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隔离症
支气管肺隔离症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专利文献141728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等;
支气管肺隔离症的相关文献由522位作者贡献,包括董志明、曾骐、张娜等。
支气管肺隔离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1728篇
占比:99.90%
总计:141865篇
支气管肺隔离症
-研究学者
- 董志明
- 曾骐
- 张娜
- 韩帮成
- 韩长利
- 于洁
- 付兆君
- 刘军
- 刘威
- 刘进康
- 周飞
- 夏宇
- 崔丽
- 张旭
- 张泽坤
- 张铁钢
- 彭振鹏
- 徐先荣
- 曾纪珍
- 李文军
- 李莉
- 杨有优
- 杨迎
- 王思云
- 王霁朏
- 聂永康
- 蔡爱露
- 蔡祖龙
- 谢红波
- 赵绍宏
- 邢宁
- 陈诚豪
- 丁伟
- 丁伯应
- 丁同文
- 丁玉庚
- 严佳虞
- 严冬
- 乔英
- 于正伦
- 于群
- 任迎春
- 伍筱梅
- 何乐健
- 何宝明
- 何雪威
- 余守强
- 余岚
- 俞劲
- 俞福华
-
-
王添平;
凌蕾;
王珏;
张鹤;
周清;
陆澄秋;
张玲;
张国福
-
-
摘要:
目的:探讨通过产前磁共振检查测量肺部肿块体积与头围的比值(CVR)对胎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9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前检查诊断为胎儿肺囊腺瘤样畸形(CCAM)与支气管肺隔离症(BPS)的35例病例,均在B超检查发现胎儿肺部肿块后一周之内行磁共振检查,使用ITK-SNAP软件逐层手工绘制磁共振上的肺部肿块分割图,通过三维重建,计算胎儿肺部肿块的体积,测量胎儿头围,并计算CVR,将病例分为CVR<2.0组及CVR≥2.0组。根据胎儿妊娠结局及出生后的健康状况将其定义为预后良好(无呼吸系统症状或轻度呼吸障碍,无需临床干预)及预后不良(有呼吸系统症状,需要临床干预,或出现与肺部肿块有关的围产期死亡)。结果:所有35例病例中,29例CVR<2.0,均预后良好;6例CVR≥2.0,其中4例预后良好,1例孕晚期出现胎儿水肿而选择引产,1例胎儿出生后肺功能差。两组之间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产前磁共振检查对胎儿肺部肿块的定量分析,可作为评估胎儿发育情况的可靠影像学指标。
-
-
郝雅静;
陈小龙;
蔡怀卿;
李佳;
康郁林;
黄文彦;
沈立;
张儒舫
-
-
摘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以及高脂血症。受脂质代谢紊乱、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容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机体的凝血系统、抗纤溶系统失衡,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并发血液栓塞性疾病,如不及时处理后果往往非常严重。本研究报道1例5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患儿因肺部感染入院,确诊为肺隔离症后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50 h经血管B超诊断为髂外动脉多发血栓,后经积极溶栓治疗痊愈出院。本文总结本例治疗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为肾病综合征患儿行胸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提供参考。
-
-
德文洁;
胡蓉;
周慧丽;
曾倩倩
-
-
摘要:
目的评价心脏纵隔移位角(CMSA)用于预测肺部肿块胎儿围产期不良结局的价值。方法基于产前超声声像图测量并计算52胎肺部肿块胎儿的CMSA及其与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的体积比(CVR);比较不同结局及有、无水肿胎儿CMSA和CVR测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CMSA与CVR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CMSA和CVR预测肺部肿块胎儿转归的效能,并以DeLong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不良结局胎儿的CMSA及CVR均大于结局良好者(P均<0.05)。水肿胎儿CMSA及CVR均大于无水肿者(P均<0.05)。CMSA与CVR呈正相关(r=0.78,P<0.05)。以CMSA、CVR预测胎儿不良结局的AUC分别为0.92及0.99,敏感度分别为82.00%及100%,特异度分别为90.00%及95.00%;二者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4,P=0.13)。结论CMSA可用于预测肺部肿块胎儿围产期结局,其价值与CVR相当。
-
-
刘鼎义;
曾骐;
张娜;
陈诚豪;
于洁;
严冬;
徐长琪;
张谦;
张旭
-
-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前肠畸形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00年10月至2019年6月共17例支气管肺前肠畸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范围为2个月至11岁,平均年龄为3.22岁.临床表现包括咳嗽14例、进食后呛咳8例、发热5例、胸痛1例、咯血1例.17例患儿行增强CT检查均发现隔离肺,其中右下隔离肺8例、左下隔离肺7例、左上隔离肺1例、右颈部隔离肺1例;肺内隔离肺13例,肺外隔离肺4例.所有患儿中,11例为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1例为超声检查发现,5例为术中发现隔离肺与胃或食管异常通道;其中隔离肺与下段食管瘘13例,隔离肺与上段食管瘘2例,隔离肺与胃瘘2例.结果 支气管肺前肠畸形患儿的分类为Ⅲ型14例、Ⅱ型2例、ⅠB型1例.1例患儿确诊后未在我院继续治疗,余16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胸腔镜手术6例,开胸手术9例,颈部手术1例;对肺内隔离肺行肺叶切除8例,对肺外隔离肺行肺叶切除4例,因肺发育不良行全肺切除3例,肺内隔离肺行肺叶楔形切除1例.手术中出血量范围为2~60 ml,手术时间范围为50~200 min.术后出现重症肺炎而放弃治疗1例;术后出现食管瘘1例;14例术后无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 手术前早期、准确的诊断,对于支气管肺前肠畸形手术方式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
-
赵家宁;
张欲翔;
董倩;
桑辉;
张平;
张泽坤
-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4例肺隔离症患者,根据隔离肺组织供血动脉的来源分为胸主动脉供血组与腹主动脉供血组,对比分析2组肺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结果:24例中,21例病变呈软组织密度,2例呈囊实性改变,1例呈粗大血管样改变.16例肺隔离症供血来自胸主动脉(男女比例为1:7);8例来自腹主动脉(男女比例为1:1).7例有2支供血动脉,均来自胸主动脉.胸主动脉供血组87.5%(14/16)的病灶位于左肺下叶,平均体积(39.9±28.2)cm3;腹主动脉供血组62.5%(5/8)的病灶位于右肺下叶,平均体积(154.8±68.0)cm3,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主动脉供血组病灶供血动脉平均直径(7.0±2.7)mm,平均长度(44.6±10.9)mm;腹主动脉供血组供血动脉平均直径(3.2±0.5)mm,平均长度(108.8±33.1)mm,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隔离症病灶的大小及分布均与供血血管来源有关,不同供血来源的供血动脉长度和直径也存在差异.
-
-
王敏;
赵滨;
王春祥
-
-
摘要:
cqvip:1病例简介男,5个月。主诉:产前发现纵隔囊性肿物。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2.5 mg/L,白细胞6.16×10^(9)/L。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冠状位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图像示:右侧后上纵隔无强化囊性包块,考虑前肠囊肿;其右前方软组织密度影伴明显强化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提示肺隔离症(图1A~D)。
-
-
李莉;
杨琴;
王元祥;
禹定乐;
陈杰华;
王文建
-
-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儿童肺隔离症并扭转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20年11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例肺隔离症并扭转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胸腔B超、胸部增强CT、病理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4例患儿中,男女各2例,年龄分别为3岁8个月、6岁9个月、7岁5个月、10岁.4例患儿均为叶外型,左侧2例,右侧2例,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后伴有胸痛2例,发热2例,气促喘息1例;4例行胸腔彩超均显示胸腔内软组织团块影,其中2例中量胸腔积液,2例少量胸腔积液,4例行胸部增强CT均显示不强化或轻度强化的软组织团块影,供血动脉显示不清;病理结果均显示肺隔离症并出血坏死;4例均行胸腔镜手术,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儿童肺隔离症并扭转常以腹痛为首发或主要症状,伴或不伴胸痛,胸腔超声和CT见胸腔内软组织密度团块影,增强时团块不强化或轻度强化,供血动脉显示不清,手术治疗效果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