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3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2438篇;相关期刊186种,包括当代劳模、婚育与健康、健康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二〇〇七年上海公共卫生国际研讨会等;接触传播的相关文献由422位作者贡献,包括卢黎明、周翊、尹飞飞等。
接触传播—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2438篇
占比:99.73%
总计:82661篇
接触传播
-研究学者
- 卢黎明
- 周翊
- 尹飞飞
- 戴子森
- 朱羽萌
- 滕磊
- 王华林
- 王立祥
- 胡志红
- 蒋丽芳
- 蒋春芳
- 袁勤芬
- 邓菲
- 钱军
- A.G.Harmsen
- J S Weese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
- 于利凌
- 于品
- 于成山
- 于晓艳
- 于绍华
- 于虹
- 仓决卓嘎
- 代永芹
- 任海燕
- 何在思
- 何文英
- 何黎
- 倪文妍
- 傅小红
- 傅忠燕
- 冯子
- 凌莉
- 凌锋
- 刘伟
- 刘伟光
- 刘保鹏
- 刘军昌
- 刘坤
- 刘婵
- 刘宏旭
- 刘恩晓
- 刘明
- 刘明礼
- 刘星纯
- 刘晓峰
- 刘晓林
- 刘林娜
-
-
钱军
-
-
摘要:
眼下多地疫情散发,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坚守住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必须按照“疫情要控住”的要求,时刻绷紧防疫之弦。儿童作为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家长要对其格外重视,并采取防护措施,以减少儿童被感染的风险。儿童被感染的主要途径。一是呼吸道传播。阳性感染者通过打喷嚏、咳嗽或交谈等方式,在空气中释放含有病毒的飞沫或气溶胶微粒,健康儿童吸人后就可能被感染。二是接触传播。
-
-
-
岑晨
-
-
摘要:
脚气,本质上是一种真菌感染,专业称呼为足癣,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感染引起。足癣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用手搔抓患癣部位或与患者共用鞋袜、手套、浴巾、脚盆等为主要传播途径。真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因此足癣在夏季多发,公共浴室、游泳池、健身房、酒店等共用没有清洗消毒的拖鞋都可以成为真菌的传播媒介。汗脚、穿不透气的鞋子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足癣。
-
-
-
-
摘要:
湖南省疾控中心提醒:新春佳节期间,我省正值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监测发现,消停了大半年的流感病毒近期检测阳性率不断升高,如何避免中招?市民需要注意5个方面。流感是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或人与被病毒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为急起高热、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身体疼痛、寒颤、疲乏等。此外,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
-
-
周子涵
-
-
摘要:
接触传播是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人们在扔垃圾时易触碰垃圾桶盖,如果一个感染新冠病毒的人触摸了盖子,另一个人紧接着再去触摸就有可能被传染。我在学习Scratch程序设计、CUBIC控制器、直流电机、超声波传感器等之后,想利用它们制作一种不需要接触就能打开盖子的垃圾桶。
-
-
傅忠燕;
赵梦娇;
张华宁;
张淑;
刘晓林;
孙文魁;
寇增强
-
-
摘要:
目的 分析2021年山东省某小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流行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疾病的流行情况,采集水样本、典型病例的粪便或呕吐物、密切接触者的肛拭子标本进行胃肠炎病毒检测,对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搜索到病例69例(9例为小区内幼儿园儿童,60例为社区居民),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76.81%),腹泻(69.57%).0~5岁儿童罹患率最高(21.18%).17份病例标本和2份密切接触者标本GⅡ组诺如病毒阳性,基因型均为GⅡ.4[P16].结论 本次事件是由GⅡ.4[P16]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是由患病儿童呕吐物造成环境污染,社区人员密切接触导致,及时识别和妥善处置是疫情防控的关键.
-
-
常文燕;
陈晓兵;
李烨;
何文英;
林陶玉
-
-
摘要: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患者陪护人员手部与患者、环境表面及陪护人员自身的接触行为.方法 2019年3月-2020年7月对2所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MDRO感染患者的陪护人员进行直接观察.由训练有素的观察员使用自行设计的观察量表记录陪护人员手部与患者、环境表面及其自身的接触情况和频次.结果 陪护人员最常接触的为患者(89.82%),其次为近患者区(88.94%).陪护人员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包括床栏(80.09%)和床面(68.58%).陪护人员自我接触时触摸口罩和躯干的比率分别为46.02%、36.73%.陪护人员手部与环境表面总接触频次在不同科室存在差异,内科的接触频次高于外科(P<0.05).陪护人员手部与患者接触频次在不同陪护时段有差异,治疗护理高峰期、探访时段的患者接触频次高于晨晚间护理时段(P<0.05).结论 陪护人员在为MDRO感染患者提供照护时,频繁与患者、环境表面及自身接触,可能导致MDRO感染的传播.
-
-
-
-
摘要: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已造成超过1亿人感染,对全球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该病病原体SARS-Co V-2病毒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气溶胶或接触传播。病毒在环境中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病毒传播的效率,其中温度是影响病毒稳定性重要的环境因素。为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新冠疫情攻关团队开展研究,检测了SARS-Co V-2病毒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为采取有效措施防控SARS-Co V-2传播提供了明确信息。
-
-
刘爱兵;
李荷明;
叶晓聪;
刘福坤;
卢艳芬
-
-
摘要:
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及接触传播,传染性较强,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群众多存在担忧、焦虑及恐慌等消极情绪。相关研究指出,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后短时间内,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若在1个月时间内未消退,将发展为创伤性应激障碍^([1])。因此,在疫情防控阶段,采取心理评估方式对求助者开展心理疏导,了解影响精神障碍原因,并做好相应因对措施,对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
李明珍
-
-
摘要:
引言:新冠肺炎首个病例始于湖北武汉,但在短短二个月内波及全国乃至全世界,疫情防疫狙击战站已被打响。全民族人们应积极参与到这场战役中,自觉树立自我防控意识,加强自我防控措施的使用,尽管不能前往武汉支援,但是力争响应防疫部门作出的提议,管理好自己,做到不给国家添麻烦,减少患病、染病的风险,齐心协力,早日将新冠肺炎确诊率、疑似率及死亡率降到零。1、新冠肺炎的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为“新冠肺炎”,具体是指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肺炎。当下,新冠肺炎正处于早期迅速变化阶段。历经诸多学者的不懈努力,当下我国已经公布诱导新冠肺炎的新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其将会为诊断试剂的开发、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较大帮助。有卫生防疫专家指出,新冠肺炎的传统途径以直接传播、气溶胶以及接触传播为主。
-
-
钟培松;
王韶华;
陈时千;
徐真
- 《二〇〇七年上海公共卫生国际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2006年嘉定区一起由诺瓦克病毒引起的福利院胃肠炎暴发疫情的特征及其原因。rn 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对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瓦克病毒核酸。rn 结果:该起疫情共报告病例53例,52例集中在1号楼,1号楼的罹患率为24.41%,在7份病人标本中3份检出诺瓦克病毒核酸阳性。rn 结论:本次胃肠炎暴发疫情是由诺瓦克病毒引起,传播途径为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