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案件
未成年人案件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239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58895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青少年犯罪问题、人民司法、民主与法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等;未成年人案件的相关文献由23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瑜、张莹、黄晓云等。
未成年人案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8895篇
占比:99.91%
总计:259134篇
未成年人案件
-研究学者
- 刘瑜
- 张莹
- 黄晓云
- 一鹤
- 刘瑞锋
- 吴燕
- 本刊编辑部
- 李中钧
- 李力
- 李绪龙
- 王中伟
- 王列宾
- 秦明华
- 袁永新
- 赵德云
- 陈立毅
- 高志海
- 丁爱娣
- 万清魁
- 乔蓉
- 于兵万
- 于同志
- 于铁民
- 任爱民
- 任璐
- 伍淑平
- 伺三畏
- 余东明1
- 佳轩
- 公丕祥
- 兰岚
- 冯爱冰
- 冯翰舒
- 冯艳
- 凌鸿华
- 刘世奋1
- 刘丹
- 刘博洋
- 刘思含
- 刘斌
- 刘杨萍
- 刘杨萍1
- 刘树德
- 刘邦明
- 刘雅清
- 卢晓楠
- 卢玉平
- 卢艳玲
- 史言
- 叶敏
-
-
-
张华
-
-
摘要:
2021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新刑诉法解释》)。其中,关于未成年人案件特别程序的内容焕然一新。未成年人审判工作被锊为“特殊的希望工程”。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积极回应立法,倾听民意,在“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基础上,提出了“宽容不纵容”的理念,两者内核一致,互为补充。
-
-
王洪;
徐倩;
张琦
-
-
摘要:
卸下戎装,换上法袍,他是审判席上严谨细致、刚正不阿的威严法官;脱去法袍,他则是绿茵场上风驰电掣、意气风发的运动达人。18年军旅生涯、23年法院工作,从军官到法官,面对每一次的角色转换,现任湖北省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副庭长的徐正道,始终不忘“走得正道、办事公道、为人厚道”的人生箴言,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法官的忠诚与担当。
-
-
李婧怡
-
-
摘要:
第五届"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第三届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2021年开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副庭长张鹏的名字,频频出现在获奖名单里。荣誉背后的张鹏,是一位能在几百本卷宗前坐到深夜的刑事法官,是一位能在庭审现场"镇住"黑恶势力的审判长,更是一位会逐字逐句精研裁判文书的"作者"。精耕刑事审判16年,张鹏信守着第一天披上法袍时的承诺:既执法槌,就须做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公正判决,写出严谨周密的裁判文书。因为办案和文书不仅面向个案当事人,更面向全体公众,面向刑事司法的未来。
-
-
-
-
摘要:
在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中,笔者发现存在若干侦办难点,并提出提升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质效的途径。一、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侦办难点1.公安机关对未成年被害人进行身体检查的操作主体不明确、操作流程不规范。刑事诉讼法第132条明确规定:为了确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情况或者生理状态,可以对人身进行检查,可以提取指纹信息、采集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
-
-
常翔宇;
胡维潇
-
-
摘要:
“记不清范庭长来过我家多少了。没有范庭长的救助,真不知道我这个家怎样才能撑下去!”“孩子从北京给我打电话时,经常提到范妈妈给她的帮助。”……这些当事人话语中的主人公,便是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副庭长范红艳。
-
-
-
-
摘要:
督促监护令是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中,发现监护人存在管教不严、监护缺位等问题,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者受到侵害的时候,向监护人发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检察工作文书。督促监护令旨在督促、引导父母对孩子履行监护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保障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
-
-
-
摘要: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共同印发《关于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大力推动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意见》要求,各地要结合案件办理和地区实际,认真做好涉案未成年人、失管未成年人和预防性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
-
木须虫
-
-
摘要:
背景: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最高检决定自6月1日起在涉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中全面推行“督促监护令”,并会同有关部门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检察机关如果发现监护人存在管教不严、监护缺位等问题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受到侵害的,将向监护人发出“督促监护令”。此前,福建、重庆等地检察机关探索建立“督促监护令”工作机制,推动监护责任有效落实。
-
-
本刊编辑部
-
-
摘要:
“坏小孩”,是热播网剧《隐秘的角落》中的主角。原本单纯无瑕的孩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家庭教育的缺位或失败,又起着怎样的作用?有检察官说:“不正常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正常的家庭。”督促监护令是检察机关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发现监护人存在管教不严、监护缺位等问题,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者受到侵害时,向监护人发出令其依法履行职责的检察工作文书。日前,河南省多地检察机关探索制发督促监护令,为在家庭教育中缺位的家长们戴上了“紧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