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现场流行病学

现场流行病学

现场流行病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02061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应用预防医学、疾病监测、江苏预防医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会议、2008年我国预防医学的现状与发展新观念专题研讨会、二〇〇七年上海公共卫生国际研讨会等;现场流行病学的相关文献由41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顺祥、曾光、刘勇等。

现场流行病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2061 占比:99.88%

总计:102188篇

现场流行病学—发文趋势图

现场流行病学

-研究学者

  • 张顺祥
  • 曾光
  • 刘勇
  • 张丽娟
  • 蒋丽娟
  • 雷杰
  • 亚里昆·买买提依明
  • 付建光
  • 何静
  • 侯岩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武笑楚; 张天瑶; 邓一平; 王利; 高艳玲; 佘滟; 董碧蓉
    • 摘要: 队列研究是循证医学中证据等级较高的研究方法之一,一项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可较好地呈现疾病的过程性指标和结局性指标。围绕自然人群开展的队列研究,因样本人群依从性低、迁移性高和主观健康意识等诸多因素,从而造成随访难度大、脱落率高等问题。本文结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研前瞻性人群队列构建与随访既往经验,旨在总结归纳队列研究中现场流行病学数据采集的落地模式与切入点,提出队列流调可执行和操作的研究模式,供国内学者交流与讨论,为提高中国人群队列研究的持续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
    • 摘要: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围绕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交流经四年建设,学科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药理与毒理学入选ESI学科排名前1%学科。1.人才培养。以公共卫生岗位胜任力为指导的专业和课程培养体系取得突出成效。《环境卫生学》入选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现场流行病学》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课程获广西一流本科课程。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2项。
    • 曹宁; 高玉敏; 李海玲; 刘艳超
    • 摘要: 现场流行病学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强调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边调查边控制。而这种特殊性在传统教学中体现不足,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经验理解不深。文章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对实践性突出的知识点的理解,并且提升了部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胡琴; 张耀; 向颖; 邬娜; 贾潇岳; 袁志权; 陈峥; 夏婷婷; 马翔宇; 李亚斐
    • 摘要: 强化卫生防疫人员现场处置能力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手段。为应对目前现场流行病学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现场流行病学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将虚拟场景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虚拟场景中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事件处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现场流行病学实践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为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培训与演练中的高污染、高成本和高风险等问题提供参考。
    • 徐宁; 邬安琪; 何旭晴; 何晓雯; 胡诗尧; 黄涛
    • 摘要: 目的:描述分析一起入境人员长时间封闭空间旅行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长时间封闭空间旅行的新冠肺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这起入境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的传播过程进行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并同时采取公共卫生措施,分析疫情可能传播链。结果:该起入境人员新冠肺炎的聚集性疫情为一家四口一起回国,4人先后确诊新冠肺炎。4人均判为同飞机确诊病例0的密切接触者,在集中隔离点同一间房间隔离。病例1父亲,病例2母亲,病例3姐姐,病例4妹妹先后发病,且后面发病的病例均为前面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结论:长时间封闭空间旅途的密切接触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并造成聚集性疫情的重要原因。同时在执行隔离防控政策上应该严格遵守1人1间,对于需要陪同隔离应严格控制陪同隔离人员数量。
    • 亚里昆·买买提依明; 伍卫平; 侯岩岩; 王启国; 买买提江·艾力; 马木提江·吐尔逊
    • 摘要: 目的 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可能的流行因素,为制定和控制荒漠型黑热病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伽师县卧里托格拉克镇,按东、西、南、北、中,各方向选取2~3个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有病例报告的村作为调查范围,村报告病例作为病例组,按1:3比例在同村同组或相邻组选择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1岁、无黑热病史及黑热病临床症状或体征的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以研究对象家庭为单位,入户面对面询问调查对象父母、观察或测量调查区等方式收集野生动物或家畜、生活行为和环境为内容的调查问卷,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调查140名儿童,其中病例组35例,对照组105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户30 m周围畜圈羊(山羊)数量增加、调查户不使用驱蚊香/杀虫剂、不悬挂密闭帘子、30 m区域是荒漠环境、目标儿童在门庭露宿、不使用蚊帐是罹患黑热病的危险因素,调查户门庭与畜圈距离增加是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户30m周围畜圈羊(山羊)数量增加,目标儿童在门庭露宿是儿童罹患黑热病的危险因素,门庭与畜圈距离增加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荒漠型黑热病流行区居住地周围30 m范围内畜圈羊(山羊)数量,目标儿童夏天在门庭露宿行为,畜圈与门庭距离是目标儿童患黑热病的影响因素.
    • 贾改珍; 秦国民; 吕鹏; 杨慧君
    • 摘要: 目的:探讨探究式—小班化模式在现场流行病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对2017级公卫专业硕士1个小班10名学生进行探究式—小班化教学,采用非标准答案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探究式—小班化教学)学生的总评成绩高于对照组(2016级传统教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0,P<0.05).结论:探究式—小班化模式比较适合公卫专业硕士研究生现场流行病学的教学,其对培养研究生现场实践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 宋律; 侯赛; 杜金; 解茹; 李珊珊; 胡兴强
    • 摘要: 目的评价安徽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AFETP)效果,为项目发展提出合理建议。方法选取参加AFETP 1~5期的学员为调查对象,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学员基本人口学信息、对项目的整体评价、“八种能力”提升情况、课程内容掌握情况、培训前后年度工作业绩和对项目实施的未来展望,分析培训效果。结果发放调查问卷54份,回收有效问卷54份,问卷有效率为100.00%。对AFETP非常满意、比较满意48人,占88.89%;“八种能力”评价中,认为应急调查能力、疾病监测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有显著提高的人数最多,分别为33人、28人和27人,占61.11%、51.85%和50.00%。认为培训授课能力、演讲沟通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决策建议能力和救灾防病能力有一些提高的人数最多,分别为36人、34人、29人、36人和31人,占66.67%、62.96%、53.70%、66.67%和57.4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理论、数据统计软件的应用和暴发调查有显著提高的人数最多,分别为30人、27人和34人,占55.56%、50.00%和62.96%。培训前后学员工作业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ETP学员“八种能力”明显提升,总体工作水平得到提高,达到项目培训目标,但还需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操作和科研能力等培训。
    • 张雨桐
    • 摘要: 庚子年春节假期不同寻常,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病毒来袭》作为一本病毒科普读物,不仅能够让读者了解病毒,还能够提升读者对于流行病的风险素养。《病毒来袭》的作者内森·沃尔夫博士,本科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后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他长期投身于亚洲和非洲的丛林,追踪人类传染病起源,进行现场流行病学研究。
    • 李怡
    •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现场流行病学与疾病控制的因素.方法:选取某省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40名医护人员、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110名医护人员、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150名医护人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依据正交转轴法对因子进行分析,以便获得相应的统计结果 .结果:现场消毒能力与科学严谨的态度是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为重视的内容;科学严谨的态度与调查设计和应用能力是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为重视的内容;理论基础知识与沟通、协调能力是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为重视的内容.人员综合素质、仪器设备、人员学历与职称是影响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的主要因素.结论:不同级别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现场流行病学与疾病控制能力存在不同,需要对人员与仪器加强重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