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治人

政治人

政治人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伦理学(道德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专利文献260249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求实、湖湘论坛等; 政治人的相关文献由193位作者贡献,包括董明、吴礼权、周瑞金等。

政治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4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260249 占比:99.93%

总计:260433篇

政治人—发文趋势图

政治人

-研究学者

  • 董明
  • 吴礼权
  • 周瑞金
  • 张伟
  • 曹娜
  • 杨嵘均
  • 王东强
  • 王德军
  • 王振海
  • 王真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沈杏培
    • 摘要: 王蒙《青春万岁》(1953年)至《笑的风》(2020年)之间的小说写作,清晰地存在着一个关于人的“被缚”与“脱缚”的精神脉络,由郑波、林震、钟亦成、张思远、钱文、倪吾诚、青狐、苏尔葆、傅大成等构成的人物形象序列,隐含着由“政治人”到“自由人”的形象谱系历时性变迁,而在价值层面体现了由革命伦理和政治伦理本位向个体伦理和自由伦理的转化。王蒙式的“政治人”是一种单向度的人格类型,隐含了政治同化与自由冲动、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尖锐对立。近作《生死恋》和《笑的风》中的苏尔葆、傅大成所代表的对自由执倔渴望并决绝行动的“自由人”,建构出了新的“人学”话语和新的价值向度。通过“自由人”的婚姻变故和人生悲喜剧,王蒙探讨了自由的代价、边界和困境„论文重在考察“政治人”到“自由人”的历时性转变过程,以及两类人格各自的文化特征与内在危机。
    • 吴礼权
    • 摘要: 修辞是人类交际活动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只要是思维正常的人,都会为实现达意传情效果最大化而在语言文字经营上进行力所能及的努力.从修辞实践的历史看,修辞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日常修辞,二是政治修辞.日常修辞的研究,自古有之,历史悠久.政治修辞的研究,也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西方学术界.中国学术界在此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政治修辞"概念的使用上也不够严格,因而有关政治修辞文本的分析就缺乏鲜明的学术性与一定的理论深度.为此,亟需"以语言为本位",基于语言表达的视角对"修辞"与"政治修辞"两个基本概念进行严格界定.唯有如此,政治修辞学的研究在中国才有坚实的学术基础,政治修辞学的理论体系才有可能建立起来.
    • 吴礼权
    • 摘要: 修辞是人类交际活动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只要是思维正常的人,都会为实现达意传情效果最大化而在语言文字经营上进行力所能及的努力。从修辞实践的历史看,修辞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日常修辞,二是政治修辞。日常修辞的研究,自古有之,历史悠久。政治修辞的研究,也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西方学术界。中国学术界在此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政治修辞”概念的使用上也不够严格,因而有关政治修辞文本的分析就缺乏鲜明的学术性与一定的理论深度。为此,亟需“以语言为本位”,基于语言表达的视角对“修辞”与“政治修辞”两个基本概念进行严格界定。唯有如此,政治修辞学的研究在中国才有坚实的学术基础,政治修辞学的理论体系才有可能建立起来。
    • 王真真
    • 摘要: 当代美国大学教师经历了政治主导时代的政府干预和规训,在“不忠运动”和联邦学术资助下逐渐屈从于“政治人”身份,后经美国营利性大学持续发展的影响和消费主义的洗礼,逐渐在功利性社会的建构中凸显出“经济人”身份.公众信任危机和学术专业主义使大学教师丧失公共话语权和文化的立法者身份,成为学术技术官僚.随着时代精神的改变,后现代主义思潮、反智主义兴起,学术自由遭到严重威胁,大学教师的“学术人”身份逐渐式微.
    • 王帅; 周海玲
    • 摘要: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国家意识形态的相关机构与大学生群体的双边互动活动.当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政治认知明晰与模糊并存,并具有被动性、片面性和理想化特征;政治情感起伏易变,关心与冷漠兼具,时而狂热,时而冷漠;政治参与向功利化、务实化转变,为典型的利益驱动型政治参与.将大学生培育成健全、理性的政治人,既要借助学校系统化的安排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责任心与社会管理能力,又要发挥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有利于推动政治发展的政治文化.
    • 王帅1; 周海玲1
    • 摘要: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国家意识形态的相关机构与大学生群体的双边互动活动。当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政治认知明晰与模糊并存,并具有被动性、片面性和理想化特征;政治情感起伏易变,关心与冷漠兼具,时而狂热,时而冷漠;政治参与向功利化、务实化转变,为典型的利益驱动型政治参与。将大学生培育成健全、理性的政治人,既要借助学校系统化的安排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责任心与社会管理能力,又要发挥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有利于推动政治发展的政治文化。
  • 9. 伦理学:经济人与政治人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 强以华
    • 摘要: 在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人"遭到伦理学界的质疑和批评之后,罗尔斯又提出了"政治人"的概念.其实,无论是提出经济人的经济学家还是提出政治人的罗尔斯,他们都把人性看成是综合的人性,并且认为经济人或政治人只是综合人性的一个方面(因素),他们只是想从综合人性的一个方面合乎逻辑地建构自己的经济学说或政治学说.伦理学界纠缠于经济人(从逻辑上说政治人现象也是一样)之具体的人性内容和可能性而对经济人的质疑与批评是一种囿于伦理学传统视野的做法,若要换一种新的视野,我们就会发现经济人、政治人现象的出现乃是现代社会发展向伦理学提出的新的挑战,正确地对待这一现象既会丰富伦理学的人性理论,也会丰富伦理学道德主体的理论.
    • 杨天保
    • 摘要: 在政治学"本土化"发展视域下,中国高校政治学专业教学改革有得有失:一是大力整治教材,知识重组日趋开放,但"知识本位"理念膨胀,限定了能力、信仰等相关指标的合理表达.二是智性化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其偏执于"政府本位"的逻辑起点,忽视了东方型"国家—社会"的双本位需求,亟待探索一种"降落民间"的新范式.三是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初步实现贯通,但追求世俗化的劳动力价值,扼制了"政治人"的意义呈现.因此,亟需传承和发展东方"以文化人"的智慧策略,彰显本土人才的人文基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