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法律保护
投资者法律保护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1年内共计78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75499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证券法苑、法制与经济(中旬刊)、社会科学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16届中国财务学年会、第三届(2010)《中国金融评论》国际研讨会、第八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等;投资者法律保护的相关文献由9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莉、栾天虹、王建中等。
投资者法律保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75499篇
占比:99.98%
总计:375577篇
投资者法律保护
-研究学者
- 张莉
- 栾天虹
- 王建中
- 陈海声
- 周方召
- 毛淑珍
- 乐国林
- 于承杰
- 何健生
- 俞红海
- 刘志远
- 刘春雨
- 吕长江
- 李康
- 沈艺峰
- 潘鹏杰
- 肖成民
- 胡旭阳
- 胡继晔
- 裴杨
- 陈洁菡
- 于冬梅
- 余明桂
- 倪泽强
- 刘临玲
- 刘志强
- 刘林
- 刘桂恒
- 刘白兰
- 史晋川
- 吴世农
- 吴秋璟
- 周中胜
- 周云丽
- 周兵
- 周孝华
- 周晓苏
- 夏侯伟
- 宋文娟
- 宫玉松
- 尤丽丽
- 常笑
- 干胜道
- 应里孟
- 张春想
- 张曦
- 张树立
- 张璐璐
- 张继袖
- 张艳慧
-
-
李康;
刘春雨;
裴杨
-
-
摘要:
本文选取2010年~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在投资者法律保护机制下终极股东两权分离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终极股东两权分离与过度投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投资者法律保护机制对因终极股东两权分离而导致的过度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投资者法律保护所发挥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
-
李康;
刘春雨;
裴杨
-
-
摘要:
本文选取2010年~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在投资者法律保护机制下终极股东两权分离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终极股东两权分离与过度投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投资者法律保护机制对因终极股东两权分离而导致的过度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投资者法律保护所发挥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
-
黄玉双
-
-
摘要: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广受诟病,半强制分红监管政策虽提高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率但因存在“监管悖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现金分红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问题.通过研究股利利益侵占假说理论认为现金股利分配是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的一种方式,引导形成公司内部制衡、加强投资者法律保护是改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痼疾的有效路径之一.应当提高中小投资者决议前的参与、保障投资者现金分红决议异议的救济,通过投资者的法律保护解决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失衡问题.
-
-
张春想
-
-
摘要:
本文以2009年~2011年A股民营上市企业数据为基础,考察了在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为研究背景下投资者保护、审计意见对银行债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又讨论了出身背景不同,上述影响是否发生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对民营企业银行借款期限影响显著,在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高的地区,银行更倾向于提供短期借款.(2)在控制其他影响条件下,在投资者保护较差的地区,审计意见对银行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更强,并且这种影响在"草根"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
-
-
徐辉;
周兵;
周孝华
-
-
摘要:
研发投入平稳性与企业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密切相关,本文以创业板市场上普遍存在的IPO超募融资现象为切入点,并利用2009-2018年度创业板IPO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IPO超募资金对研发平滑的影响机理及其产品市场竞争效应.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存在研发平滑行为,且IPO超募资金对研发平滑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完善内部公司治理和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可以弱化IPO超募资金对研发平滑的抑制效应;IPO超募资金抑制研发平滑行为可能是通过诱发代理冲突和业绩下滑等潜在路径实现的;IPO超募资金会抑制研发平滑的产品市场竞争效应,且这一现象在高平滑企业中更显著.
-
-
张艳慧
-
-
摘要:
本文选择2011-2016年我国沪深两市主板上市企业为初始对象,对企业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与现金股利支付之间显著正相关,与股票股利支付之间显著负相关;盈余管理程度不同,企业选择的股利政策也是不同的,即盈余管理程度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显著负相关,与股票股利支付之间显著正相关;投资者法律保护削弱了盈余管理与股利政策之间的相关性。
-
-
李增福;
曾慜
-
-
摘要:
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的加强是否抑制了企业盈余管理?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两种盈余操控模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但两种模式却得出了完全迥异的结论,即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在降低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同时,提高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一结论仅存在于国有企业.本文的发现拓展了对资者法律保护与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也对投资者保护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夏侯伟
-
-
摘要:
法律与财务问题融合研究是当下理论研究的新型主题,它益于完善财务系统、理清法律与盈余管理、现金持有、CEO变更等一系列财务问题间的关系.国内诸多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财务与投资者法律保护间存在显著影响关系,但尚缺乏公司财务系统细化研究,目前主要聚焦于法律与经济发展间的宏观层面分析,鲜有研究法律与公司财务诸多细节的微观层面分析.本文试图在归纳、总结现有研究基础上,提出当下研究的争议点,并阐明未来的研究趋势.
-
-
常笑;
阳杰;
应里孟;
尤丽丽
-
-
摘要:
本文以2009-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终极所有权结构、投资者法律与审计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的分离度与审理质量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现金流量权与审计质量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的终极控制股东性质带来不同的审计质量,相较于国有公司,当终极控制股东为非国有公司时,其审计质量较低;投资者法律保护与审计质量之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当投资者法律保护的程度越高,审理质量也越高;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的分离度、投资者法律保护的交互项与审计质量之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增强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能够削弱两权的分离与审计质量的负相关.
-
-
高旭军
-
-
摘要: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推动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是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法律保护.然而,通过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法律制度进行比较,无论是书面性保护方面还是现实性保护方面,我国的投资者法律保护远未达到成熟资本市场应有的保护水平.因此,我国应对投资者法律保护机制进行改革,从多个方面强化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以保持国际竞争力,实现资本市场的国际化.
-
-
-
-
-
吕长江;
肖成民
- 《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以少数所有权控制结构(controlling minority structure)形成的最终控制人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LLSV模型的扩展,分析最终控制人在什么条件下会实施侵占少数股东利益的经济行为。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相对所有权和相对投资收益率是最终控制人实施利益侵占与否以及利益侵占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模型的分析结论与已有公司治理经验研究的发现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