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Ca(OH)2

Ca(OH)2

Ca(OH)2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建筑科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专利文献420493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实验教学与仪器、科学技术与工程、解剖学杂志等; Ca(OH)2的相关文献由480位作者贡献,包括石小田、YAN PeiYu、丁卫华等。

Ca(OH)2—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20493 占比:99.96%

总计:420676篇

Ca(OH)2—发文趋势图

Ca(OH)2

-研究学者

  • 石小田
  • YAN PeiYu
  • 丁卫华
  • 周小兵
  • 李庆繁
  • 李泽宇
  • 毕继诚
  • 王兴海
  • 胡国新
  • 陆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祥; 生亚琴
    • 摘要: 研究了反应条件(pH值和温度)对甲醛聚糖反应过程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反应过程中甲醛、多糖浓度和分子量(总糖和溶解性糖)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反应过程中溶液颜色变为黄色,颜色变化时多糖浓度达到最大。此时,甲醛去除率达99%以上,剩余甲醛浓度约1-2mg/L,多糖浓度达到最高点。蒽酮比色法和分子量分析显示颜色变化后,聚糖反应并未终止,多糖形态不断变化。另外,好氧批示生物测试分析显示,甲醛溶液的生化性随着聚糖反应时间的延长而持续改善,1天生物氧化对COD去除率可达50%,说明采用氢氧化钙催化聚糖反应改善甲醛废水的生化性是可行的。
    • 王涛; 李望; 朱晓波; 燕旭东
    • 摘要: 以Ca(OH)_(2)为脱碱剂水热浸出赤泥脱碱,考察了Ca(OH)_(2)掺量、反应温度、液固比对赤泥脱碱率的影响,同时对赤泥脱碱过程进行机理分析和浸出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Ca(OH)_(2)掺量为60%(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为250°C、液固比为8 mL/g的条件下,赤泥脱碱率可达到96.3%。Ca(OH)_(2)可有效脱除赤泥中的游离碱和结构碱,赤泥中的钙霞石和水钙铝榴石被分解,脱碱渣中新相铁钙榴石(水合的)是主要的衍射峰,并且赤铁矿的衍射峰明显减弱,方解石的衍射峰增强。该脱碱过程受固膜内扩散关键步骤控制,线性相关系数都大于0.97,特征常数n<1,表观活化能为5.20 kJ/mol。
    • 刘亚雄
    • 摘要: 粒径≤100 nm的纳米碳酸钙容易团聚,分散性不好,用于密封胶时具有挤出性能差、模量高等缺点,为了改进这些缺点,研究了石灰的活性度、石灰生浆氢氧化钙的粒径、碳化反应时不同的碳化率和补浆量等关键参数对立方体碳酸钙合成的影响。在石灰的活性度为330~350 mL、氢氧化钙浆料的平均粒径≤2µm、碳化率达30%~65%、补浆量为原浆的20%~50%的实验条件下,制备了亚微米级碳酸钙。并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对其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发现制备的碳酸钙呈立方体、粒径分布为100~400 nm、比表面积为10~15 m^(2)/g。将其应用于硅烷改性聚醚(MS)密封胶,具有挤出性大、强度高、伸长率高、模量低的优点,符合GB 14683—2017《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中低模量密封胶的标准。
    • 吴铁军; 范警卫; 章嗣福; 马明; 李志强
    • 摘要: 当前,水泥行业对窑尾SO_(2)的排放十分重视。常见的水泥窑脱硫技术主要有湿法脱硫、复合脱硫及干粉脱硫,其中湿法脱硫效率高但投资成本较高且存在窑尾烟羽,干粉脱硫和复合脱硫投资省但效率有限,且复合脱硫存在设备腐蚀等问题。对钢铁行业应用的固定床脱硫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水泥行业的适用性,探索一条新的脱硫途径以应对原料磨停产期间窑尾SO_(2)阶段性偏高现象。对比分析认为,固定床脱硫过程无废水产生,产生的废料可以作为水泥混合材使用;过程中电耗和系统阻力增加较少;运维简单。
    • 吴浩明
    • 摘要: 目的 探索MTA联合不同根管消毒药治疗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口腔科收治的经根管治疗后无效需行根尖手术治疗的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共168颗患牙,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根尖手术治疗且采用MTA填充,三组患者填充前分别采用Ca(OH)2甲硝唑联合糊剂、甲醛甲酚溶液、液樟脑酚液加碘仿进行消毒;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随访间隔为3个月,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疼痛评分,咀嚼功能异常发生率,感染、肿胀、疼痛(VAS评分大于2分者)等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成功率为89.29%,B组为74.07%,C组为72.41%,A组手术成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疼痛评分为(1.9±0.9)分,B组评分为(2.6±1.3)分,C组评分为(2.8±1.1)分,A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咀嚼异常发生率为1.79%,B组为11.11%,C组为8.62%,A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为7.02%,B组为22.22%,C组为18.97%,A组最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OH)2甲硝唑糊剂联合MTA治疗效果最好,且不良反应少.
    • 杨长河; 杨依; 刘涛; 熊匡; 董嘉琦
    • 摘要: 通过响应曲面法分析研究Ca(OH)2与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对污泥破解的协同作用,并推测其可能机制.结果 表明:仅使用Ca (OH)2破解污泥,投加量在300 mg/g 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时,得到较好的破解效果,反应60 min后,污泥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olluted chemical oxigen demand,SCOD)、蛋白质、多糖释放量分别为836.00、296.11、64.21 mg/L;仅使用DBD等离子体处理污泥,破解效果与放电电压、放电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碱协同DBD等离子体破解污泥效果优于单独破解,通过实验和模型预测放电电压10.29 kV,放电时间24 min,碱投加量288.77 mg/g MLSS,碱处理时间60 min为最佳联合破解条件,该条件下SCOD为2 021.03 mg/L.推测液相OH-提高了O3氧化能力和效率,同时碱对纤维与脂类的溶解有利于活性物质发挥破壁作用.
    • 韦世阳; 孙凯; 王牡丹
    • 摘要: Ca(OH)2溶液与SO_(2)反应在理论上是能够观察到浑浊现象的,类似Ca(OH)2溶液与CO_(2)反应,但是实际实验中并不能看到明显的浑浊现象,实验过程中有时根本就观察不到。本实验利用电导率传感器和pH值传感器探究Ca(OH)_(2)与SO_(2)反应的实验,获得滴定曲线图,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实验反应的基本过程。
    • 董刚; 任雪红; 张文生; 叶家元
    • 摘要: 采用X射线衍射法以及TG/DSC综合热分析研究了火山渣-Ca(OH)2-H2O系统中的火山灰反应.结果表明,在火山渣-Ca(OH)2-H2O系统中,火山渣中的活性Al2O3与Ca(OH)2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结晶相物质水化铝酸四钙.随着反应龄期的延长,火山渣-Ca(OH)2-H2O系统中Ca(OH)2含量在不断下降,反应产物水化铝酸四钙的数量在不断上升.90 d龄期之前,Ca(OH)2含量下降的幅度较小,180 d龄期之后Ca(OH)2含量的下降的幅度较大.
    • 王充
    • 摘要: 本实验选用Na2CO3、NaOH和Ca(OH)2三种化合物作为水质调节剂,进行海水pH值、碱度和硬度的调节实验,通过比较不同化合物的调节效果,筛选出对pH值、碱度和硬度具有良好调节效果且经济的化合物,为水产养殖生产的水质调控提供参考依据.实验结果表明:Ca(OH)2提高pH值、碱度和硬度效果比较理想.每增加1个pH单位需使用Ca(OH)278.53 g/m3;而提升碱度1 mmol/L,需使用Ca(OH)252.63 g/m3.Na2CO3提升pH值和碱度的能力比较低,必须高剂量使用,每增加1个pH单位需使用Na2CO3196.84 g/m3,而且Na2CO3价格相对比较高,不适合作为提高pH和碱度的试剂.NaOH虽然能迅速提高pH和碱度,但是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效果不如Ca(OH)2.NaOH使用剂量为100 g/m3时,水体硬度下降7.74%.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