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9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5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561306篇;相关期刊799种,包括辽宁行政学院学报、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二届台湾研究博士生论坛、第九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北京大学2012政治学行政学博士论坛暨国家的治理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等;政治社会化的相关文献由1520位作者贡献,包括匡和平、苗红娜、廖丽丽等。

政治社会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85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61306 占比:99.73%

总计:562799篇

政治社会化—发文趋势图

政治社会化

-研究学者

  • 匡和平
  • 苗红娜
  • 廖丽丽
  • 华宇
  • 杨亚非
  • 季乃礼
  • 鹿军
  • 程颖
  • 赵渭荣
  • 金家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时新; 周思齐
    • 摘要: 建国初期,农村媒体几为空白,报纸发行少而不畅,不识字者众。为了增强农民对执政党和新的社会制度的政治认同,塑造社会主义建设者,1950年代初,中央将收音机和广播喇叭推向农村,而农民对农村广播网建设给予了全力的支持。农村广播网从广播收音网到有线广播网的“提级换轨”,虽有技术进步等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中央加强政治教育的考量。农村广播网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发挥和宣传地方化塑造了农民新的政治人格。
    • 赵彩; 曲美艳; 麻超
    • 摘要: 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少先队教育面临的三个时代课题,为推动少先队教育改革与时俱进,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下,本文基于近十年相关文本政策进行分析,以光荣感教育、政治社会化、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为主线,探究其发展规律并做出阶段性总结,对少先队时代课题的破解提出做好家、校、社光荣感教育的衔接;促进队员政治社会化的培养;树立辅导员内部自觉发展意识等建议,力图为今后少先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
    • 边荣仙; 马晓亮
    • 摘要: 在网络时代下,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平台、新领域。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出现了一些积极表现,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极表现: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容易受到群体影响、多元的政治文化传播造成大学生对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同危机、在现实中政治参与能力不足等。究其原因主要有:网络自身所具有的负面特征、我国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不够、大学生自身政治素养不高、网络时代下社会各方面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引导力度有待加强。因此,我们应从优化网络资源、完善网络监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引导大学生理性政治参与这四个方面来推进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 唐荣德; 谭铝旦
    • 摘要: 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是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进而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必要过程与内容。少年儿童处于政治社会化启蒙时期,也是为进一步的政治社会化奠定基础的时期。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对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产生着双重影响。一方面,新媒体丰富了少年儿童政治认知的渠道,促进了少年儿童政治情感的形成,扩大了少年儿童政治参与的途径;另一方面,新媒体可能会加剧少年儿童政治认知的复杂性,增加少年儿童同伴群体正确认同的难度,弱化少年儿童政治教育的成效。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促进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有必要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面采取措施。宏观层面上要加强党和国家对新媒体的领导与管理,中观层面上要促使教育系统积极创建教育类的新媒体阵地,微观层面上要在教育活动中加强对新媒体的运用与监督。
    • 王慧
    • 摘要: “党的领导”相关内容如何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文件从价值导向、认知规律、整体设计和育人目标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其中,明确价值立场,符合思想引领特性;明确教育对象,符合认知发展规律;加强整体设计,注重全局统筹与学段学科的衔接性;强化育人目标,注重教育目标与活动过程的实效性。
    • 郝敏杰; 张永利; 郭明; 刘友昊
    • 摘要: 网络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的政治环境,重塑着当代大学生政治信息传播模式与政治社会化进程。基于此,要正确对待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积极从完善网络立法监督、提升教师队伍的媒介素养、培养大学生道德自律能力等方面着手,强化网络环境的积极作用,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正向发展创造条件。
    • 张文风
    • 摘要: 社交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解构了传统政治社会化范式,在构建虚拟政治教化场域、拓展政治传播和政治参与渠道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治认知的混乱,亦与现实中青年政治运动相互刺激、双向诱导。社交媒体环境下青年政治社会化所面临问题的破解,需要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社交媒体平台,实现主流舆论在不同媒体之间相互沟通;遵循社交媒体政治传播规律,夯实青年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做好媒介素养教育,培养青年群体健康理性的媒介批评能力。
    • 樊倩倩
    • 摘要: 以大学生这个特定群体为主要对象,从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概念、途径和内容的分析入手,深刻分析了依托“学习强国”平台助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契合性、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特点和“学习强国”平台的独特优势充分说明了依托“学习强国”平台助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可行性,进而思考了依托“学习强国”平台助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策略选择。
    • 张俊杰
    • 摘要: 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提高课程育人效果是当前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目的、对象和内容上密切相关,分析和把握两者关联性,借鉴政治社会化理论成果和有效做法,从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优化外部环境等环节入手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从而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实效性。
    • 刘振琳
    • 摘要: 基于政治社会化过程的理论框架,可见红色文化在宏观上发挥着制造文化场域、建立意识形态领导权功能;在微观上发挥着引领个体价值取向、规范约束个体行为功能。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面临着政治社会转型带来的“内生性挑战”、全球化带来的“外部性挑战”和互联网新媒体带来的“不稳定性挑战”。建设文化强国、更好实现红色文化的政治社会化功能,需要以制度体系保证红色文化的功能作用发挥、以人民立场厚植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推动红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奠定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思想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