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郑和

郑和

郑和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89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水路运输、中国军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423种,包括华夏地理、中国远洋航务、东南文化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0年中国航海日·郑和航海学术论坛、第二届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安徽省第四届航海论坛等;郑和的相关文献由740位作者贡献,包括海涛、徐克明、郑自海等。

郑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6 占比:99.11%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78%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11%

总计:894篇

郑和—发文趋势图

郑和

-研究学者

  • 海涛
  • 徐克明
  • 郑自海
  • 郑宽涛
  • 施存龙
  • 孔远志
  • 万明
  • 仲跻荣
  • 刘文庆
  • 席龙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傅强
    • 摘要: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史,自秦汉开始就有丰富的航海活动。但谁是中国古代的航海家却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本文尝试从定义入手,考察分析了十位常被大众媒体或学术界赞誉的“航海家”。分析显示,根据本文的定义,这十位都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航海家。本文提示,在进行古代文化宣传和科学传播时,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宜为宣传而突出或强调一些名不符实的人或事。
    • 于婷玮(文/采访); 翟墨(供图)
    • 摘要: 1405年,三十四岁的郑和奉命第一次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共率领大明的船队七下西洋,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三十九岁的翟墨开始了自己的环球航行计划。他从中国日照起航,用两年半的时间沿黄海、东海、南海,横跨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经过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行35000海里,成为“中国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
    • 王珂
    • 摘要: 故事缘起太平巷幼儿园位于南京市太平南路附近,这条路在明清时期就较为繁华,是南京城中部的商业街之一,几百年后的现在,这条路上仍保留着不少历史建筑,幼儿园对面的郑和公园便是其中之一。据说,这里先前是明朝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府邸的后花园。恰逢初春时节,万物生长。迎着春日的阳光,我和大一班的孩子们来到郑和公园踏青。
    • 刘加柱; 申慧
    • 摘要: 《郑和》是唐建平创作的一部西体歌剧,《郑和(选段)》共5首分曲,从其中的《启航》《诗一样的航行》《他的笑像父亲一样》《牵星,沿着你的方向》中,可明晰其主题创作思维:一,咏叹调主题整体运用中古调式而局部则蕴含中国五声性乐汇,调和了中、西调式审美差异;宣叙调主题运用中国民族调式结合汉语歌词的抑扬顿挫,实现了中式的“叙咏”个性。二,主题乐句呈现出“起承转合”关系,展现出中式审美原则。三,主题借鉴西式歌剧高音区的起伏设计理念,但装饰的精简性则凸显了中式歌唱特色。四,主题的“腔从于词”理念,深化了中国风韵。从上述主题创作思维看出,这部西体歌剧旨在实现“西体中用”。
    • 陈翠萍; 翟慧丽
    • 摘要: 该论文以电影《郑和下西洋》和《库克船长》为例,结合了更多的史料记载,从文化的角度采用比较文学批评法分析比较了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辉煌足迹的郑和与库克船长。论文对航海的起源、途经路径、他们与航线沿边国家的文化交融与碰撞以及他们各自在航海事业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其目的在于让更多的读者和观众去了解海洋文学人物郑和,了解明朝时期的中国不仅是海洋大国,更是海洋强国,了解世代对外友好、睦邻的中国,更在于让观众和读者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和生生不息的优秀传统,同时,让观众和读者用审视的眼光去了解库克船长和世界航海史。
    • 马君红
    • 摘要: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共同的历史记忆,是促进两地区民心相通的重要文化资源。通过对在印尼发行的媒体报道的分析发现,在印尼社会中,郑和是一位中国将军,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是中国与印尼友好往来的桥梁,也是印尼华人圈中的“郑和神”。为了讲好“郑和”故事,我国媒体可以通过深挖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建构一个“有血有肉”的“郑和”形象。
    • 曾玲; 郭宗华
    • 摘要: 《三宝垄与井里汶华人编年史》的解禁与重现,使"郑和与印尼爪哇的关系"成为近年来海内外学者关注的课题.然而,仍有学者对该资料的真伪及其与郑和相关内容的可靠性存疑.在印尼爪哇考察时发现另有两份井里汶的传统手稿(NagaraKrethabumi与Sajarah Wali)也提及郑和,故将该两份手稿中有关郑和的内容转译并附上注解.其中,将NagaraKrethabumi 中有关郑和到访井里汶的叙述,与《编年史》"井里汶"部分郑和相关叙述进行比对,可知两方叙述有相互呼应之处,再结合中国史料与现有研究对其细节进行验证,进一步肯定两者作为海外郑和文献的史料价值.
    • 杨顺仪
    • 摘要: 《明朝那些事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2011年10月第1版)第二部“建文的忧虑·叔叔的威胁”及“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无敌舰队”两处涉及成语“另眼相看”:(1)朱允炆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据史料记载,由于他的头型不好,朱元璋曾经十分不喜欢他,但朱元璋慢慢发现,这个孩子十分聪明,背书十分在行,便对他另眼相看,最后立为继承人。(2·10)。
    • 张桂辉
    • 摘要: 麻将,起源于中国。其由来,众说纷绘。比较流行的,有“郑和发明说”“万秉迢发明说”等。明宣德年间,率军下西洋的郑和,为了排解船员常年累月航海生活的枯寂与无聊,在船上设计出了一种竹牌游戏器具——麻将,故麻将也有“竹牌”之称。又传,明代万秉迢,一日在阅读《水浒》时,被书中108位好汉的本领与精神所折服。他想:如能做一副娱乐工具,作为纪念该多好呀。
    • 何演
    • 摘要: 在15世纪以前,中国海外交通和文化交流以"海上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为代表,郑和七下西洋中五次访问斯里兰卡;而新航路开辟后,斯里兰卡也成为西方文化的聚焦地.先后接受汉文明和欧洲文明洗礼的斯里兰卡,在15世纪至17世纪成为东西方文化传播路线的地理中心.本文对中国和葡萄牙所存史料中关于斯里兰卡的地理描绘进行研究,发现15世纪前后是中国与西方地理认知差异的分水岭,斯里兰卡在衔接东西方文明上具有重要作用.中西文化在斯里兰卡碰撞的历史,展示出其在中外交通史和东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丰富历史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