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下肢神经阻滞

下肢神经阻滞

下肢神经阻滞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7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0784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双足与保健、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临床麻醉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一届北京协和国际麻醉与镇痛学术峰会、第十一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等;下肢神经阻滞的相关文献由184位作者贡献,包括吕盼盼、冯鲲鹏、刘庆仁等。

下肢神经阻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0784 占比:99.91%

总计:90863篇

下肢神经阻滞—发文趋势图

下肢神经阻滞

-研究学者

  • 吕盼盼
  • 冯鲲鹏
  • 刘庆仁
  • 刘志东
  • 刘文领
  • 张宏
  • 张显平
  • 梁国森
  • 梁鹏
  • 王晓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龚珺卿
    •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在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拟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在下肢神经阻滞操作前给予芬太尼0.05mg,两组患者都在B超引导下行腰丛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试验组患者经静脉微量泵注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为1μg/kg(稀释至50ml,注射时间为10min)后,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维持量0.2μ/(kg·h)。对照组患者经静脉微量泵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均使用自动气压止血带,如果出现止血带不能耐受则静脉注射芬太尼0.05mg。比较两组患者阻滞前(T_(0))、阻滞后(T_(1))、手术开始前(T_(2))、手术开始后(T_(3))、手术开始后0.5h(T_(4))、手术开始后1h(T_(5))、手术结束后1h(T_(6))、手术结束后3h(T_(7))等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O_(2))、呼吸频率(RR)、心率(HR)以及镇静评分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T_(0)、T_(1)、T_(2)和T_(7)MAP、SaO_(2)、RR、HR以及镇静评分各项麻醉相关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在T_(3)至T_(6)MAP、SaO_(2)、RR、HR以及镇静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2例患者术中加用芬太尼,对照组有12例患者术中加用芬太尼。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头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症状。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下肢神经阻滞在老年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临用效果显著,且对患者早期康复没有影响,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薛路; 龚海荣; 彭鹏; 姜世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下肢骨折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徐州仁慈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采取全身麻醉)和观察组(100例,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麻醉前(T_(0))、麻醉后10 min(T_(1))、手术结束时(T_(2))HR、MAP、SaO_(2)水平,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12 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与T_(0)时比,T_(1)~T_(2)时对照组患者HR、MAP水平均显著升高,但T_(1)~T_(2)时观察组患者HR、MA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术后6 h比,术后12 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升高,但术后6、12 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术中采取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具有理想效果,能够减少镇痛药物剂量,缩短患者拔管与苏醒时间;同时能够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 李强
    • 摘要: 目的:评估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期间在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接受TKA的8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观察组实施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比较2组的临床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麻醉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高血压、低血压、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发生率分别为4.76%、2.38%、2.38%、4.76%,均低于对照组29.05%、14.29%、16.67%、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TKA患者,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效果理想,且不良反应率较低,应用更为安全,值得推荐.
    • 史劲飞; 刘畅; 时豪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采取膝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的患者,借助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对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20例部队军人中需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辅助手术治疗的方式,术后对照组不予以药物镇痛,而研究组则在术后采取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的镇痛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术后4 h、8 h、12 h及24 h的疼痛评分上,研究组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明显要比对照组18.33%的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对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借助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 张显平; 刘志东; 魏萍
    • 摘要: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辅助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对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75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37例)和观察组(右美托咪复合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38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T_(0))、麻醉诱导后即刻(T_(1))、麻醉诱导后5min(T_(2))、麻醉诱导后30 min(T_(3))、术毕(T_(4))时血流动力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8.12、24、.48 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右美托咪定应用剂量和有效按泵次数均减少;与T_(0)时比,T_(1)~T_(4)时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2~48 h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辅助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物应用剂量,利于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可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
    • 任燕; 曾朝阳
    • 摘要: 目的 探究在手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下肢神经阻滞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的效果.方法 筛选该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2例糖尿病足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择期实施糖尿病足扩创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均于超声引导下行腘窝坐骨神经并隐神经阻滞麻醉,根据麻醉用药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n=51,予以0.33%罗哌卡因)与观察组(n=51,0.33%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0.5μg/kg),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应用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最高值及最低值均相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MNCV、SNCV相较术前有所改善,但组间相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明显小于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2、12、24、48 h静息、活动时NR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3.92%较对照组21.57%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实施手术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中予以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并隐神经阻滞复合麻醉应用效果显著,相较于单一麻醉而言更利于术中控制机体各项生命体征的平稳性,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睡眠质量不会受到影响,同时还能避免发生麻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行大力推广.
    • 吕红杰; 董丽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呼吸循环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8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比较两组的呼吸循环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及认知功能.结果 观察组T1~T3时的MAP、R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3时的NE、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24 h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减轻应激反应,改善认知功能.
    • 张显平; 刘志东; 魏萍
    • 摘要: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辅助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对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75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37例)和观察组(右美托咪复合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38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麻醉诱导后5?min(T2)、麻醉诱导后30?min(T3)、术毕(T4)时血流动力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8、12、24、48?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右美托咪定应用剂量和有效按泵次数均减少;与T0时比,T1~T4时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2~48?h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辅助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物应用剂量,利于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可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
    • 张继壮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在老年危重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间收治的在老年危重股骨颈骨折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老年危重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其中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差异.结果:1研究组术后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术后并发症共分为恶心呕吐、腰痛、头痛等,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研究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运动阻滞起效与完善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运动持续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危重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会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减少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
    • 钱祖超; 张群
    •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在高龄危重患者股骨头置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浙江省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股骨头置换手术高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全身麻醉,研究组则接受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的麻醉。收集两组患者的各项机体指标、各项临床麻醉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手术开始后30 min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芬太尼使用量低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寒颤、低血压发生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龄危重患者股骨头置换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有效优化各项临床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