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恒速压汞

恒速压汞

恒速压汞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43079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新疆地质、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五届全国天然气藏高效开发技术研讨会、中国力学学会2009学术大会、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等;恒速压汞的相关文献由505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卫、郭和坤、张磊等。

恒速压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43079 占比:99.96%

总计:343218篇

恒速压汞—发文趋势图

恒速压汞

-研究学者

  • 孙卫
  • 郭和坤
  • 张磊
  • 孙军昌
  • 朱玉双
  • 高辉
  • 乔向阳
  • 任大忠
  • 何金钢
  • 党海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建升; 许赛男; 齐奕; 时新磊
    • 摘要: 针对低孔低渗储层中胶结指数变化导致储层含油气性难以准确评价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孔隙结构的孔隙-喉道单元组合导电模型,综合考虑孔隙和喉道对岩石电性的不同影响。模型显示,在低孔低渗储层中,胶结指数是一个受控于喉道半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参数。利用恒速压汞和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获得不同深度地层的喉道半径,结合核磁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计算出连续的胶结指数m。结果表明,利用恒速压汞和核磁共振资料可以计算出低孔低渗储层的m值,提高了该类储层含油饱和度的计算精度。
    • 王伟; 陈朝兵; 许爽; 李亚辉; 朱玉双; 黄星元
    • 摘要: 微观孔喉结构是影响致密砂岩油藏特征的重要因素。致密砂岩孔喉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需结合分形理论对其进行研究。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进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实验,分析致密砂岩孔隙和喉道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分形原理和方法,对致密砂岩孔隙和喉道分形维数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分形曲线存在明显的转折点,根据其对应的进汞压力,可以将致密砂岩孔隙和喉道分成大尺度和小尺度2种类型。利用线性拟合斜率计算孔隙和喉道分形维数(D),不同尺度孔隙和喉道该值差异较大。小尺度孔喉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强烈,以晶间孔、剩余粒间孔和缩颈状喉道为主。该尺度孔喉非均质性弱,孔喉空间变形较少,分形维数较小(27)。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严重影响着致密砂岩孔喉储集空间的大小和形状,决定着不同尺度孔喉的分形特征。
    • 陈鑫
    • 摘要: 相渗曲线对油气开发及瓦斯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但致密砂岩储层的相对渗透率不易通过实验方法获得。目前比较成熟的相对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基于等径毛管束模型和恒压压汞资料,不能反映致密砂岩储层孔喉比大等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而恒速压汞资料可以准确反映孔喉比的变化和分布。因此,提出了与恒速压汞测试技术相对应的孔-喉毛管束模型,进而推导出了引入孔喉比的渗透率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当孔喉比D_(i)=1,(10)式为Purcell渗透率计算公式,适用于中、高渗透储层;当孔喉比D_(i)>1时,(10)式适用于低渗透、特低渗透储层。最后,探讨了利用恒速压汞资料计算相对渗透率的方法。
    • 许兆林; 王凤; 许爽; 侯涛; 马雄; 王睿; 胡桂林; 吴彤
    • 摘要: 以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分析为基础,通过常规压汞结合更为先进的恒速压汞测试开展安塞油田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精细表征,并探讨孔隙结构特征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结构可划分为Ⅰ类为低排驱压力—中小孔喉型、Ⅱ类较低排驱压力—小孔喉型、Ⅲ类中排驱压力—细孔喉型、Ⅳ类高排驱压力—微孔喉型4种。孔喉平均半径、孔喉中值半径以及分选系数、最大进汞饱和度均与物性呈正相关关系,歪度系数、均值系数与物性呈负相关,退汞效率、结构系数与物性无明显相关性。恒速压汞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喉道的大小及其分布形态,因此实现喉道的有效开发及合理保护可在低渗透储层开发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 米伟伟; 谢小飞; 曹红霞; 马强; 杜永慧; 张琼; 邓长生; 宋珈萱
    • 摘要: 利用铸体薄片、岩心物性、扫描电镜、恒速压汞等分析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山2—盒8段致密砂岩储集层的微观孔喉特征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并分析了砂岩储层致密化的主要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山2—盒8段砂岩储层主要以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颗粒、胶结物)溶孔、自生黏土矿物晶间孔和少量微裂缝。(2)研究区不同渗透率级别砂岩孔隙半径相差不大,而喉道半径差异明显;随着渗透率增大,致密砂岩喉道半径分布范围变宽,粗喉道所占比例增大,表明渗透率主要受控于相对含量较低的大喉道数量。(3)研究区砂岩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受沉积微相控制,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物性最好,远沙坝、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等物性较差。(4)成岩作用是研究区目的层段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化的主控因素,长期持续的埋藏压实作用造成了颗粒接触紧密,部分在压溶作用下转变为线状—凹凸接触,致使孔喉大量减少;而多期石英次生加大、不同类型的黏土矿物和碳酸盐胶结物充填堵塞孔喉,进一步加剧了渗透率的降低和储集层的致密化。
    • 肖阳; 萧汉敏; 姜振学; 唐相路; 张帆; 朱林; 李晓慧
    • 摘要: 针对致密储层孔喉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选取延长组致密砂岩样品分别进行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测试,探讨2种方法在研究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的差异性。结果显示:高压压汞实验由于高的进汞压力和汞的流速,常会遗漏一些大孔的信息,所测的进汞曲线反映的是某一喉道控制的进汞体积,不能定性得到喉道和孔隙的信息;恒速压汞实验的优点是可以定性孔隙和喉道,更适用于孔、喉性质差别很大的低渗透、致密储层。恒速压汞实验计算孔隙半径应用等效球法,计算出的孔隙半径偏大,导致孔隙和喉道曲线呈明显双峰状,并且由于恒速压汞实验进汞压力小,对小于0.12μm的孔喉不能识别。对致密储层孔喉的精确研究,需要结合2种实验的优点共同表征。
    • 张文凯; 施泽进; 田亚铭; 谢丹; 李文杰
    • 摘要: 文中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技术,定量研究了四川盆地下志留统小河坝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孔喉结构特征.通过联合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实验,有效表征了小河坝组砂岩的总孔喉大小,其中孔隙半径为50~260μm,喉道半径为0.004~50.000 μm.总体而言,致密砂岩渗透率(K)主要受控于小部分(小于40%)较粗的孔喉.对于渗透率良好的致密砂岩(K>O.1xl0-3μm2),较大的微孔和中孔是渗透率贡献的主体;反之,渗透率则主要受控于较大的纳米孔.此外,尽管大量小孔喉(半径小于0.1 pm)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有一定贡献,但对前者贡献远大于对后者贡献.
    • 汪周华; 赵华臻; 朱光亚; 李茜瑶; 郭平; 景明强
    • 摘要: 中东H油田Mishrif组属于典型的孔隙型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水驱是目前主要的开发方式,但注入水中固相颗粒的质量浓度及粒径严重影响其开发效果.为了弄清注入水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并为后期注水开发的水质要求及调整方案设计提供依据,文中基于恒速压汞实验及颗粒运移实验,研究了影响H油田Mishrif组储层渗流能力的主要微观因素以及注入水中悬浮物颗粒质量浓度与粒径的上限,并且分析了悬浮物颗粒粒径与喉道的配伍性.研究结果表明,喉道半径及分布是影响储层渗流能力的主要微观因素.当注入水中悬浮物颗粒粒径为5 μm时,颗粒质量浓度的上限为5mg/L;当悬浮物颗粒质量浓度为3 mg/L时,颗粒粒径的上限为10 μm,接近于渗透率贡献峰值处的喉道半径.
    • 邓羽; 刘红岐; 孙杨沙; 刘诗琼; 罗兴平; 黄立良
    • 摘要: 为了更好地研究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进行孔隙结构定量评价,以上乌尔禾组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压汞、恒速压汞、铸体薄片等实验方法对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综合测井资料建立了孔隙结构定量评价模型.镜下薄片资料表明,该区原生孔、次生孔均较发育,且主要在粒间孔、粒内溶孔中有荧光显示,油气主要赋存在次生孔隙中.根据常规压汞曲线形态特征,可将孔隙结构分为Ⅰ,Ⅱ,Ⅲ,Ⅳ等4种类型.结合恒速压汞实验和薄片资料表明,该层位孔喉配比关系多表现为大孔对应大喉、小喉和小孔对应小喉的特征,溶蚀作用对孔隙结构具有改善效果,而充填和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孔隙结构变差的主要因素.文中分析了压汞实验参数与综合物性指数的关系,通过引入孔隙结构指数,与声波时差、中子孔隙度、密度、泥质体积分数进行交会分析,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孔隙结构定量解释模型.经试油结果验证,该模型适用性强,与实验结果吻合.
    • 张晓辉; 张娟; 袁京素; 崔小丽; 毛振华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南梁华池长81油藏孔喉结构多样、渗流特征复杂,成藏及油水关系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石油勘探突破及规模开发进程.通过铸体薄片、恒速压汞、核磁共振、油水相渗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南梁—华池地区长81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对比分析了该区不同物性样品微观孔喉结构差异及其对油水渗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储层物性越好,微观非均质性越强,可动流体饱和度越大,无水期驱油效率先增后减,最终水驱油效率越高.②当渗透率大于1.000 mD时,渗透率贡献率主要依靠少数半径大于6.00μm的连通喉道;当渗透率小于1.000 mD时,渗透率贡献率主要由喉道半径峰值区间的小喉道决定.③连通喉道半径小于0.10μm的孔隙流体为不可流动的束缚流体,储层物性越好,半径大于0.50μm喉道控制的孔隙体积越大,可动流体饱和度越高.④研究区油水相渗特征可以分为3类,其中Ⅰ类相渗物性最差、驱油效率最低;Ⅱ类相渗喉道半径为0.50~1.00μm,两相共渗范围较宽,无水期驱油效率和最终驱油效率均最高;Ⅲ类相渗喉道半径多大于1.50μm,含水上升较快,无水期驱油效率最低,但最终驱油效率只略低于Ⅱ类相渗最终驱油效率.喉道半径的分布、连通特征决定了储层渗透率和可动流体饱和度大小,影响油水两相渗流规律,对石油充注、成藏以及开发均有重要的影响,是该区油水关系复杂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成果对分析岩性油藏油水关系、预测有利储层分布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