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6篇,主要集中在绘画、工艺美术、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2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73篇;相关期刊501种,包括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上海集邮、集邮博览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4全国服装服饰图案设计与印制技术研讨会、User Frienly 2014暨UXPA中国第十一届用户体验行业年会、全国艺术学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暨“城市文化建设与艺术创意”学术研讨会等;木版年画的相关文献由927位作者贡献,包括冯骥才、介子平、崔延吉等。

木版年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2 占比:84.08%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1.11%

专利文献>

论文:173 占比:14.81%

总计:1168篇

木版年画—发文趋势图

木版年画

-研究学者

  • 冯骥才
  • 介子平
  • 崔延吉
  • 王海霞
  • 王远
  • 张兆林
  • 承杰
  • 毕凤霞
  • 乐明
  • 关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芦甲川
    • 摘要: 在融媒技术推动下,非遗文化的传播方式不断革新,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移动传播平台风起云涌,5G网速的提升与流量资费的下降,促使移动终端远超传统路径,成为传播的主流。非遗文化的传播方式要紧贴时代,合理利用移动媒体的各种优势,发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并引入多元流量,以简洁、高效的切入方式推动非遗传播生态化。另一方面,非遗文化还应加强与受众之间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发展高粘性的非遗"铁粉",编辑优质的视频、推文,组建专业的直播阵营,从方式、路径、内容、视觉等多个方面合力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发展。
    • 高登科
    • 摘要: 清代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尤其是康熙至嘉庆年间的女性题材作品,既有对文学作品的呈现,又能反映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读书与闺乐成为视觉文化研究中一种独特的现象。本文主要聚焦清代苏州桃花坞女性木版年画,一方面关注明清时期从文人画仕女图到木版年画雅俗共赏的视觉线索,另一方面关注木版年画复制、摹刻、复刻、翻制、拼版等图像生产的机制,探索雅俗之间的连接点、绘画到版画的转折点和版画图像生产背后的文化意义。
    • 张晓丹; 李逸津
    • 摘要: 俄罗斯文化首都圣彼得堡历来是海外"红学"研究的一方重镇。不久前,E.A.扎维多夫斯卡娅和Д.И.马亚茨基二位青年学者在《圣彼得堡大学学报》2020年第12卷第2分册上发表论文《圣彼得堡收藏中的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插图木刻版和民间木刻画》,介绍了圣彼得堡收藏插图本《红楼梦》的历史与版本比较,以及圣彼得堡收藏的"红楼"题材民间木版年画的详细情况。通过这些介绍,研究者可以按图索骥,使孤悬海外的《红楼梦》版画得以为自己的故乡所知,为新时代的"红学"研究和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研究做出贡献。
    • 张兆林; 邵雪彤
    • 摘要: 保护木版年画是以木版年画为核心对象开展的一项文化工作,但不应将保护重点停留在年画艺术形式本体,而应经由对本体的保护进而挖掘其背后的精神意蕴,勾勒艺人群体生计及艺人生活史,促进年画资源及相应民俗文化资源的创意转化,从而发挥民间美术形式以文化人乃至民族认同的作用,构建民间艺术及民间艺人参与书写的民众生活史,探寻其在新时代转化与发展的途径。保护木版年画对于推进其他非遗项目的科学化保护,解决保护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 王海娜
    • 摘要: 佛山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明清至民国时期是“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的主要产区,蚕桑业相当发达。蚕农在从事蚕桑生产的过程中,祭祀蚕神以祈求蚕桑业丰收。佛山蚕农信仰的蚕神包括嫘祖、马头娘、邓氏蚕姑,不仅修建庙宇供奉蚕姑娘娘,还有不同的祭祀习俗,有些还在家居或养蚕缫丝作坊里面张贴蚕姑娘娘木版年画,祈盼蚕桑业兴旺。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佛山蚕桑业的衰落,蚕神信仰也逐渐被淡化,如今南海、顺德的乡村还保留一些蚕姑庙,见证着佛山蚕桑业的发展历程。佛山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既要着眼于经济振兴,也要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和蚕神信仰习俗的深入研究,以增强乡村群众的地域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 彭梦玲; 曾智林
    • 摘要: 佛山木版年画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蕴含着浓厚的人文价值,深刻反映了岭南祖先对生活和理想的追求,是中国岭南民俗文化的一块瑰宝。文章通过桌面调研和实地考察,分析佛山木版年画活态传承现状,并指出佛山木版年画活态传承和创新对提升年画自身活力、赋能现代艺术设计、促进佛山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为佛山木版年画的活态传承和创新提出策略建议,从而促进佛山木版年画活态传承和创新研究的发展。
    • 韩红婧
    • 摘要: 滨州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传统民间艺术异彩纷呈:博兴的柳编、布老虎,惠民的泥塑、清河镇的木版年画、滨州的剪纸……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滨州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着历代滨州人民的聪明智慧,是民族生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见证。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信息的不断冲击,滨州少数地方传统民间艺术正在逐渐消失。如何保护和继承这些艺术,让它们继续闪耀璀璨的光芒,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 王从阳
    • 摘要: 朱仙镇木版年画源于民间,在我国民族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当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所呈现出的色彩特征、色彩成就也是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本文以现存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它们在色彩应用理念、构成规律等方面进行探讨,来揭示朱仙镇木版年画色彩的形成规律及其艺术创作特点,为当代色彩艺术能够更好地传承优秀的民族色彩文化提供直观且便于操作的参考资料和相关数据。
    • 杨英曦
    • 摘要: 不久前,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落成开馆暨"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开幕式在京举行。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分为"大国匠作""旷古遗音""万方乐奏""丝路丹青""粉墨传奇""藉器传文""神州迎春""盛世重光"八大板块,展出工艺美术、古琴艺术、传统乐器、丝路壁画、中华戏曲、金石篆刻、木版年画、民俗表演等多个门类1298件(套)工艺美术和非遗珍品佳作。
    • 岳彩静; 陈立艳
    • 摘要: 中国木版年画是民间传统艺术瑰宝中最璀璨的一颗,区域分布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且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性。各地域木版年画融汇了当地的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多元性,艺术风格迥异:北方木版年画粗狂有力,南方木版年画细腻秀气。“年画来路不用问,北到东昌府,南到朱仙镇”,作为中原地区木版年画的南北代表,东昌木版年画和朱仙镇木版年画虽同处中原地域,在黄河流域的文化滋养下,具有北方的木版年画的共性。但也存在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在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追踪溯源,考镜源流,探究二者的异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