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做人与处世、出版广角、生活教育等;
明朝那些事儿的相关文献由14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顺仪、佚名、周显波等。
明朝那些事儿
-研究学者
- 杨顺仪
- 佚名
- 周显波
- 当年明月
- 曹忠华
- 杜嘉慧
- 薛斯元
- 赵勇
- 赵慧
- W君看世界
- 一凡
- 三野石·崔磊
- 不二
- 伊莎贝拉
- 余荣宝
- 储劲松
- 储哈里
- 傲月寒
- 刘祖光
- 华函玉
- 卢向东
- 卢晓燕
- 危英
- 史焕晨
- 叶倾城
- 吴国华
- 吴妮昭
- 吴波
- 吴磊
- 周淼葭
- 大丁
- 天天妈
- 姚卿
- 姚念
- 姚晔
- 姜静璐
- 孙茜
- 宗小满
- 宗志武
- 小奈何
- 岸晓风
- 崔立勇
- 庞硕
- 张卓
- 张娅
- 张婕
- 张婷婷
- 张建波
- 张捷
- 张斌
-
-
黄慕秋
-
-
摘要:
如今,我尝试了各种搜索渠道,见过诸葛扇、桃形扇、半月扇、绒折扇等,可惜再也没见过那类有“两只小手”的全圆形羽毛扇了。突然发现,易中天的《品三国》成了儿子的睡前读物。儿子喜欢历史,从最初的《三国演义》,与历史有关的各种故事、策略手游,再到后来的《明朝那些事儿》,现在的《品三国》,他都能够乐在其中。看他一副深深着迷的样子,我忍不住问他,最喜欢三国里面哪个人物?他头也不抬地说:“没有最喜欢,各有各的厉害吧。”
-
-
-
岸晓风
-
-
摘要:
前些年,有人对中外一些名校图书馆的借阅榜进行了统计对比,发现借阅前几名的书,国内大学多是《平凡的世界》《围城》《明朝那些事儿》以及古典四大名著等,国外大学则是《柏拉图》《理想国》《君主论》等著作。这体现了中西方之间的一种阅读差别,即国人更加习惯于感性和形象思维,而西方则更加注重理性和逻辑思维。
-
-
杜嘉慧
-
-
摘要:
进入新媒体时代,先是论坛的崛起,写手们在论坛上大展身手,当年明月在天涯社区的连载获得了极高的点击率和关注度,推出现象级作品《明朝那些事儿》,预示着历史书写来到了全新的时代;后来公众号的盛行,出现了铲史官这样用漫画来描述历史的公众号,再次认证了在新媒体时代,对历史的书写从古典文学,到严肃文学,通俗文学,到现在已经渐渐被图文并茂的公众号所取代。
-
-
杜嘉慧
-
-
摘要:
进入新媒体时代,先是论坛的崛起,写手们在论坛上大展身手,当年明月在天涯社区的连载获得了极高的点击率和关注度,推出现象级作品《明朝那些事儿》,预示着历史书写来到了全新的时代;后来公众号的盛行,出现了铲史官这样用漫画来描述历史的公众号,再次认证了在新媒体时代,对历史的书写从古典文学,到严肃文学,通俗文学,到现在已经渐渐被图文并茂的公众号所取代.
-
-
杨顺仪
-
-
摘要:
《明朝那些事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1年10月第1版)是一套EkЛaВh9通俗读本,深得读者厚爱,但也存在不少语用瑕疵。似是而非的“当仁不让”(1)但如果要评最可怜的搞笑的阴谋家,朱高煦必能当仁不让,名列前茅。(3-12:"3"为第3部,"12"为第12页。以下同)。
-
-
杨顺仪
-
-
摘要:
《明朝那些事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2011年10月第1版)第二部“建文的忧虑·叔叔的威胁”及“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无敌舰队”两处涉及成语“另眼相看”:(1)朱允炆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据史料记载,由于他的头型不好,朱元璋曾经十分不喜欢他,但朱元璋慢慢发现,这个孩子十分聪明,背书十分在行,便对他另眼相看,最后立为继承人。(2·10)。
-
-
石决明
-
-
摘要:
在当年明月所作的《明朝那些事儿》一书中,记载了明朝数十位光耀史册的人:第一宰相张居正、第一廉吏海瑞、第一忠臣于谦、第一名将戚继光……但在最后一篇中,作者描述了一位于功名“毫无建树”的“普通人”——徐霞客。“我之所以写徐霞客,是想告诉你: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
-
-
陈允衡
-
-
摘要:
我在假期里阅读了一部当年明月的作品——《明朝那些事儿》,它是用白话文写成的历史小说,我对其中“土木堡之败”的故事深有感触。王振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后来进宫做了官,投机取巧,当上了太子朱祁镇的老师。朱祁镇继位后,瓦剌人经常对北方进行骚扰。一次,瓦剌太师也先率兵2万攻打明朝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