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CD4+/CD8+

CD4+/CD8+

CD4+/CD8+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4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3314篇;相关期刊189种,包括世界中医药、中国免疫学杂志、现代药物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一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等;CD4+/CD8+的相关文献由92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桂芳、刘贺临、王丽等。

CD4+/CD8+—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6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3314 占比:99.83%

总计:143561篇

CD4+/CD8+—发文趋势图

CD4+/CD8+

-研究学者

  • 刘桂芳
  • 刘贺临
  • 王丽
  • 王慧娟
  • 王玲
  • 郭振华
  • 于雅婷
  • 冯亚青
  • 刘玉洁
  • 刘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勇; 李龙; 杨松; 张义晗; 王元汉
    •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比值变化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从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于我科接受根治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筛选出77例按计划完成随访的患者。随访内容包括:病理类型、术后病理分期、年龄、性别、吸烟史等数据,每一次检查的影像学结果、患者术前、术后数日、不同随访期的外周血T淋巴结细胞亚群结果中的CD4/CD8值,进行复发转移的判定并记录复发转移时CD4/CD8比值。完成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患者术前CD4/CD8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性别、吸烟史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病理分期有关,Ⅰ期患者术前的CD4/CD8明显高于Ⅱ、Ⅲ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转移组患者术前CD4/CD8明显低于未复发转移组,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复发转移组患者主要分布于Ⅱb、Ⅲa期;患者术后数日内的CD4/CD8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转移组中位复发转移时间为32个月,取复发转移前最近一次和复发转移时的CD4/CD8平均值与未复发转移组36个月的CD4/CD8进行比较,复发转移组明显低于未复发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转移前,患者的CD4/CD8有下降趋势。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的外周血CD4/CD8比值的高低与最终病理分期有关,比值越高预后越好,CD4/CD8的持续下降可作为判断术后患者是否为复发转移高危人群的一个预测因子。
    • 李解军; 宋继军; 陈春光
    • 摘要: 目的分析CD4^(+)、CD8^(+)、CD4^(+)/CD8^(+)检测在结核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59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HIV感染分为合并组(结核病合并HIV,n=48)与未合并组(未合并HIV,n=511),根据不同HIV病毒载量对合并组进行分组:Ⅰ组10^(3) copies/mL。比较两组及不同HIV病毒载量患者CD4^(+)、CD8^(+)、CD4^(+)/CD8^(+)水平变化情况;Pearson法分析上述因子与HI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4^(+)、CD8^(+)、CD4^(+)/CD8^(+)对结核病合并HIV的诊断价值。结果合并组CD4^(+)、CD4^(+)/CD8^(+)水平明显低于未合并组,CD8^(+)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Ⅱ组>Ⅲ组;CD8^(+):Ⅰ组<Ⅱ组<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示,CD4^(+)、CD4^(+)/CD8^(+)与HIV病毒载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CD8^(+)与HIV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D4^(+)、CD8^(+)、CD4^(+)/CD8^(+)联合检测诊断结核病合并HIV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5,明显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CD4^(+)、CD8^(+)、CD4^(+)/CD8^(+)在结核病合并HIV呈异常表达,且与HIV病毒载量具有一定相关性,通过检测患者CD4^(+)、CD8^(+)、CD4^(+)/CD8^(+)水平有利于结核病合并HIV感染早期诊断。
    • 刘艳龙; 梁礼权; 张明生
    • 摘要: 目的探讨腹横筋膜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纳入拟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符合入选标准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监测麻醉诱导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及苏醒时间。术后2、6、12、24和48 h静息和运动(下床活动)时使用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记录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的数值。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AP组术后恢复时间更短(P<0.05)。术后12、24和48 h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组患者T1,T2时CD4^(+)、CD8^(+)、CD4^(+)/CD8^(+)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横筋膜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术中降低术后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免疫功能,降低患者住院天数,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加速腹腔镜直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康复。
    • 钱雪梅; 钱东星; 朱际阳
    • 摘要: 目的探讨CD4^(+)/CD8^(+)、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变化与胃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43例胃癌术后医院感染患者设为感染组,胃癌术后未感染者45例设为未感染组,健康者22名设为对照组,比较感染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白细胞计数、CD4^(+)/CD8^(+)、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及未感染组、对照组研究对象上述指标水平,分析CD4^(+)/CD8^(+)、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对医院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疑似感染时感染组、未感染组白细胞计数、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或0.01),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组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或0.01),CD4^(+)/CD8^(+)水平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1)。疑似感染时至感染控制后感染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先升高后下降,CD4^(+)/CD8^(+)水平先下降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显示,疑似感染时白介素-6水平升高是胃癌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因素,高水平CD4^(+)/CD8^(+)是其保护性因素。CD4^(+)/CD8^(+)、C反应蛋白、白介素-6联合检测预测胃癌术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和准确度高于单一检测。CD4^(+)/CD8^(+)分别与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C反应蛋白与白介素-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胃癌患者术后CD4^(+)/CD8^(+)、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对医院感染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加强三者同步动态监测,能为医院感染早期预测、早期干预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邢广栋; 王晓娟
    • 摘要: 目的分析外周血CD4^(+)/CD8^(+)与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脓毒症患者,纳入观察组,并同期选取6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血液标本、粪便标本,测定CD3^(+)、CD4^(+)、CD8^(+)水平,计算CD4^(+)/CD8^(+),以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比较两组CD3^(+)、CD4^(+)、CD8^(+)、CD4^(+)/CD8^(+)、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分析不同菌群紊乱程度脓毒症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以探讨其与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关联性。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CD8^(+)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计数较健康对照组低,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不同菌群紊乱程度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度菌群紊乱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最高,CD8^(+)水平最低(P<0.05)。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呈正相关,与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呈负相关(P<0.05);CD8^(+)水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呈负相关,与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均存在异常表达的情况,且外周血CD3^(+)、CD4^(+)、CD8^(+)、CD4^(+)/CD8^(+)表达水平与肠道菌群存在相关性。
    • 焦文云; 曹新广; 张婧文; 刘靓; 郭长青
    • 摘要: 目的分析无明显致病因素的真菌性食管炎患者炎症及免疫学指标水平及内镜下表现。方法选取93例无明显致病因素的真菌性食管炎患者纳入病例组,依据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同时期10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病例组内镜下表现并比较两组炎症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间的差异,筛选表达差异的指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无明显致病因素真菌性食管炎的诊断价值。结果无明显致病因素的真菌性食管炎患者内镜下表现以KodsiⅠ、Ⅱ级为主,其中食管全段、食管上段为其好发部位。两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WBC、PLR、CD4^(+)/CD8^(+)的诊断效能,结果显示单项指标均具有一定的诊断预测效能,当3项指标联合时诊断效能最高。结论无明显致病因素的真菌性食管炎内镜下表现以轻症为主,WBC、PLR、CD4^(+)/CD8^(+)联合使用时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对此类指标的动态监测有利于临床医生早发现、早诊断及合理治疗该类疾病。
    • 夏杰; 别玉坤; 杨成林; 王治伟
    • 摘要: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CD4^(+)/CD8^(+)在细菌性肝脓肿(BLA)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析118例BLA合并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学指标及预后。结果118例BLA合并T2DM患者中,96例治疗有效(有效组),占比81.35%,22例治疗无效(无效组),占比18.6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PCT>500 ng/L、CRP>5 mg/L及CD4^(+)/CD8^(+)水平低均为影响其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CD4^(+)/CD8^(+)、PCT、CRP水平预测BLA合并T2DM患者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0.768和0.756。结论外周血PCT、CRP及CD4^(+)/CD8^(+)对BLA合并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吕瑞
    • 摘要: 目的: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在乳腺癌(BC)术后辅助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对CD4^(+)、CD8^(+)T细胞比值(CD4^(+)/CD8^(+))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16例B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氟尿嘧啶、表阿霉素及环磷酰胺(FEC)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8周后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比较两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及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两组化疗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CD8^(+)、NK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周后,两组WBC、PLT、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但WBC、PLT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IL-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应用于BC术后化疗患者中可获得良好疗效,其免疫功能得以改善,且能减少化疗毒副反应发生,在临床辅助BC术后化疗有重要意义。
    • 杨迪; 孙娟; 郑雪嫚
    •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8^(+)在2型糖尿病合并蛋白尿(albuminuria,AU)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95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分为非AU组(n=329)和AU组(n=266),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作对照组(NC组,n=154),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探讨CD4^(+)/CD8^(+)与2型糖尿病合并AU的关系。结果与NC组、非AU组比较,AU组的CD4^(+)/CD8^(+)显著降低(P<0.05)。2型糖尿病合并蛋白尿患者UACR与CD4^(+)/CD8^(+)呈显著负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CD4^(+)/CD8^(+)降低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AU的危险因素(OR=0.519,95%CI:0.359~0.750,P<0.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AU患者外周血CD4^(+)/CD8^(+)降低可能在蛋白尿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韩玉娟; 邓劼
    •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CD4^(+)/CD8^(+)比值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WBC)在病毒性脑炎(VE)患儿病情判断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79例VE患儿作为VE组,另选择同期疑似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但经脑脊液、脑电图、影像学及体征检查排除VE的60例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根据入院时临床表现将VE患儿分为轻症组(44例)与重症组(35例),根据治疗2周后的效果,将VE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70例)与预后不良组(9例)。检测VE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入组时的血清LDH水平、CD4^(+)/CD8^(+)比值及脑脊液WBC,比较VE组与对照组,VE组治疗前后,轻症组及重症组,以及不同预后VE患儿血清LDH水平、CD4^(+)/CD8^(+)比值及脑脊液WBC。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DH、CD4^(+)/CD8^(+)比值及脑脊液WBC在评估VE患儿预后中的预测效能。结果 VE组治疗前血清LDH水平、脑脊液WBC高于对照组,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E组血清LDH水平、脑脊液WBC较治疗前下降,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治疗前血清LDH水平、脑脊液WBC低于重症组,CD4^(+)/CD8^(+)比值高于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治疗前血清LDH水平、脑脊液WBC低于预后不良组,CD4^(+)/CD8^(+)比值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DH、CD4^(+)/CD8^(+)比值及脑脊液WBC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VE患儿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2、0.761、0.733、0.849,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血清LDH水平、CD4^(+)/CD8^(+)比值及脑脊液WBC在反映VE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均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评估VE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的量化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