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填料床
旋转填料床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5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60260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火炸药学报、化工进展、化工科技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三届全国精馏技术交流与展示大会、北京化工研究院2009年青年科技论文报告会、第五届全国化工年会等;旋转填料床的相关文献由31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有智、焦纬洲、祁贵生等。
旋转填料床—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60260篇
占比:99.96%
总计:360419篇
旋转填料床
-研究学者
- 刘有智
- 焦纬洲
- 祁贵生
- 袁志国
- 栗秀萍
- 申红艳
- 张巧玲
- 高璟
- 罗莹
- 刁金祥
- 康荣灿
- 李鹏
- 俞云良
- 陈海辉
- 刘振河
- 李裕
- 张珺
- 王建伟
- 计建炳
- 邓先和
- 周莉骅
- 俸志荣
- 卢永生
- 徐之超
- 李瑶金
- 李育敏
- 王其仓
- 章德玉
- 陈建峰
- 宋卫
- 柳来栓
- 王贺
- 胡德栋
- 邢银全
- 郭强
- 侯晓婷
- 喻华兵
- 孟晓丽
- 常军
- 张利波
- 彭金辉
- 曾莹莹
- 杨文婧
- 欧阳朝斌
- 王运东
- 费维扬
- 刘会雪
- 刘学军
- 单文砚
- 宋彬
-
-
丁鑫;
高克昌;
郝二国;
韩艳辉;
吴亚朝;
焦纬洲;
刘有智
-
-
摘要:
折点氯化法具有反应速度快、氨氮脱除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氯碱等行业中,但反应过程中产生二氯胺致使废水中余氯浓度过高,无法满足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HAB004—2002).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超重力技术强化折点氯化法处理氨氮废水的新工艺,利用超重力技术强化传质的特点,实现次氯酸钠和氨氮的快速反应以及二氯胺的有效去除,研究了超重力因子(β)、氯氮比(Cl/N)、pH和液体流量QL等操作参数对氨氮脱除率和余氯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Cl/N=11、β=30、pH=6~8和液体流量QL=80L/h时,氨氮去除率>95%,余氯浓度<1.5mg/L.与传统反应器相比,二氯胺去除效果明显,处理后的水中氨氮满足烧碱安全生产技术规定,此方法对于氯碱行业中低浓度氨氮的去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齐婷婷;
滕加伟;
史静;
初广文;
邹海魁;
罗勇;
张亮亮;
孙宝昌
-
-
摘要:
ZSM-5分子筛作为一种重要的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其制备工艺一直是分子筛研究的热点.传统静态水热法制备ZSM-5分子筛存在产物粒度分布不均、晶化时间长等问题,本文提出开展超重力预混+动态水热法制备ZSM-5分子筛,考察了晶化过程中晶化方式、搅拌釜转速、晶化时间和晶化凝胶体积对ZSM-5分子筛粒径的影响规律,获得了较优的操作条件;并针对较优条件下制备的产品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相比于超重力预混+静态水热,动态水热更有利于合成粒径小且分布均匀、酸量大、比表面积大的多级孔ZSM-5分子筛,搅拌釜转速越大、晶化凝胶体积越小所制备的产品平均粒径越小,粒径分布越均匀.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水热过程参数对分子筛的粒径、结构和酸性具有重要影响.
-
-
方晓;
高宇
-
-
摘要:
利用超重力技术对柴油机废气进行脱硝处理,实验中采用NaClO_(2)作为湿法脱硝的氧化剂,分析旋转填料床(RPB)转速、洗涤溶液pH值、NaClO_(2)浓度、烟气NO浓度、烟气SO_(2)浓度等不同因素对柴油机废气脱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旋转填料床转速和NaClO_(2)浓度的增加,NO_(x)去除率均呈现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随着洗涤溶液pH值和烟气中NO浓度的增加,NOx去除率均呈现逐步下降的变化趋势。
-
-
-
申红艳;
刘有智;
朱芝敏
-
-
摘要:
从强化微观混合和传质的角度出发,提出采用新型的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反应器制备纳米氢氧化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纳米激光粒度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考察了镁离子初始浓度、反应物浓度比、超重力因子、液体流量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氢氧化镁形貌、粒径分布、晶相结构和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镁离子初始浓度为0.75 mol/L、反应物浓度比[c(Mg2+):c(OH-)]为1:2、超重力因子为71、液体流量为40 L/h、反应温度为60°C的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氢氧化镁呈六方片状,纯度高,晶粒尺寸为15.9 nm,粒度分布均匀,具有较完整的六方晶系结构.
-
-
段绍君;
宋兴福;
孙玉柱;
于建国
-
-
摘要:
针对传统沉淀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液液反应制备碳酸锂的技术——超重力-旋转填料床制备超细碳酸锂粉体,考察了反应器稳定时间、转盘转速、进料速度和陈化时间对产物粒径分布的影响,并将之与夹套反应器最优化结果进行对比,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马尔文粒度分析(Malvern)对产物的形貌和粒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超重力技术制备超细碳酸锂粉体的最佳工艺为:反应器稳定时间2 min、转盘转速3 000 r/min,流速250 mL/min、陈化时间6h;超重力技术强化了微观混合,相比传统方法制备出的产品形貌较好,无杂相,粒径分布更加均一,达到了电池级碳酸锂对粒径分布的要求.
-
-
-
李玮;
赵聪;
李应文;
胡清;
胡雪生;
高飞
-
-
摘要:
本文对超重力技术在选择性脱除硫化氢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选择性脱除硫化氢技术现状,重点介绍了化学吸收法和湿式氧化法两类技术与超重力技术结合在选择性脱硫方面的研究进展.%In this paper,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high gravity technology in selective removal of hydrogen sulfide is summarized. The present technology status of selective removal of hydrogen sulfide is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elective desulfurization technology by combining chemical absorption method and wet oxidation method with high gravity technology is emphatically discussed.
-
-
郑奇;
郭改青;
祁贵生;
刘有智;
武晓利;
高磊
-
-
摘要:
采用热空气-冷水为实验体系,利用不锈钢丝网填料和不锈钢乱堆填料的错流旋转填料床为换热设备,探究两种填料的换热性能,考察了气体进口温度T、超重力因子β、气速u、液体喷淋密度q对传热系数K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填料的传热系数均随T、β、u的增大而增大,随q的增大而缓慢增长;丝网填料的传热性能优于乱堆填料,约为乱堆填料的1.24~2.4倍;丝网填料的传热性能受u和q影响较大,更适合气速、液体喷淋密度较大的传热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K与β、q、u、ae之间的关联式,通过统计检验,其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误差小于15%.%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s of cross-current rotating packed beds with metallic wire mesh packing and metallic dumped packing, respectively,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hot gas-cold water as heat transfer system. The two packings were compared considering effect of gas inlet temperature T, high gravity factor β, gas velocity u and liquid spray density q 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K.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he two packing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β and u, but increases lightly when q raises.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metallic wire mesh packing were 1.24-2.4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dumped packing.u and q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wire mesh packing 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high u and q on heat transfer experiment. The correlation of K and β, q, u, ae was obtained by regression of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statistical tests showed that average deviation between the calculated value and the experimental value was less than 15%.
-
-
刘凡;
陈宁
-
-
摘要:
近年我国加强SO2排放控制,有效减少了SO2排放,但2010年我国废气中SO2排放量仍达2185.1万t,酸雨污染仍较重.烟气脱硫是目前工业中控制SO2气体排放最有效和应用最广的技术.在现有的众多脱硫方法中,由于石灰石-石膏法具有原料廉价、工艺成熟、脱硫效率比较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我国无论投运、建成还是设计的大型火电机组中,其高硫的烟气脱硫设备几乎全部采用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但其工艺过于单一,维护量大,运行成本高,石膏综合利用的压力不断增大,并且脱硫废水难以得到有效处理.近年来,氨法脱硫技术以其脱硫效率高、无二次污染、脱硫副产品可资源化等独特技术优势而倍受关注.
-
-
王延军;
阮奇;
苏宁子;
严佐毅
- 《第三届全国精馏技术交流与展示大会》
| 2010年
-
摘要:
为寻找强化间歇精馏过程的有效途径,本文在三角形螺旋填料旋转床中,以乙醇-水为实验物系,进行间歇精馏恒回流比操作性能研究。通过改变转速n、回流比R和进料质量分数wF,考察产品纯度和回收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纯度wD和回收率η均随n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即存在最佳转速nopt;随R的增大缓慢增大;产品纯度随wF的增加而增大,回收率η随wF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旋转填料床中的间歇精馏应在较小回流比和最佳转速条件下操作,且适合处理较高质量分数的原料。
-
-
杨文婧;
王运东;
陈建峰;
费维扬
- 《第五届全国化工年会》
| 2008年
-
摘要:
旋转填料床又称为超重机,通过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来实现超重力环境,能有效的强化微混合及传质过程,在快速反应过程上有广泛的应用,如制备纳米粉体材料。旋转填料床内的湍流反应涉及在填料中流体流动与混合反应过程,针对两股无预混反应物料的湍流混合及反应,通过商用软件Fluent的计算平台,采用涡耗散模型(eddy-dissipation)模拟了碘酸盐-碘化物体系的平行竞争反应。涡耗散模型认为反应速率由湍流控制,避开了代价高昂的Arrhenius 化学动力学计算。计算过程收敛良好,流场与各组分浓度分布合理,模拟还考察了转速及初始浓度对离集因子因子的影响,模拟结果与相关文献的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