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组成
方剂组成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1年内共计25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篇、会议论文68篇、专利文献16056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中国农村医学杂志、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河北中医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山东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儿科第六届学术研讨会、2014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学术论坛、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第二届学术大会等;方剂组成的相关文献由36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兴中、刘永娟、张红等。
方剂组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056篇
占比:98.47%
总计:16306篇
方剂组成
-研究学者
- 周兴中
- 刘永娟
- 张红
- 丁舸
- 安拴堂
- 崔寅生
- 徐跃莲
- 曹树和
- 李仲武
- 杨国亮
- 杨英
- 林南溢
- 王丽娟
- 翟亚川
- 艾阳清
- 赵建科
- 丁忻
- 严仲庆
- 于艺辉
- 于荐学
- 于西全
- 仁青措
- 代太珍
- 代朝新
- 任家勤
- 任广来
- 何君
- 何小慧
- 何才贵
- 何连庆
- 余永祥
- 侯延武
- 倪进军
- 傅俊英
- 傅昭治
- 关琴芳
- 冯守林
- 冯晓纯
- 冯连成
- 刘万平
- 刘万钧
- 刘世静
- 刘兆亮
- 刘克侠
- 刘向农
- 刘士正
- 刘小林
- 刘建明
- 刘承吉
- 刘旭海
-
-
杨元德
-
-
摘要:
气虚多用四君子汤,方剂组成为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血虚用四物汤,方剂组成为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气血双亏的可以用以上两个方剂组合而成的八珍汤。严重气血不足的还可以在八珍汤基础上再加黄芪和肉桂,就组成了十全大朴汤。
-
-
-
吴欢
-
-
摘要:
中医治病,遣方用药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金代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中记载:"流变在乎病,主病在乎方,制方在乎人,方有七,大、小、缓、急、奇、偶、复也……故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大、小、缓、急、奇、偶、复"是7种不同的方剂类型,合称为"七方",是根据处方中方剂组成(剂量、药味、功效)的不同进行统计分类的。
-
-
王畅;
杨进
-
-
摘要:
缩泉丸是由乌药、益智仁和山药组成的,出自《魏氏家藏方》,原名"固真丹",在《魏氏家藏方》方后服法中提到"嚼茴香数拾粒,盐汤或盐酒下",但后世古籍传抄过程中常与另一首同名方相混淆,大多数《方剂学》教材也陈陈相因,未提及"嚼茴香数十粒".经考证发现,缩泉丸中运用茴香可增强全方缩尿作用.《方剂学》教材再版时应遵照原版古籍,在煎服法中注明"嚼茴香数十粒".
-
-
-
-
-
摘要:
各中医药院校、医院、医馆,医疗从业人员,中医药学生,中医药文化爱好者:现拟定于2018年11月30日-12月2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二届’学伤寒、背伤寒,基本功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主办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北京华夏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大赛时间:2018年11月30日-12月2日举办地址:北京大赛内容:(参考书目:宋版《伤寒论》)1)《伤寒论》原文背诵;2)《伤寒论》方剂组成理论;3)《伤寒论》原文与经方运用。
-
-
-
-
摘要:
各中医药院校、医院、医馆,医疗从业人员,中医药学生,中医药文化爱好者:现拟定于2018年11月30日-12月2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二届‘学伤寒、背伤寒’基本功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主办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給北京华夏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大赛时间:2018年11月30日-12月2日举办地址:北京大赛内容:(参考书目:宋版《伤寒论》)1) 《伤寒论》原文背诵;2)《伤寒论》方剂组成理论;3)《伤寒论》原文与经方运用。
-
-
程凯
-
-
摘要:
六味地黄丸是人们熟知的补肾良药,其主要功效是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中共有六味药,三味补药、三味泻药,每味药的剂量都很有讲究。其实,很少有人知道,我们每个人身体上本来就“自带”了六味地黄丸:人身上有六个穴位恰好与六味药相对应,经常对它们进行适当按揉,可以收到与服用六味地黄丸相当的功效。六味地黄丸的方剂组成中的“三补”:
-
-
-
-
-
-
-
赵倩;
冯晓纯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34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7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干呕,咳嗽,喘息,痰多稀薄,苔薄白而滑,脉浮或弦紧为主症.该方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散收并用,配伍精当,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上呼吸道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
-
赵倩;
冯晓纯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34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7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干呕,咳嗽,喘息,痰多稀薄,苔薄白而滑,脉浮或弦紧为主症.该方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散收并用,配伍精当,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上呼吸道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
-
赵倩;
冯晓纯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34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7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干呕,咳嗽,喘息,痰多稀薄,苔薄白而滑,脉浮或弦紧为主症.该方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散收并用,配伍精当,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上呼吸道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
-
赵倩;
冯晓纯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34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7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干呕,咳嗽,喘息,痰多稀薄,苔薄白而滑,脉浮或弦紧为主症.该方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散收并用,配伍精当,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上呼吸道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
-
崔文成
- 《山东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儿科第六届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小儿药证直诀》败毒散组成用法:柴胡洗、去芦、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炒、人参各一两,甘草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生姜、薄荷煎.加地骨皮、天麻.或切,加蝉蜕、防风.治惊热可加芍药、干葛、黄芩;无汗加麻黄.败毒散中以祛风寒湿邪为主,扶正益气为次。十味药,一共九两半,解表祛病的药占了十分之九少一点;人参是一两,占全剂量的十分之一多一点,因小儿元气未充,故用小量人参培补元气以助祛其邪气。
-
-
崔文成
- 《山东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儿科第六届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小儿药证直诀》败毒散组成用法:柴胡洗、去芦、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炒、人参各一两,甘草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生姜、薄荷煎.加地骨皮、天麻.或切,加蝉蜕、防风.治惊热可加芍药、干葛、黄芩;无汗加麻黄.败毒散中以祛风寒湿邪为主,扶正益气为次。十味药,一共九两半,解表祛病的药占了十分之九少一点;人参是一两,占全剂量的十分之一多一点,因小儿元气未充,故用小量人参培补元气以助祛其邪气。
-
-
崔文成
- 《山东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儿科第六届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小儿药证直诀》败毒散组成用法:柴胡洗、去芦、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炒、人参各一两,甘草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生姜、薄荷煎.加地骨皮、天麻.或切,加蝉蜕、防风.治惊热可加芍药、干葛、黄芩;无汗加麻黄.败毒散中以祛风寒湿邪为主,扶正益气为次。十味药,一共九两半,解表祛病的药占了十分之九少一点;人参是一两,占全剂量的十分之一多一点,因小儿元气未充,故用小量人参培补元气以助祛其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