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关怀
文化关怀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1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910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读书、东方艺术、美术观察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4第六届中美图书馆实务论坛、第十二届中国社区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2016年湖北省图书馆学会年会等;文化关怀的相关文献由16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云英、刘继明、周运南等。
文化关怀
-研究学者
- 刘云英
- 刘继明
- 周运南
- 孙文洁
- 曹新群
- 梁懿坚
- 王红军
- 祝和平
- 黄山
- 丁敏
- 万玲琦
- 付佳
- 余御扬
- 俞晓莉
- 冯正宏
- 刘贤
- 单忠献
- 卢克涛
- 卢志伟
- 卫紫薇
- 叶爱香
- 叶钢强
- 向红梅
- 吴汉平
- 周建平
- 唐浩明
- 夏元明
- 姬冰澌
- 孔定芳
- 孙婷
- 孙建江
- 孙荪
- 宋炳辉
- 小且
- 尹启文
- 屈波
- 崔晶
- 崔晶1
- 崔颖
- 常恕田
- 干春松
- 张富宝
- 张恒学
- 张旭晖
- 张永生
- 彭志恒
- 彭翠
- 徐耀强
- 思君
- 恒学
-
-
汲安庆
-
-
摘要:
非常神奇,谈“致用”,师生神奇“同心”:教学若不围绕考点展开,即是对生命的辜负;课程不指向语用,就是脱离生活的落伍;中高考无人问鼎重点中学或大学,就免谈品牌……吊诡的是,这种念兹在兹的致用,常常出现颇为反讽的结果:教学沦为知识售卖、机械操练,人性的温度没了;课程的生活指向有了,师生的文化关怀、世界眼光消失了;学生进入理想学府,却并不感恩,学科之爱、社会之爱、自然之爱也逐渐沦丧了……这还是健康、暖心的致用观吗?理想的致用,到底应是什么样?其实,回望历史,回归常识,答案不难找到。
-
-
杜佳
-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开展针对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党和国家开展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有法可依的必然工作。那么公共文化服务对象中的特殊群体,都包含哪些人群呢?《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已经界定,特殊人群包括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
-
-
白一彤
-
-
摘要:
该文基于我国现如今留守儿童的现状,以文化扶贫为基础,简述留守儿童文化扶贫所面临的问题,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阅读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大庆市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健全留守儿童阅读体系的扶贫模式,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推动大庆市文化扶贫事业发展.
-
-
俞晓莉
-
-
摘要:
中国已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人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广大的空间。老年读者的阅读群体日益壮大。图书馆是人文群体的中坚力量,如何为老年读者来图书馆的做好服务,让他们轻松愉悦的阅读,做到人性化的服务,是我们工作之重。公共图书馆是一项惠及全民的公益性事业,担负着服务各阶层读者的使命,特别是老年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在弘扬中华民族敬老传统美德、培育和谐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经济文明的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
-
李天敏;
李莹
-
-
摘要:
目的:探析人文关怀在新生儿科早产儿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早产儿患者中选取120例,随机均衡分为两组,护理时,对照组选择常规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人文关怀,对比干预的效果.结果:两组满意度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将文化关怀给予早产儿,应用效果良好,存在推广价值.
-
-
-
程淑华;
李义胜
-
-
摘要:
文化是道德的精神背景.当前,教师所遭遇的文化困境正严重阻滞着师德建设成效的提升.因为"关怀"在个体道德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而文化关怀则是契合关怀意蕴及文化本真意义的文化实践.因此,对教师的文化关怀是提高师德建设成效的重要途径.在文化关怀的视域中,师德建设着力于教师关怀之情的涵养及文化自觉的提升.根据文化关怀的内涵及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基于文化关怀的师德建设要发挥文化关怀者的榜样作用,创建优良文化,以及促进教师的文化实践.
-
-
李锦秀1
-
-
摘要:
谁人奔走备年忙,文化关怀正下乡。钻隙蒙童窥远客,开颜耆老醉华堂。诗存日月腾云翳,笔记春秋散墨香。多少豪情憧憬里,融融暖意不严霜。
-
-
小且
-
-
摘要:
天府广场外,树木掩映处,有一条林荫小道。小道的一侧是石室遗址(今石室中学)。石室的斜对面,有一个种满花草的小院落,这便是晚霞杂志社。大约是熏染了石室的灵秀,《晚霞》从骨子里透露出书卷之气、文化之气。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当下,《晚霞》仍能占有自己的市场,除了有源远流长的蜀文化作底色外,更多还得益于编辑的辛苦付出。
-
-
赵淼
-
-
摘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善作善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初心是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一种文化关怀;使命是一种责任担当,也是一种文化抱负。
-
-
范晓谚
- 《2014第六届中美图书馆实务论坛》
| 2014年
-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因亲情和教育的部分缺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文中阐明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机构,利用本身资源,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文化关怀的必要性,并依据昭通市和昭通学院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提出实现人文关怀的具体途径:建立农家书屋、推广文化阅读;援建贫困山区中小学图书室,援助乡村文化站;在高校图书馆开展“留守儿童服务日”活动;指导留守儿童正确使用电脑及网络信息等。
-
-
-
陈跃
- 《2017年中国文化馆年会》
-
摘要:
近年来,残疾人事业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除了注重对残疾人的物质生活提供帮扶外,《中华人名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也明确提出了“残疾人应平等享有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政府和社会应该鼓励、帮助残疾人从事文学、艺术等创造性劳动.”但通过实践,不难发现残疾人文化生活的美好愿景与当前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和提升空间.残疾青少年作为残疾人群体中备受关注的一类群体,他们是有效推动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残疾人中的青少年群体施行文化关怀对推动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鉴于此,本文以“残疾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残疾青少年的家庭经济状况、受教育水平和心理状态等因素决定了他们需要特殊的文化关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残疾青少年开展的文化关怀应该本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残疾种类、残疾程度和年龄范围施行不同形式的文化关怀.通过文化关怀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家庭的和睦,使残疾青少年具备一技之长,拓宽成长之路,实现服务和回报社会的良性循环.通过上述问题及其成因分析,提出了解决路径.在文化助残的过程中,应充分科学地利用专业化网络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残疾人文化志愿者的带动作用,将文化助残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多种渠道实现文化助残的目的.
-
-
向红梅;
郑燕
- 《2016年湖北省图书馆学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近些年,因三峡移民迁建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秭归县富余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笔者所在的秭归县图书馆为更好地服务农民工,于2011年启动了"书香伴你前行——秭归县图书馆服务农民工"文化项目,提出要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农民工读者心理障碍,加大数字图书馆推广的力度,弥补纸质馆藏资源的不足,提高馆员为农民工服务的意识,提升为农民工服务的技能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