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想象共同体

想象共同体

想象共同体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7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专利文献2952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湖北行政学院学报、大江周刊(论坛)等; 想象共同体的相关文献由82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敏、胡全新、张媛等。

想象共同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2.57%

专利文献>

论文:2952 占比:97.43%

总计:3030篇

想象共同体—发文趋势图

想象共同体

-研究学者

  • 吕敏
  • 胡全新
  • 张媛
  • 王雪鸽
  • 管晶晶
  • 赵改燕
  • 边永卫
  • 门红丽
  • 韩敏
  • 丁茹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吉德
    • 摘要: “元宇宙”(Metaverse)一词最早见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2021年破圈传播,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元宇宙是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高速移动通信、虚拟引擎、数字孪生、虚拟原生、虚实混合等诸多技术打造的、与现实世界平行共生的想象共同体。这是一个虚拟的宇宙系统,也是下一代互联网积极搭建的数字社会空间。
    • 李春阳; 王庆军; 俞鹏飞
    • 摘要: 运用仪式传播理论,以从现场到媒介为总体研究思路,对足球世预赛仪式传播与国家认同建构进行剖析后,认为:足球世预赛仪式传播包含两种仪式和两个传播场域,其对国家认同的建构功能体现在:现场仪式的组织安排彰显国家意识、象征性符号的所指承载国家意义、媒介话语的叙事策略激发国家想象。研究提出:在足球世预赛仪式传播建构国家认同时,形成了“现场-媒介-拟态-意义-受众”等几个相关联环节组成的文化机制结构系统。具体来讲,足球世预赛仪式现场建构了国家认同的神话符号系统,在“套层观证”效应下进入到仪式化传播场域,并经由媒介组织采用拟态环境、编码等策略对其加工后,把具有国家认同的象征符号传达给卷入媒介仪式的受众,而人们通过对集体记忆的调取,最终实现对“想象的共同体”的精神意象。
    • 王金胜
    • 摘要: 21世纪文学对地域、群体文化共同体的建构,不同于20世纪50至70年代文学以阶级、政治为核心依据的共同体,也不同于80年代建基于传统/现代、文明/野蛮、先进/落后架构之上的“现代化”想象共同体。它是90年代“新时期共识”之后,超越“个人”主体弥散状态、重建社群的努力,也是全球化时代国族共同体面临冲击却又重建自身合法性的实践。21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这一共同体建构提供了宏大的历史背景、丰富的叙事资源和有力的话语支持与引导。
    • 张冠文; 刘然
    • 摘要: 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在新时代承担起构建想象共同体的重任.近年来韩国电影佳作频出,本土电影票房成绩优秀,究其原因,韩国电影通过平民视角和民族记忆构建认同感,通过观影环境以及刻有民族烙印的电影内容构建仪式感,让观众化身虚拟事件的情感参与者以及理性的旁观者培养观众的互动感,最终以传播仪式的形式构建起国家与民族的想象共同体,为我国电影文化传播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思路.
    • 管晶晶
    • 摘要: 本研究以Darvin&Norton (2015)的二语投资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叙事分析的方法,以一名二语学习者为个案,通过14个月的跟踪调查,深入考察了其身份建构、二语学习投资和想象身份三者之间的互动和关联.研究发现,学习者通过对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进行投资,建立资本,以期实现想象身份.在此过程中,二语学习投资和身份在学习者与外界的互动中不断变化,互相建构.想象身份参与学习者身份的建构,同时促进投资,并为二语学习投资指明方向.这一发现为外语教学提供了诸多启发.
    • 管晶晶
    • 摘要: 本研究以Darvin&Norton(2015)的二语投资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叙事分析的方法,以一名二语学习者为个案,通过14个月的跟踪调查,深入考察了其身份建构、二语学习投资和想象身份三者之间的互动和关联。研究发现,学习者通过对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进行投资,建立资本,以期实现想象身份。在此过程中,二语学习投资和身份在学习者与外界的互动中不断变化,互相建构。想象身份参与学习者身份的建构,同时促进投资,并为二语学习投资指明方向。这一发现为外语教学提供了诸多启发。
    • 陈静; 杨欢欢
    • 摘要: 新民谣伴随着中国都市化、工业化而生,在音乐文化产业和新媒体平台的助推下走向"大众".歌词文本用质朴的诗性话语,对城市进行意象化叙事;以怀旧化的城市体验和审美,连接着歌者和听众.吟唱消费中,歌者和听众对歌词文本的编码与解码,城市的符号化情感投射,实现精神交往与互动,建构起想象共同体.
    • 王超
    • 摘要: 一、元宇宙是什么?所谓的元宇宙是一个虚拟时空间的集合,它由一系列的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互联网(Internet)所组成。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源于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在1992年出版的小说《雪崩》,小说描述了一个人们以虚拟形象在三维空间中与各种软件进行交互的世界。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的设想则可以追溯到丹尼尔·弗朗西斯·伽洛耶在1964年出版的小说《三重模拟》。随着科技的迭代发展,人们想象虚拟世界可以覆盖人类感官,让人完全沉浸其中。
    • 吴琼
    • 摘要: 本文所关注的是杜乔圣母图的意识形态建构问题,即杜乔是如何利用图画这个"意识形态装置"来表达和强化宗教及国家的意识形态认同并将它们统一到一起的。画板及其排列顺序的确认固然是图像阐释的基础,但在还原式的重构彻底完成之前,阐释学"先行"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尤其对于杜乔的《宝座圣母》而言,要想说明这个意识形态装置的运作机制,就必须抛开它现有的"艺术碎片"状态,历史性地将它回置——尽管只是想象性地回置——到原初的视觉情境,在一种想象的观看关系中来把握意识形态在装置中的绽出。以锡耶纳大教堂的整个装饰设计为例,我们看到整个装置的布局实际上是沿中心轴进行其主题配置,它以圣母祀拜为核心,以历史记忆和宗教虔诚为表达对象,将国家和宗教的共同体想象结合在一起,同时也是以此来建构想象的共同体。
    • 王紫晶
    •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空间出现了一种圈群化、互动性的数字文化现象,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网络群体阶层和网络文化景观.相较于较早的虚拟社区,圈群是互联网发展路径下具有新型生存方式的网络群体,有更广的交往范畴和更快的互动频率.圈群文化是网络空间下新型社交方式和社交平台的衍生物,具有多中心、高壁垒和交互性等特点.从异托邦空间理论视域看,圈群文化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空间创造出了虚幻空间,同时它也是对"中心空间"的一种反规训,是边缘群体消解主流话语的一种场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