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下肢功能障碍

下肢功能障碍

下肢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053211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双足与保健、健康之路、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4广东省神经康复学术大会、岭南康复科主任高峰论坛、第五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二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中华创伤学会全国煤矿第八届创伤学术会议等;下肢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由388位作者贡献,包括丛壮、刘玉锦、宁阳等。

下肢功能障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53211 占比:99.99%

总计:1053356篇

下肢功能障碍—发文趋势图

下肢功能障碍

-研究学者

  • 丛壮
  • 刘玉锦
  • 宁阳
  • 张世俊
  • 朱祥
  • 李丽媛
  • 李冉
  • 李敏
  • 李珉星
  • 毛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立霞; 李承家; 杨傲然
    • 摘要: 目的探究头穴留针配合镜像疗法对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00例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基础治疗同时,镜像组50例采用镜像疗法干预,联合组50例采用镜像疗法联合头穴留针方法干预,2组干预时间均为2个月。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下肢肌力(Lovett分级法)、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下肢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步行能力[功能性步行分级(FAC)]、步态功能[Tinetti步态评测表(Tinetti)]、肢体痉挛状态[改良Ashworth量表(M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MBI)]。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8/50),明显高于镜像组的72%(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Lovett分级法肌力百分比、BBS评分、FMA评分、FAC分级≥3级比例、最大步行速度、步长、步频、Tinetti得分、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联合组均明显高于镜像组(P均<0.05);2组MA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镜像组(P<0.05)。结论头穴留针配合镜像疗法治疗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下肢功能及步行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宋江年
    • 摘要: 膝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症状多表现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也有患者表现为肿胀、弹响、积液等,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关节畸形、下肢功能障碍。本病属中医“痹症”“骨痹”“膝痹”范围,其主要由于年老体虚,加以外邪侵袭而发病。
    • 文锦; 陈南萍
    • 摘要: 目的:回顾性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外周神经肌肉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发病3~4周的脑梗死患者118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常规下肢治疗组(A组)、常规+低频rTMS组(B组)及常规+低频rTMS+外周磁刺激治疗组(C组)三组。对比三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患侧下肢伸膝肌群肌力评分(MMT)及足背屈肌群MMT。结果:治疗前,三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伸膝肌群MMT、足背屈肌群M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三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伸膝肌群MMT、足背屈肌群MMT均明显改善,且治疗后C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伸膝肌群MMT、足背屈肌群MMT均高于B组,B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伸膝肌群MMT、足背屈肌群MMT均高于A组(P<0.05)。结论:低频rTMS、低频rTMS+外周磁刺激治疗脑梗死均有效果,但低频rTMS+外周神经肌肉磁刺激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更明显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肌力。
    • 韩稷钰; 王衍鸿; 万大千
    • 摘要: 各种原因导致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是一种新型的可穿戴仿生装置,主要应用于实现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站立和行走,是目前康复医学的研究热点。回顾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发展历史,该研究领域近些年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和发展。未来如果能攻克其便携性、智能化和模块化等技术问题,将使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得到最大化康复成为可能。该文对可穿戴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和临床应用进行全面综述,进一步对该领域的研发提出新的展望。
    • 郭翠英; 许静; 李清; 韦玲
    • 摘要: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Lokomat下肢机器人治疗脑梗死偏瘫病人下肢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头针联合Lokomat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B组采用Lokomat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C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比较3组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功能性步行分级(FAC)量表,同时测定患侧下肢股直肌(RF)、半腱肌(MS)、胫前肌(TA)、腓肠肌(GM)的表面肌电信号,比较治疗前后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FMA评分、FAC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与B组、C组同期比较,A组治疗4周、8周及12周FMA评分、FAC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3组患侧RF、MB、TA、GM的RMS均较治疗前升高,且A组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能提高脑梗死偏瘫病人下肢步行能力,联合疗法较单一机器人康复训练方法和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 刘京运
    • 摘要: 近年来,外骨骼机器人的普及让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重拾站立行走的希望。在大艾外骨骼机器人的助力下,有人圆梦马拉松,有人成功完成冬残奥火炬传递,点滴案例体现出外骨骼机器人的重要价值前景。随着产品价格的普惠化,外骨骼机器人和患者的故事还将续写。
    • 杜妍辰; 张鑫; 喻洪流
    • 摘要: 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日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对下肢康复机器人按照患者训练姿态与训练原理进行了分类,并对国内外各类机器人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最后对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 王磊; 李珉星; 缪兆彬; 陈松
    • 摘要: 目的探析镜像疗法结合全身垂直律动治疗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镜像疗法组,镜像疗法结合全身垂直律动治疗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神经内科处理和物理治疗,镜像疗法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镜像治疗,镜像疗法结合全身垂直律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镜像治疗与全身垂直律动治疗相结合,观察治疗4周后3组疗效,对比治疗前、治疗4周后3组患者下肢功能情况[下肢运动能力评分、Fugel-Meyer评定量表(FMA)运动评价、改良Barthel指数(MBI)]、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生存质量[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结果治疗4周后,镜像疗法结合全身垂直律动治疗组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镜像疗法组(P<0.05);下肢运动能力总分、FMA运动评价、MBI指数明显优于镜像组和对照组(P<0.05);平衡能力评分明显高于镜像疗法组和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指标优于镜像疗法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治疗结合全身律动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多项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方面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 杜芊华
    • 摘要: 下肢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SCI)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传统的康复方式大多存在枯燥乏味、患者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而虚拟现实(VR)技术恰好能解决这一问题。VR作为一项新兴技术,逐渐被应用到神经系统康复治疗当中。由于其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参与度,并对患者功能恢复有很大帮助。本文对VR技术在SCI下肢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日后临床研究提供相应的支持。
    • 俞楚; 程思雨
    • 摘要: 本文以康复医疗器械领域中的助步器为设计研究对象、老年群体和下肢障碍为目标用户、符号学为理论基础,将产品符号学运用于助步器设计研究中,通过设计符号价值向目标用户传达产品信息,更好地帮助老年群体和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缓解病症带来的自卑感与无助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