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收敛
绝对收敛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06篇,主要集中在数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839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统计与信息论坛、高师理科学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电子学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等;绝对收敛的相关文献由271位作者贡献,包括南广仁、李福兴、杨云燕等。
绝对收敛
-研究学者
- 南广仁
- 李福兴
- 杨云燕
- 董立华
- 赵红发
- 邹泽民
- 陈晓雷
- 陈鹏
- 刘志高
- 吴耀红
- 周政宁
- 夏显力
- 姜淑珍
- 张丽颖
- 张希荣
- 张敏华
- 曹玉平
- 李容录
- 王晓阳
- 耿爱成
- 胡卫敏
- 苏子安
- 赵亮
- 赵大蕻
- 邓波
- 郑玉敏
- 郝延顺
- 郝稚传
- 郭华
- 郭承龙
- 闫仲勇
- 陶红军
- 魏正刚
- Bo WANG
- 乔元华
- 于学江
- 任建娅
- 何丽铭
- 何清
- 何雄浪
- 倪培溉
- 冯天长
- 冯润
- 凌寿铨
- 凌能祥
- 刘丹
- 刘义梅
- 刘云峰
- 刘侃
- 刘兴燕
-
-
-
-
王红军
-
-
摘要:
文中利用级数作工具根据绝对收敛,条件收敛和期望定义,构造了一个随机变量及分布律.该随机变量的期望恰好对应了一个条件收敛级数.通过分析级数发现了可能出现的矛盾,从而说明期望定义中要求级数绝对收敛条件的必要性.
-
-
杨以文;
周勤;
毛春梅;
李卫红
-
-
摘要:
中国制造业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分工,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呈现收敛趋势.利用TiVA数据库提供的数据,采用附加值贸易法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进行测度.结果发现,1995-2014年,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GVC1.0、GVC2.0、GVC3.0),在GVC1.0时期全球价值链位置不断下降,在GVC2.0时期全球价值链位置加速上升,在GVC3.0时期全球价值链位置稳步上升.构建全球价值链位置收敛计量检验模型,分别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绝对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存在绝对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是中高技术和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存在绝对β发散和条件β收敛.研究结论可为促进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迈向全球价值链更高位置提供新证据.
-
-
郭承龙;
周德群
-
-
摘要:
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40%~45%,这实际上要求CO2排放强度应是收敛态才能完成预期目标.江苏、浙江和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研究苏浙沪的CO2排放强度收敛性主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以空间为主轴的传统收敛模型主要探讨区域间碳排放强度的趋同性,并不反映CO2排放强度收敛随时间变化的向下趋势.故而将收敛模型中的比较基期改为动态的后向移动平均期,修正为以时间为主轴的收敛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江苏、浙江和上海CO2排放强度在长时间尺度呈现出波浪式σ收敛趋势,但是在短时间尺度下的江苏、浙江和上海的CO2排放强度收敛不连续,即江苏、浙江和上海的CO2排放强度在时间轴上不具有严格的σ收敛;上海CO2排放强度存在β绝对收敛;在产业结构、人均GDP和固态能源比重等变量控制作用下,江苏省CO2排放强度存在条件收敛;在产业结构、人均GDP和外商投资比重等变量控制作用下,浙江省CO2排放强度存在条件收敛.
-
-
-
郭承龙;
张智光
-
-
摘要:
将区域为轴改为以时间为轴,基期改为后向移动平均,得到的修正收敛模型考察上海、江苏和浙江的能源强度收敛.实证结果表明,(1)上海、江苏和浙江在长时间尺度呈现波浪式σ收敛趋势,结合短尺度收敛比较,上海、江苏和浙江的能源强度在时间轴上不具有严格σ收敛;(2)上海市能源强度存在β绝对收敛;(3)在人均GDP、外贸依赖度和产业结构变量控制作用下,江苏省能源强度存在条件收敛;(4)在消费比、外贸依赖度和技术进步变量控制作用下,浙江省能源强度存在条件收敛.由此得出相应的启示.
-
-
卢方元;
赵真真
-
-
摘要:
依据我国2003-2016年间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伊斯拉姆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在规模、结构、效率的收敛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均存在明显的绝对收敛、条件收敛,其中区域金融发展规模与发展结构的收敛速度在2008年前后有所改变.另外区域金融发展在结构和效率层面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但在规模层面不具有显著的俱乐部收敛,并且不同地区在金融发展规模、结构以及效率三个层面也表现出不一样的收敛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