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风池穴

风池穴

风池穴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5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9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6417篇;相关期刊210种,包括长寿、江苏中医药、家庭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第四届粤港澳台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第十一届苏南苏中地区针灸学术交流大会等;风池穴的相关文献由855位作者贡献,包括方晓丽、刘晓鹏、杨丽等。

风池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9 占比:6.11%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35%

专利文献>

论文:6417 占比:93.54%

总计:6860篇

风池穴—发文趋势图

风池穴

-研究学者

  • 方晓丽
  • 刘晓鹏
  • 杨丽
  • 陈三才
  • 马娟
  • 马骥
  • 丁丽
  • 仲远明
  • 倪进军
  • 兰家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帅; 朱丹; 张朝晖; 仲远明(指导)
    • 摘要: 风池穴是临床常用穴,治疗疾病范围广,一般不受体位的限制。仲远明教授认为,针刺风池穴可通过松解枕下相关肌群以及颈部周围的肌肉、韧带、神经,改善和缓解局部组织的粘连、挛缩,消除血管、肌肉、神经的卡压,治疗头面诸疾。以风池为主穴,上清头目、通调头面诸窍气血,用于脑卒中、失眠、耳鸣、头痛、动眼神经麻痹、贝尔面瘫等的治疗中,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附验案2则以佐证。
    • 季杰; 王艳威
    • 摘要: 对现有郑氏“温通针法”针刺风池穴治疗头面五官疾病的文献进行整理,按疾病分类,从临床研究概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郑氏“温通针法”针刺风池穴治疗头面五官疾病方面有优势,应深入研究,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今后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 郭辉; 张志军; 杨立强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针刺风池穴联合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2020年1月至12月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5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实施超声引导下SGB治疗,纳入对照组,70例实施针刺风池穴联合超声引导下SGB治疗,纳入观察组,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最终纳入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椎动脉血流速度,观察两组安全性。结果匹配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增快,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风险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刺风池穴联合超声引导下SGB治疗颈源性眩晕较单独实施超声引导下SGB疗效好,安全性佳。
    • 刘阳; 张有民
    • 摘要: 目的探究风池穴温针灸联合祛风散内服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9月大连市中医医院风寒外袭型面神经炎患者128例,随机分为2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改善微循环、激素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温针灸联合祛风散内服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FDI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4%(63/64),高于对照组的89.06%(5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DI评分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口角流涎、闭目不全等临床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池穴温针灸联合祛风散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神经炎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口角流涎、神经麻木等临床症状,提高FDI评分。
    • 孙鹏
    • 摘要: 1.风池穴颈椎病的成因主要是风寒湿邪侵犯颈项,而“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是其他邪气侵犯人体的敲门砖。因此,祛风通络永远是治疗颈椎病的首要治则。“风”指风邪,“池”是较浅的容器,风池穴意为人身体里一个藏风邪的地方,但藏的又不深,容易露出水面,易祛除。因此揉风池穴,能预防和调治许多由风邪引起的疾病,如感冒头痛、颈肩腰腿痛等等。
    • 田柳青; 康广华; 刘福彪; 陈泽栋; 宋金平; 凌书娟
    • 摘要: 目的比较太阳穴静脉抽血联合微火针针刺风池、风府穴治疗瘀阻脑络型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于河北省三河市医院就诊的120例瘀阻脑络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1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配合太阳穴静脉抽血治疗,对照组2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配合微火针针刺风池、风府穴治疗,治疗组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基础上,采用太阳穴静脉抽血联合微火针针刺风池、风府穴治疗。比较三组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中医疗效。结果治疗后,三组的CG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的CGRP水平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Hcy和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的Hcy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疗效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阳穴静脉抽血联合微火针针刺风池、风府穴治疗瘀阻脑络型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症状。
    • 李洪辉; 岳鹏; 向琪; 雷建兰
    • 摘要: 目的探讨铜砭刮痧治疗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风寒湿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铜砭刮痧治疗,1周1次,疗程4周。比较两组的中医症候总积分、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总积分、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评分、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铜砭刮痧联合西医治疗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且效果优于单用西医治疗。
    • 师帅; 李雪; 李虹霖; 韩盛旺; 王玉珏; 张金朋; 夏昆鹏; 马祺昊; 徐英杰
    • 摘要: 目的:对风池穴穴位埋线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筛选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病例8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于治疗组我们采用风池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应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穴位埋线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肌骨超声动态监测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及MIDAS评分进行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为92.5%(37/40),对照组为67.5%(27/40),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对比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肌骨超声动态监测图片显示线体吸收速度较快且不良反应小.结论:风池穴穴位埋线和常规穴位针刺治疗对偏头痛均有效,风池穴穴位埋线治疗效果更明显,且刺激时间长,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黄雯雯
    • 摘要: 目的:对比颈性眩晕患者临床常规针刺及深刺颈夹脊及风池穴的治疗效果及对椎动脉血液流速改变的影响.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科2017年1月-2019年6月住院部收治及门诊诊治的60例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表方法将试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30例)采用深刺疗法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进行评估,并利用颈部血管彩超观察对比治疗前后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改变情况,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椎动脉血液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椎动脉血液流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颈夹脊及风池穴对颈性眩晕患者症状改善良好,对椎动脉血液流速改变优于常规针刺,疗效好.
    • 王晓霞; 贺阿利; 刘国强; 杨田静; 高丽
    • 摘要: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联合电针风池供血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VBI性眩晕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75例)和对照组(70例).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联合组采用苓桂术甘汤联合电针风池供血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改善情况、脑动脉血流速度指标、动脉硬化指数(AI)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9.33%,高于对照组的75.71%(P<0.05);治疗后联合组眩晕症状积分、欧洲眩晕评分量表(EEV)评分和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左侧动脉、基底动脉峰值流速(Vp)、左右侧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对照组,左侧动脉、基底动脉血管搏动指数(PI)、右侧动脉血管阻力指数(RI)、AI、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联合电针风池供血穴治疗VBI性眩晕,能够缓解患者的眩晕状况,疗效确切,改善脑动脉血流速度和脑动脉硬化程度,降低血液黏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