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颈夹脊穴

颈夹脊穴

颈夹脊穴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6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5762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上海针灸杂志、山西中医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会议暨第七届“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暨首届全国亚健康+与移动医疗融合应用学术大会、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2012‘四川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等;颈夹脊穴的相关文献由431位作者贡献,包括蒋学余、严森、常小荣等。

颈夹脊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6 占比:1.29%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5762 占比:98.61%

总计:15984篇

颈夹脊穴—发文趋势图

颈夹脊穴

-研究学者

  • 蒋学余
  • 严森
  • 常小荣
  • 谢慰
  • 刘安利
  • 张红星
  • 李永清
  • 严全
  • 付漫娣
  • 任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忠人; 朱嘉民; 崔杨; 尹洪娜
    •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SA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2次/d, 7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比较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29/32),优于电针组的71.88%(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PIS评分及NIHSS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WBC、NE%、CRP及PCT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体温恢复、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穴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指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吴限; 连小红
    • 摘要: 紧张性头痛是慢性头痛中常见的一种,发病人群主要为青壮年。紧张性头痛属于中医"头痛""脑风"等范畴,脏腑经络之气血运行不畅,不能上聚,清窍失养,即可发病。该文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加用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紧张性头痛,以缓解头面部和颈部肌肉紧缩,促进气血运行,疗效显著,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钟青华; 杨松; 孟灵; 任祥; 林伟弟; 严森; 蒋学余
    •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门氨酸(NMDA)、氨基-3-羧基-5-甲基异唑-4-丙酸(AMPA)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受体(CCR2)、趋化因子C-X3-C-基元受体1(CX3CR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L-α-氨基乙二酸(LAA)组、LAA+电针组,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均结扎右侧C_(7)脊神经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神经,不结扎)并结合鞘内置管处置。空白组正常饲养不予干预;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按照电针组进行绑缚处理,每次20 min,连续14 d;电针组于术后第7天开始干预,电针双侧C_(7)夹脊穴,每次20 min,1次/d,连续治疗14 d;LAA组于术后第7天开始干预,鞘内注射LAA,5 nmol/次,1次/d,持续14 d;LAA+电针组于术后第7天开始干预,同时间点按照电针组与LAA组进行电针夹脊穴与5 nmol/次鞘内注射LAA。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C_(7)脊髓节段脊髓背角CXC3R1受体、CCR2受体的表达量;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NMDA、AMPA受体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假手术组大鼠脊髓背角NMDA、AMPA、CCR2、CX3CR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NMDA、AMPA、CCR2、CX3CR1表达量均升高(P<0.05);同模型组相比,电针组、LAA组与LAA+电针组大鼠NMDA、AMPA、CCR2、CX3CR1表达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AA+电针组相较于电针组、LAA组的NMDA、AMPA、CCR2、CX3CR1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穴可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CCR2、CX3CR1活化,影响CC亚族趋化因子配体2(CCL2)、CX3CL1及其受体CCR2、CX3CR1的结合,并降低谷氨酸受体NMDA、AMPA活化,抑制了胶质细胞的活化及中枢敏化,进而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释放,减少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
    • 穆怀思
    • 摘要: 目的:探讨用针刺颈夹脊穴法配合复方小活络丸治疗中老年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市第二医院接诊的36例中老年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法配合复方小活络丸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36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44%(34/36)。治疗4周后,其中除2例患者因治疗无效中断治疗外,其余34例患者均坚持口服复方小活络丸进行巩固疗效,2周后停药。半年后对34例患者进行随访得知,其均未再次出现颈项不适、头肩背拘挛疼痛等症状。结论:用针刺颈夹脊穴法配合复方小活络丸对中老年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其临床症状,预防其病情复发。
    • 周围; 胡立丹; 孔凡盛
    • 摘要: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指由脑卒中和其他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脑血管损伤,引起以大脑认知功能受损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数据统计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VaD患者发病约占15%~20%,而在发展中国家约占30%[2]。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寿命的延长,VaD患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3]。
    • 梁琦; 李浩; 牛庆强
    • 摘要: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Ⅰ型变态反应,又称过敏性鼻炎,是鼻黏膜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1]。受遗传与环境因素影响,AR成为了临床难治病、常见病,且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年龄无明显倾向性[2]。主要症状为鼻部症状,鼻塞、鼻痒、阵发性喷嚏、流清涕等,往往也可导致哮喘、中耳炎等相关疾病[3]。
    • 朱萌; 柴红静; 马西医; 徐伟; 徐化金
    • 摘要: 目的探讨颈夹脊穴行埋线针刀联合葛根汤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枣庄市妇幼保健院中医针推理疗科自2020年9月—2021年12月明确诊断为颈型颈椎病的9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采取颈夹脊穴埋线针刀,配合加减葛根汤口服。对照组给予毫针治疗,配合颈部推拿。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8%(44/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39/4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夹脊穴行埋线针刀联合葛根汤治疗颈型颈椎病效果显著,患者头痛、头晕改善,颈椎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于晓原; 王艳丽; 张冬舒; 李恩昌
    • 摘要: 目的 观察温针深刺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R)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医院中医科门诊治疗的128例C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治疗组选择颈椎病变部位的颈夹脊穴深刺为主,配以天柱、大椎、肩井、曲池、外关、合谷等穴常规针刺,配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治疗;对照组先后采用超短波电疗机和电脑中频治疗仪,将电极放置在颈椎病变部位及斜方肌颈肩移行部、肩胛骨上角、肩胛骨内侧缘部位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每周连续治疗5次,共治疗10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症状体征量表评分,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工作生活能力和手的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温针深刺颈夹脊穴治疗CR,不仅迅速有效、不良反应小,且患者痛苦小、舒适度高,费用也较低.
    • 黄雯雯
    • 摘要: 目的:对比颈性眩晕患者临床常规针刺及深刺颈夹脊及风池穴的治疗效果及对椎动脉血液流速改变的影响.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科2017年1月-2019年6月住院部收治及门诊诊治的60例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表方法将试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30例)采用深刺疗法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进行评估,并利用颈部血管彩超观察对比治疗前后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改变情况,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椎动脉血液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椎动脉血液流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颈夹脊及风池穴对颈性眩晕患者症状改善良好,对椎动脉血液流速改变优于常规针刺,疗效好.
    • 李业
    • 摘要: 目的: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颈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问卷调查表评分(DHI)、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椎动脉血管相关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DHI评分为(50.97±3.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24±4.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眩晕、耳鸣、颈痛、视物模糊及旋颈试验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侧椎动脉PI、R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的效果较明显,不仅可改善双椎动脉血流状态,缓解头痛、眩晕、耳鸣、颈痛及视物模糊等临床症状,还有利于颈部动力平衡的恢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