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教育脱贫

教育脱贫

教育脱贫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4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农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4篇、专利文献18885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中国民族教育、四川教育、山西教育:高中文科版等; 教育脱贫的相关文献由228位作者贡献,包括史志乐、张琦、蔡连玉等。

教育脱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4 占比:1.33%

专利文献>

论文:18885 占比:98.67%

总计:19139篇

教育脱贫—发文趋势图

教育脱贫

-研究学者

  • 史志乐
  • 张琦
  • 蔡连玉
  • 刘佳
  • 宁爽
  • 张义红
  • 张盛蓉
  • 徐万山
  • 时松
  • 李恒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鸿俊; 王圣戎; 谢鑫
    • 摘要: 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学院五年来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针对受帮扶地区在脱贫后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职业院校优势和受帮扶地区特点,紧紧围绕义务教育、学历教育、技能培训三个方面,提出了建立以“教育脱贫”为核心的新时期高职院校精准帮扶措施,以助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 殷勇鹏
    • 摘要: 对扎实推进教育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进行讨论。要认真学习教育扶贫战略思想,具备优先教育脱贫工作的意识,加大教育脱贫工作的整合力度,形成整体效应,具有精准扶贫的意识。要找到重点,准确聚焦,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目标精准、扶贫内容精准、扶贫方法精准、考核评价机制精准、扶贫保障精准。要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条件,加强对教育项目资金统筹整合的监管力度,结合教育项目对相关人员进行检查,并定期开展教育项目的推进会议,确保教育项目可以顺利进行。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对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来说意义重大,具有光荣的使命,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全力促进教育脱贫工作的落实。
    • 祁心悦; 刘嘉郁; 华芳楚楚; 师文清
    • 摘要: 对互联网时代下线上教育推动教育脱贫进行研究。教育行业于互联网时代下已具备质变的力量,受市场青睐,有政策倾斜和技术支持。短期化、低效化、短缺化是目前教育扶贫面临的“三化”问题。根据线上教育平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优化思路。“高校+企业”发挥线上教育优势推动教育脱贫,做到统一学习平台,实现资源整合;宏观微观双重,教育帮扶精准化;建立学生个人档案,设计平台教学模块。高校和线上教育平台需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社会责任,促进教育欠发达地区学子个人素养的全面提高,最终实现教育脱贫和全国教育资源的动态平衡发展。
    • 张衡; 刘子国
    • 摘要: 为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做好脱贫攻坚,江油市创新对口帮扶布拖县脱贫攻坚工作,采取组团式帮扶的模式,促进了教育脱贫工作扎实、深入地推进。本文以帮扶布拖中学为例,探讨管理团队组团式帮扶在助力教育脱贫的方向、机制、实践、质量、文化、队伍、底线、未来等方面的内在价值和实践智慧。
    • 彭妮娅; 李永明
    • 摘要: 对西南边境M市教育投入和居民收入实证分析的六大特点表明,教育具有在贫困地区扶贫脱贫、促进共同富裕的功效,且在各因素中占比较大,投入和发展教育是农村地区增加收入、促进富裕的重要方式,也是脱贫后实现乡村振兴和经济持续长效发展的有力手段。脱贫攻坚战收官后,要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要全面认识时代特征,分析教育发展环境,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实现教育扶贫到教育致富的深入推进,保持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长效动能。
    • 柳建坤; 靳慧泉; 石一琦
    • 摘要: 家庭贫困是诱发教育贫困风险、制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厘清家庭贫困对少年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约束条件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少年儿童主观自评的家庭贫困会对其学业表现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家庭教育投资和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是家庭贫困影响少年儿童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文章提出以下建议:财政补贴做到精准投放和政策的适当倾斜;脱贫地区的学校要关注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重点帮助相对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确保教育扶贫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和有效性;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脱贫地区教育办学等。
    • 陈富祥
    • 摘要: 在后教育脱贫时期,巩固扩展教育脱贫成果与乡村教育振兴政策交汇衔接是当前政策和研究的重心,文章通过对教育脱贫以来的政策话语研究范式的述评,讨论了以往研究范式和话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外有关教育脱贫和乡村教育振兴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了话语内涵的转移和理论阐释的价值,研究范式的转换和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视野,话语内涵和导向的调整调适等研究范式的转换和内涵侧重点转移的研究思考。
    • 摘要: 教育既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也是斩断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镇安县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体部署,把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双轮驱动”,创新推行“三三”机制,着力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 李婷
    • 摘要: 资助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 之一,注重培养高校受助学生诚实守信、敢于担当、自立自强、知恩感恩的良好品质,助力教育脱贫。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代精准资助的时代背景、现有举措以及当前遇到的困境,深挖问题本质,紧密围绕资助工作核心,将“红船精神”融入资助育人工作,从源头上解决受助学生“等、靠、帮”的思想,探索"帮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路径,进一步实现高校资助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 危登林
    • 摘要: 在现今的教育贫困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层面的硬实力,一个是意识层面的软实力。对于每一个教师的我们来说就是要让自己真正意识到自己现在已经处于“专业技术贫困”中,我们要寻求新的可实施的途径来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来创新我们教育教学的模式,才能摆脱我们现在的“专业技术贫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