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神经痛
枕神经痛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0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78796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科学之友、上海针灸杂志、实用中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2015年安徽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3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等;枕神经痛的相关文献由441位作者贡献,包括叶金波、于灵芝、侯玉玲等。
枕神经痛—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8796篇
占比:99.76%
总计:78989篇
枕神经痛
-研究学者
- 叶金波
- 于灵芝
- 侯玉玲
- 包金莲
- 宋建成
- 常建全
- 张玉忠
- 李冲锋
- 杨才德
- 杨永兵
- 王立红
- 田瑞瑞
- 祁文
- 芦红
- 陆天宝
- 马重兵
- 高敬辉
- 李登科
- 杜元灏
- 洪永波
- Bao Jin-lian
- Chang Jian-quan
- Gao Jing-hui
- Hou Yu-ling
- Li Chong-feng
- Li Deng-ke
- Lu Hong
- Lu Tian-bao
- Ma Chong-bing
- Qi Wen
- Song Jian-cheng
- Tian Rui-rui
- Wang Li-hong
- Yang Cai-de
- Yang Yong-bing
- Yu Ling-zhi
- Zhang Yu-zhong
- 丁榆生
- 万红棉
- 于学平
- 付国兵
- 代红源
- 何彬
- 何进宇
- 冯军
- 刘丽娟
- 刘信东
- 刘军华
- 刘涛
- 刘玉粉
-
-
李明静;
杨思敏;
蒋凡;
鲁熹;
罗玲
-
-
摘要:
枕神经痛是枕大神经痛、枕小神经痛与耳大神经痛的总称[1],属中医“头痛”、“偏头痛”等范畴。主要表现为即时短效发作和持续长时间发作。原始点疗法总结了机体疼痛时容易出现的反应点,再结合大艾条灸法独有的温通温补优势,故大艾条悬灸头颈部原始点疗法治疗枕神经痛效果显著,介绍如下。1典型案例患者,女,38岁,2021年7月19日初诊。
-
-
李雪萍
-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根结理论循经取穴针刺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就诊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针灸科的枕神经痛患者64例,按来院就诊时间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局部取穴加根结的针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局部取穴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为87.5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局部取穴与根结理论相结合针刺治疗枕神经痛疗效显著.
-
-
张洁;
杨晨辉;
孙洁;
杨琼;
刘星;
马秀丽;
邢岩
-
-
摘要:
目的 探讨枕神经痛的神经纤维受累的种类和纤维类型.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枕神经痛患者31例,均单侧枕部和或耳后区域疼痛,其中左侧14例,右侧17例,VAS疼痛评分3~10分,患病时间1d~1年.对全部患者进行电流感觉阈值(CPT)测定,分别记录患侧及健侧在2000 Hz、250 Hz、5 Hz不同频率刺激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的电流感觉阈值,比较双侧阈值的差别.结果 患侧枕大神经2000 Hz、250 Hz、5 Hz刺激的阈值分别为216±60、60±41、50±22,健测分别为209±54、58±22、47±23.枕小神经患侧214±61、66±23、50±21,健侧198±37、47±15、37±3.耳大神经患侧136±45、35±16、24± 12,健侧135±48、36± 15、25± 11.在引起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粗有髓鞘纤维兴奋的2000Hz刺激下患侧和健测的电流感觉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枕大神经、耳大神经细有髓鞘纤维兴奋的250Hz和无髓鞘纤维兴奋的5Hz刺激下患侧和健测的电流感觉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兴奋枕小神经细有髓鞘纤维的250 Hz和兴奋无髓鞘纤维的5 Hz患侧和健测的电流感觉阈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枕神经痛患者存在明确的枕神经损害,主要累及小纤维即细有髓鞘纤维及无髓鞘纤维.本组患者的枕神经以枕小神经受累为主.
-
-
刘玉粉
-
-
摘要:
目的:观察枕区针刀联合天舒胶囊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枕区小针刀联合天舒胶囊治疗组(观察组)和天舒胶囊组(对照组),将一个月作为一个疗程.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治疗第15天、30天的头痛程度并记录VAS评分.结果:对枕神经痛患者,分别应用天舒胶囊和枕区针刀联合治疗,观察组疼痛情况好于对照组,将两组VAS评分纳入统计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枕神经痛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枕区针刀联合天舒胶囊,疗效理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
苏丹
-
-
摘要:
枕神经痛是指枕神经支配区域疼痛的总称,它一般为枕部一侧的钝痛,疼痛为阵发性,向头顶部(枕大神经)、乳突部(枕小神经)以及外耳(耳大神经)放射,甚至可放射到额部及眼眶,头部活动、咳嗽用力均可诱发疼痛,并通常伴有颈部肌肉的痉挛。
-
-
鹿乔兰;
梁妮;
李柱连;
覃军
-
-
摘要:
枕神经痛(Occipital neuralgia,ON)系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枕下神经和第3枕神经分布区疼痛的总称,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枕部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跳痛,并伴有阵发性加剧,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其病因繁多,发病率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文章将近几年治疗枕神经痛的中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更多临床医生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
-
于洁;
李韵;
李春华;
刘颖;
许岱昀
-
-
摘要:
目的 探讨乙哌立松联合普瑞巴林治疗早期枕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的枕神经痛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普瑞巴林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头痛影响测试问卷6(HIT-6)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1、2周后,2组VAS评分和HIT-6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均低于治疗1周后,且观察组治疗1、2周后VAS评分和HIT-6评分均低于对照组[VAS评分:3.0(2.0,4.0)分比4.0(3.0,5.0)分,1.0(1.0,3.0)分比2.0(1.0,4.0)分;HIT-6评分:(47±4)分比(49±5)分,(42±5)分比(45±5)分](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7%(55/60)比78.3%(47/60)](P<0.05),但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3).结论 乙哌立松联合普瑞巴林治疗早期枕神经痛,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疼痛对日常生活及工作的不良影响,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
刘玉粉
-
-
摘要:
目的 观察天舒胶囊联合针灸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天舒胶囊联合针灸治疗组(研究组)和普通治疗组(对照组),4周为一治疗周期.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28天的头痛程度VA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不同方法 治疗枕神经痛,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结果 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对比结果 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舒胶囊联合针灸疗法对枕神经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使得患者的疼痛感受得到极大的改善,促进了患者身体、心理健康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
-
-
叶成荣;
林湘舟;
余琼;
徐珩;
马艳红;
宋军
- 《2015年安徽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收集了近2年我科诊治的头痛病例中符合枕神经痛患者52例,对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枕神经痛是颈丛(C1-C4)前支浅组(枕小神经、耳大神经)、后内侧支(C2-枕大神经、C3-第三枕神经)中的某一支受到卡压、炎症或自身病变引起的刺激性症状。本组病例中,最多见的为第三枕神经痛(24例):枕大经痛(19例)为后枕顶部放射性疼痛,容易诊断:枕小神经痛和耳大神经痛较少见(共10例),根据疼痛的分布区域可资识别。枕神经痛最显著的临床特点是“电击样疼痛”,呈“脉冲样”发作,疼痛程度为中重度,但该组有24例第三枕神经痛,以上特点不突出,容易与颈椎病误诊(13例),其它如刀割样、烧灼感、牵拉感,少数呈发作性跳痛,易误诊为偏头痛,但很少有偏头痛患者的恶心、呕吐、畏光、流泪症状。止痛剂治疗只能缓解疼痛,但疗效短暂,无法根治,加用类固醇激素治疗能消除神经炎症和水肿,增加其它药物疗效,抗癫痫药治疗则能有效控制部分患者症状发作,而中成药、理疗针灸主要作为辅助性或恢复期治疗,本组病人有12人接受都梁软胶囊治疗,推荐急性发作期用短期的小剂量激素(每日泼尼松5-15mg连用数天)+抗癫痫药治疗,如有头颈部肌肉惊挛者,可加用肌松药(乙哌立松、巴氯芬、复方氯唑沙宗),维生素B1、B12可作为基础用药、病程较长者可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如阿密替林治疗,对于顽固性病例,可以考虑予以神经阻滞治疗。
-
-
-
郑士立;
宋丰军;
葛佳伊;
王歆婷
- 《2013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观察滞针态下提插针法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滞针提插法治疗,对照组用口服芬必得,观察两组总体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滞针态下提插针法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优于口服西药芬必得.
-
-
张泽斌
- 《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广东省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成立筹备会议》
| 2011年
-
摘要:
目的:观察长圆针解结法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枕神经痛患者,在经筋理论辩证指导下循足少阳经筋、足太阳经筋检取结筋病灶点,运用长圆针以关刺、恢刺法解结治疗。结果:102例患者中,治愈94例,占92.2%,显效8例,占7.8%,无效0例,占0%,总有效率100%。结论:在经筋理论辩证指导下,运用长圆针解结治疗枕神经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
-
邵伟立
- 《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暨灸法继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目的:观察齐刺法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rn 方法:将60例患者以1∶1的比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取穴一致相同,治疗组是阿是穴用齐刺,对照组是阿是穴单针剌。rn 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25)。rn 结论:阿是穴齐刺治疗枕神经痛效果显著。
-
-
叶金波
- 《第三届国际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
| 2007年
-
摘要:
目的:总结88例枕神经痛患者的治疗结果,探讨针刀治疗枕神经痛的安全性,寻求针刀治疗枕神经痛的安全点. 方法:用针刀治疗方法对88例确诊患者按照预先设计方案随机分组治疗,并记录治疗结果,比较2种目前普遍被认可的枕大神经穿筋膜浅出点的安全性. 结果:一组出现异感5例,为10.87%,二组出现异感16例.为38.1%. 结论:一组较为安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