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宝权
戈宝权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1年内共计170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专利文献13688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法国研究、鲁迅研究月刊、钟山风雨等;
戈宝权的相关文献由142位作者贡献,包括戈宝权、李明滨、李景端等。
戈宝权—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688篇
占比:98.77%
总计:13858篇
戈宝权
-研究学者
- 戈宝权
- 李明滨
- 李景端
- 高莽
- 岳凤麟
- 张晓华
- 张铁夫
- 朱亚龙
- 梁培兰
- 王小平
- 郑海凌
- 丁一英
- 丁言昭
- 亚·热洛霍夫采夫
- 介子平
- 从中
- 伍毅师
- 侯志平
- 关辰
- 刘力
- 刘恒贤
- 刘春贤
- 刘景华
- 刘英
- 刘雨坪
- 匡增军
- 叶赛宁
- 司小建
- 吉洪诺夫
- 吕民生
- 吴正纲
- 周巍峙
- 周溢潢
- 夏盛
- 姚敏
- 娜塔利娅.伊萨耶娃
- 孔庆茂
- 孙中田
- 孙党伯
- 孙越
- 孟焱
- 宋伟敏
- 宋寅展
- 宗和
- 宗谌
- 小宋
- 小焦
- 崔中景
- 库利.嘉
- 廖经天
-
-
孙越
-
-
摘要:
俄罗斯文学翻译前辈蓝英年先生请我小酌。酒过三巡,蓝老感叹俄苏文学翻译家星光灿烂的时代已逝。他说,汝龙、满涛、蒋路、戈宝权、力冈、高葬和草婴等人,曾使新中国的俄苏文学翻译殿堂尽显辉煌。蓝老的话使我想到,文化繁荣往往从世界文学名著翻译和出版开始。布尔什维克建政之初,图书出版主要靠世界文学名著翻译支撑。
-
-
孟焱
-
-
摘要:
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和外交家,戈宝权在俄苏文学、东欧文学和亚非拉文学作品在国内的译介上孜孜不倦,著述等身,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文化和友谊的使者.通过刍议其生平和翻译成就与贡献,尤其是其对译事“五难”的论述,体现了戈宝权作为杰出译人对待译事的踏实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给所有翻译工作者以启迪和激励.
-
-
马洁
-
-
摘要:
戈宝权思想综合性强,时代特色鲜明,富有创新色彩,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通过对戈宝权公开发表的论文、讲话文稿以及出版的书籍进行分析发现,戈宝权的翻译思想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不仅涉及翻译这一活动的本质原则,即翻译“要让读者听得懂”,同时对于译者的工作方式也有具体的思考.译者应重视“翻译难”这一问题,忠实原文,采用直译的方式,并遵循相应的步骤,用朴素的语言准确地再现原语所营造的美感,翻译不仅需要高超的“技巧”,更需要精湛的“艺术”.
-
-
-
-
姚敏;
张承凯
-
-
摘要:
戈宝权一生读书、爱书、藏书,重道义轻私利以及把一生藏书三次捐赠给图书馆,彰显了戈宝权惠及万邦、德被后世的高尚情操,真正做到了"立德、立言、立功",戈宝权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
-
-
王锦厚
-
-
摘要:
"敬隐渔"的名字,我是从鲁迅和郭沫若的著作中知道的。知道他翻译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鲁迅的《阿Q正传》,沟通了罗曼·罗兰和鲁迅的心灵;知道因为他一封信引起文坛的轩然大波,加深了鲁迅和郭沫若的恩恩怨怨……1979年11月,在凌云山上的大佛寺举办"郭沫若逝世一周年纪念暨郭沫若研究学术讨论会"。我参加筹备工作,期间,在与参会的戈宝权、段可情等老人交谈中,他们几次提及敬隐渔。戈宝权还嘱咐
-
-
-
李畅
-
-
摘要:
先例现象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构成了民族文化认知基础的核心,并因其民族性、社会性、隐蔽性特点造成翻译过程中主要的理解和传达障碍.我国著名的外国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和文化活动家戈宝权先生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化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特的生活工作经历,在翻译过程中能敏锐地识别先例现象并给予准确而全面的阐释,形成“雅俗共赏”的译文,可谓名副其实的文化使者.
-
-
黄忠廉
-
-
摘要:
对《海燕》文学性的认识一直与时俱进,其汉译的文学性也不断得到发掘.流传至今的戈宝权译《海燕》力求再现原作的美,但在音步、节奏、诗行、诗意等方面有所缺失,导致其文学体裁归属出现混乱,最终影响其文学价值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