- 余润德
- 冯丁
- 刘剑桦
- 刘玉
- 厉文霞
- 叶毓中
- 张敏
- 张梅
- 张琦
- 李亮
- 林容生1
- 林容生1234
- 殷双喜
- 汉初
- 王平
- 王晶晶
- 王隽彦
- 礼君
- 肖震山
- 范迪安
- 葛丽敬
- 董娜
- 西沐
- 西沭
- 那忠凯
- 陈瑞
- 龚文
-
-
礼君
-
-
摘要:
孙晓君祖籍山东,现居北京。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师从龙瑞、范扬、王天胜、林容生、刘怀勇等诸多名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枣庄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艺术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名家讲堂》栏目签约艺术家,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士。
-
-
冯丁
-
-
摘要:
从中国画史上第一个有真正意义上的绘画史著作时开始,就有了对艺术的深刻见解,今天在中国画界和收藏界也有许多艺术批评家和他们的著作。在一个时期的优秀的画家既要继承历史,又要开创革新。要达到这两方面的要求,有一个内在的要求,就是依靠自己的艺术创造力。这次笔者选取了一个在当代中国画具有代表性的名家——林容生,来揭示他的艺术创作中思考的一些时代精神与历史意义。面对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要考虑的是置身于这个时代的艺术家们,感受他的开拓能力和他的艺术见解。
-
-
张敏
-
-
摘要:
中国绘画历经从"设色"到逐渐"褪色"的过程,重彩、淡彩、水墨之中,文人又取色之末端,化无为有,无中生有,在无色中凝练出绘画的灵魂来。相比水墨,以青绿为代表的设色山水画自宋以后长期处在被搁置的状态,即使途中偶有人再捡起发扬发扬,也不过是个人化的实践了,能量有限。至近现代,媒介论、题材拓展、民族性问题,这些由水墨带来的讨论热潮一浪接一浪,青绿仍然在"沉寂"。如果现代水墨、当代水墨的概念成立,那么何谓现代青绿山水?青绿山水的现代特征又是什么?
-
-
王平
-
-
摘要:
林容生,福建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他的艺术从业经历比较简单,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然后在各种展览上获奖,接下来职称一直晋到教授,同时兼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后来就调到中国国家画院工作。有句话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林容生虽是教师出身,但言语不多,他调到中国国家画院工作和他兼任福建省画院院长,靠的不是话而是画。林容生的画有怎样的艺术特点?
-
-
-
林容生1234
-
-
摘要:
乡村纪实2015年3月26日闽北上桂林村村边有一条小溪,水很浅,也不太急。透过水面,可以看到溪底大大小小的卵石。天气很好,随着水的流动,小溪在高低错落之处跃动着闪烁的天光。水边的草和苔痕在初春中刚刚醒过来似的,绿得十分耀眼。桂林上村坐落在一个小山坳里,四周都有不太高的坡地,可以俯瞰全村的景色。村庄的规模大抵是五六十户人家的样子,或依山,或临水,大小高低的节奏自然地起落有致。桂林村的色彩和闽北、闽东大多数村落灰墙黑瓦的基调不同,这里的屋顶用的都是红赭色的瓦片.
-
-
-
林容生1
-
-
摘要:
巷的尽头常常是天地之光辉映的地方。早晨的时候,初日的阳光洒在路面的青石板上,上了年头的石板已经被磨得很亮,从南后街一侧望去,在阴影中地上的石板在天色的照耀下反衬出一片冷光。巷门上的小塔也被逆光勾勒得轮廓分明,巷内两边的墙上则透过树影摇曳出许多抽象的斑斓。
-
-
范迪安
-
-
摘要:
在当代水墨画坛,林容生的艺术风格十分鲜明,他在山水画上一方面悉心研究文人画传统,着重体悟传统绘画在表现精神性、书卷气上的品质,一方面勤奋地走向自然,在大量的写生中锤炼自己的笔墨语言,从而使画中的“生活”和笔墨的“格调”二者相得益彰,焕发华采。
-
-
-
-
摘要:
林容生,1958年生,福州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研究员、专职画家、博士后导师;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者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福建省画院院长、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北京国际双年展、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等国内外重要展览,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