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收敛
条件收敛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篇,主要集中在数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1775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华东经济管理、时代经贸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等;条件收敛的相关文献由21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威、陈鹏、刘洋等。
条件收敛—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775篇
占比:99.36%
总计:21915篇
条件收敛
-研究学者
- 王威
- 陈鹏
- 刘洋
- 刘钢
- 康继军
- 张宗益
- 张祖锦
- 彭支伟
- 徐文舸
- 杨娴
- 汪锋
- 王浩
- 胡洪池
- 赵亮
- 郑玉敏
- 郭承龙
- 郭雅妮
- 闫仲勇
- 陈柳钦
- 陶红军
- 魏正刚
- Bo WANG
- ChoMH
- UriElias
- ZhongHuaijie
- 乔元华
- 任光宇
- 任栋
- 何江
- 何清
- 何雄浪
- 余长林
- 佟鑫
- 侯铁建
- 刘一斐
- 刘丹
- 刘传江
- 刘侃
- 刘兴燕
- 刘志高
- 刘慧
- 刘木平
- 刘玉娟
- 刘阳
- 刘黄金
- 卢二坡
- 卢方元
- 史和娣
- 叶烜锐
- 吕俊宏
-
-
-
张红历;
秦志龙;
董春;
任栋
-
-
摘要:
在新时代发展理念指引下,对人文发展指数进行扩展,构建平等与可持续嵌入的中国人文发展指数,并对2000—2017年中国人文发展水平及其时空异质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得益于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显著进步,以及教育、健康水平的稳步提高,中国人文发展水平实现了从低发展水平向高发展水平的历史性跨越。(2)我国人文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显著,收入和可持续发展是差异产生的主要内因,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与差异特征,东高西低的格局依旧存在,但西部地区呈现明显的“追赶效应”;人文发展进程中经济、社会、科技与环境之间彼此促进、共同推进的协调发展机制正在逐渐形成。(3)我国各省市人文发展水平存在条件收敛,收敛速度及其变化存在显著的时空异质性,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人文发展水平趋向稳态。
-
-
李峰;
王科;
赵毅
-
-
摘要:
互联网具有“时空压缩”特质和新经济增长点“催化剂”效应,逐渐成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驱动力量。本文以中国30个省(区、市)2006~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互联网发展指标体系,基于空间条件收敛模型,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收敛具有促进作用,且呈现直接和溢出的双重促进效应;异质性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对东、西部区域经济收敛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本文研究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差距稳态趋同的作用,对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刘钢
-
-
摘要:
根据经济收敛理论,只有各经济体人均产出稳态值趋同,它们的人均产出(即人均GDP,下同)才能趋同。浙江省共含11市,除去丽水和衢州两个偏远城市外,其余9市都在长三角中心区内。论文以长三角中心区27市为检验样本,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证实了以下情况: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21世纪00年代和10年代,浙江省9市在人均产出稳态值上都有明显差别。并从经济收敛理论角度指出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9市人均产出始终有显著差距的根本原因。为此,论文为当地政府调整长期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即对落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政策上加大力度鼓励落后城市吸引更多的投资;对落后城市相对优势产业应加大扶持力度;对落后城市教育与培训方面予以更多投入。
-
-
-
陈汉鹏
-
-
摘要: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家关注的永恒话题,而针对全球最不发达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SSA)国家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尤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含26个SSA国家在内的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1985~2015年样本数据,对SSA国家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SSA地区内部国家之间存在条件收敛,即在控制了技术进步率、储蓄率、人力资本、人口增长率和折旧率等条件之后,人均收入较低的国家拥有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率;第二,在全球范围内SSA国家的人均收入会向其他更为富裕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条件收敛,但是当SSA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人均收入均值的20%水平以后,该奈件收敛效应就会被抵消;第三,在控制了政府稳定性、民主问责制、法律和社会秩序等制度变量之后,尽管SSA国家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收敛的瓶颈值并未消失,但该瓶颈值得到了显著放松,其人均收入在达到世界其他地区人均收入均值的35%以后,条件收敛才会停止.可见,落后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上赶超的“后发优势”是阶段性的,而通过营商环境等制度性因素的改善能够延长后发优势的持续时间.本文的研究对于中国实现全面脱贫,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王红军
-
-
摘要:
文中利用级数作工具根据绝对收敛,条件收敛和期望定义,构造了一个随机变量及分布律.该随机变量的期望恰好对应了一个条件收敛级数.通过分析级数发现了可能出现的矛盾,从而说明期望定义中要求级数绝对收敛条件的必要性.
-
-
衣保中;
周贺
-
-
摘要:
产业集聚表现是识别经济集聚格局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分异的加剧,我国的工业集聚趋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工业经济在2000 ~ 2004年和2005 ~ 2018年这两段时间内的集聚趋势完全相反,在2000 ~2004年中国工业产业集聚程度上升,而在2005 ~2018年中国工业产业集聚程度下降,中国工业经济出现了扩散趋势.东南沿海地区房价水平的快速上涨是集聚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要坚决落实房住不炒的房地产发展指导思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推动实体经济的集聚发展.
-
-
杨以文;
周勤;
毛春梅;
李卫红
-
-
摘要:
中国制造业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分工,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呈现收敛趋势.利用TiVA数据库提供的数据,采用附加值贸易法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进行测度.结果发现,1995-2014年,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GVC1.0、GVC2.0、GVC3.0),在GVC1.0时期全球价值链位置不断下降,在GVC2.0时期全球价值链位置加速上升,在GVC3.0时期全球价值链位置稳步上升.构建全球价值链位置收敛计量检验模型,分别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绝对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存在绝对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是中高技术和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存在绝对β发散和条件β收敛.研究结论可为促进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迈向全球价值链更高位置提供新证据.
-
-
刘钢
-
-
摘要:
研究目标:厘清拉美六国(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和秘鲁)人均产出稳态值相对变化及原因和启示.研究方法:通过做条件收敛的假设检验获取研究国家人均产出稳态值的相关估计值,揭示其人均产出稳态值相对变化,并用经济收敛理论涉及的参数和概念做解释.研究发现:用人均产出稳态值衡量,在1970~2017年期间拉美六国的相对位置始终大致处在略低于样本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中国的相对位置在21世纪10年代已基本赶上拉美六国.研究创新:通过计算人均产出稳态值的相关估计值,再次证实拉美六国是典型“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研究价值:从人均产出稳态值视角探究拉美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对中国今后平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