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近代化
教育近代化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0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74895篇;相关期刊168种,包括贵州社会科学、日本问题研究、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等;教育近代化的相关文献由20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正伟、吴洪成、岳程楠等。
教育近代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74895篇
占比:99.96%
总计:575101篇
教育近代化
-研究学者
- 刘正伟
- 吴洪成
- 岳程楠
- 张羽琼
- 方家峰
- 苏全有
- 伍春辉
- 兰凯
- 刘莉莉
- 商丽浩
- 孙岩
- 孙明堂
- 康云峰
- 张尤军
- 张彬
- 张江波
- 张立胜
- 徐静玉
- 李涛
- 李红
- 杨文海
- 游晶晶
- 王星
- 王钊
- 田正平
- 罗玉明
- 肖芳林
- 臧泽峰
- 董剑云
- 蔡铁权
- 郭伟
- 陈天涯
- 陈家顺
- 鞠玉华
- 万琼华
- 严加红
- 严莹
- 严金波
- 乔志强
- 于洪波
- 于辉
- 代华
- 侯昂妤
- 关立丹1
- 冯叶
- 刘丽
- 刘亚玲
- 刘军
- 刘宇
- 刘敬文
-
-
詹昊扬
-
-
摘要:
潮汕地区是传统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在晚近数十年里,当地兴起了一场教育改革,新式学堂逐渐取代了传统书院,包括教会学校、官办学堂、民办和侨办学堂。
-
-
赖艺升
-
-
摘要:
“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范重点课题,一直备受关注。本课题将以广西合浦廉州中学在近代的发展为研究基点,探索及整合广西北海市教育近代化的推进过程,拓展区域教育近代化的研究。
-
-
朱华;
黄柳
-
-
摘要:
随着清末新学制的推行,汉译外国历史教科书成为潮流,其中尤以日本历史教科书最受欢迎。大量汉译日本历史教科书涌入中国,对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发展以及国人自编历史教科书高潮的出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式教科书中引入诸多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政治观念,进一步推动国人的思想解放;汉译、自编历史教科书均采用西方史学新体例,推动了新史学在中国的发展。汉译日本历史教科书在中国近代历史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
-
吴月
-
-
摘要:
晚晴时期经过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中国近代教育有所发展,但是并未形成严格的体系,而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则是形成了一套影响深远的教育体系。虽然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是清政府迫于当时的内外压力而不得不进行的,在其深度和力度上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促进了中国教育全面近代化。
-
-
田晨旭;
肖守库
-
-
摘要:
就清末民初直隶省束鹿县传统教育的转型、近代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以及近代教育的特点等问题略作梳理与探研,认为束鹿县教育近代化是直隶地区新式教育发展的缩影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为当地培养了大批新式知识分子,并为当地巩固教育近代化成果和推动近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
梁艳玲
-
-
摘要:
吴汝纶是晚清学者、教育家,为推动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吴汝纶在担任地方官员期间筹经费、延名师,着力经划书院.他在主持莲池书院时期对书院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虽然吴汝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脱胎于传统教育,始终重视传统经学,但他对传统教育的不足和学习西学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在书院内开设英文学习班和东文学堂就是他推行近代教育的早期尝试.吴汝纶的这种转变在晚清这个社会制度转型期非常具有典型性,其力行的书院改革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
-
-
-
成方圆
-
-
摘要:
经元善是晚清著名企业家、慈善家,也是新式教育的积极践行者。长期从事洋务事业使他逐渐认识到新式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以学校教育为起点,创办了各种新式学堂培养人才。此外,他还意识到要想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必须加强社会教育,故而设立了劝善看报会、选报馆。经元善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转型,也对当代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定借鉴。
-
-
陈慧萍
-
-
摘要:
伴随着新学堂的逐渐推广,学堂课程设置基本做到了政府规定,但具体授课情况尤其是西学却并不乐观.教材规范化经历了个人捐助、教员自编、省府统一编写等三个阶段,教材逐渐走向统一与标准.纵向考察教材、课程设置的趋势为同一和统一.同时,无论是学生的招收或是考核都呈现了明显的新旧过渡的特点.总体而言,新式学堂在具体运行、操作的过程中,呈现越来越规范的趋势,新式学堂办学逐渐走向规范化与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