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教育
暗示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0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体育、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898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大众心理学、青少年犯罪问题、时代法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无锡市中小学积极德育研讨会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观摩会等;暗示教育的相关文献由10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本华、丁玲娟、刘艳芳等。
暗示教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898篇
占比:99.50%
总计:18993篇
暗示教育
-研究学者
- 李本华
- 丁玲娟
- 刘艳芳
- 张克仁
- 杜乃波
- 谢东枚
- 丁依梅
- 丁荣耀
- 于雪萍
- 付晨曦
- 代玲
- 仲丽莎
- 何禄
- 余瑜
- 兰政文
- 冯亮
- 刘雪梅
- 刘高飞
- 包汉明
- 叶青
- 吴云
- 吴奋飞
- 吴惠芬
- 周文琪(图)
- 周新
- 周晓静
- 周珍兰
- 唐继光
- 姜玥
- 孙军
- 孙进
- 孙金波
- 安桂玲
- 宋加良
- 岳英
- 崔志红
- 崔莹艳
- 庄碧群
- 张云开
- 张圣杰
- 张振声
- 徐碧环
- 成梅
- 戴雅娟
- 朱纯祥
- 李兆军
- 李华明
- 李媛
- 李珂
- 李紫成
-
-
于雪萍
-
-
摘要:
暗示教育,是一种心理教育。其实质就是鼓励、赏识与启发,是一种春风化雨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虽“不露锋芒”,却意味深长,以实现对生命终极的关怀。本文从四个成功的教育案例入手,对暗示教育做了较为具体的阐述。
-
-
高文慧;
王雪菲
-
-
摘要:
幼儿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幼儿教师的教育管理.暗示教育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进行有形或无形的引导和影响.幼儿本身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因此积极的暗示能够影响幼儿的人格、行为等等,使幼儿的发展更加趋向于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因此,有必要对暗示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意义、运用等进行细致的探讨与完善.
-
-
-
-
-
-
-
-
蔡秋霞
-
-
摘要:
本文通过个人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发现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校规班规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检查手段齐备,但班级容易陷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整个班级也缺乏生机与活力,由此引起本人对此问题的关注.
-
-
-
许丽娜
- 《第四届无锡市中小学积极德育研讨会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观摩会》
-
摘要:
作为一个经常在高年级的班主任清醒地意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尊心也越来越强,一旦受到伤害,所形成的心理对抗往往很难缓解,甚至会发展为逆反心理.所以在教育教学中,积极的暗示用得好,就像一阵润物无声的细雨,悄悄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它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矫正的心理功能,满足了学生自尊、自重的心理需要.对于培养孩子规范的举止、优良的品性、良好的习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暗示方法.总之,积极的暗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暗示教育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含蓄而委婉,避免说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和逆反心理,使孩子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使教育进人“无为而治”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