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相对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7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矿业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2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120373篇;相关期刊178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油天然气学报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2014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第十二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等;相对渗透率的相关文献由2052位作者贡献,包括侯健、刘庆杰、李闽等。

相对渗透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2 占比:0.45%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20373 占比:99.52%

总计:120950篇

相对渗透率—发文趋势图

相对渗透率

-研究学者

  • 侯健
  • 刘庆杰
  • 李闽
  • 吕伟峰
  • 施雷庭
  • 杨胜来
  • 叶仲斌
  • 吴康云
  • 吕成远
  • 孙业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自豪; 万义钊; 刘乐乐; 卜庆涛; 王壮壮; 毛佩筱; 胡高伟
    • 摘要: 气-水相对渗透率是天然气水合物现场试采的关键参数。如何测量和评估储层相对渗透率是提高产气效率、实现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需要解决的基础问题。从含水合物沉积物相对渗透率的实验测试、数值模拟和模型建立3个方面,总结了含水合物沉积物相对渗透率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现有含水合物沉积物实验测试大多采用非稳态法,相对渗透率曲线图显示:在同一含水饱和度下,水合物饱和度越大,水的相对渗透率越小,气的相对渗透率变化规律较为复杂;水合物饱和度的变化改变了沉积物的孔隙空间结构,进而影响气-水相对渗透率。数值模拟大多利用孔隙网络模型或持水曲线进行相对渗透率计算,探索水合物生长习性、孔隙赋存特征,并揭示颗粒尺寸、水合物饱和度、润湿性、表面张力等不同因素对气-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差异。梳理多种相对渗透率模型,发现新近提出的考虑毛细作用和孔径分布的含水合物介质相对渗透率模型在模拟含水合物沉积物中的多相流以及解释水合物饱和度的变化方面具有优势。建议下一步克服该模型计算成本较高的缺陷,实现含水合物沉积物多相流物理精确建模。
    • 张仝泽
    • 摘要: 边水砂岩油藏多层合采井各层的产量与产液剖面是认识油藏各储层开发状况的重要参数,对认识剩余油分布和后期的增产挖潜措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常规砂岩油藏渗流机理出发,考虑相对渗透率变化,以含水率为衔接点联立产水劈分公式和分流公式建立方程组,并进一步求解方程,得到砂岩油藏多层合采井各层的劈分系数。通过具体的实例应用证明该方法的可用性,较传统的地层系数法更为准确。
    • 赵国忠; 董大鹏; 肖鲁川
    • 摘要: 流体在特低渗透-致密油藏中的渗流规律不符合达西定律,传统计算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JBN方法并不适用。为了解决此类低速非达西渗流实验数据的处理问题,得到更为准确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在考虑两相渗流拟启动压力梯度的基础上,统计得到经验关系式,可计算不同空气渗透率岩样任意含水率下的拟启动压力梯度。依据低渗透岩样两相稳定流实验结果,提出两相流过程中不同相的拟启动压力梯度相等的假设,建立两相低速非达西渗流模型,基于该模型得出求取两相非达西渗流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应用大庆油田岩样实验数据,对比JBN方法和所提出的新方法,结果表明考虑两相渗流拟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后,油相和水相相对渗透率都有明显变化。
    • 陈鑫
    • 摘要: 相渗曲线对油气开发及瓦斯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但致密砂岩储层的相对渗透率不易通过实验方法获得。目前比较成熟的相对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基于等径毛管束模型和恒压压汞资料,不能反映致密砂岩储层孔喉比大等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而恒速压汞资料可以准确反映孔喉比的变化和分布。因此,提出了与恒速压汞测试技术相对应的孔-喉毛管束模型,进而推导出了引入孔喉比的渗透率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当孔喉比D_(i)=1,(10)式为Purcell渗透率计算公式,适用于中、高渗透储层;当孔喉比D_(i)>1时,(10)式适用于低渗透、特低渗透储层。最后,探讨了利用恒速压汞资料计算相对渗透率的方法。
    • 藤赛男; 李元生; 张莉莉
    • 摘要: 该文从凝析气藏渗流与油气分布“三区”特征出发,建立了更符合实际渗流特征的凝析气藏产能预测方程。首先将凝析油气分布分为单相气无凝析油区、单相气凝析油不流动区及凝析油气两相渗流区,并建立了相对应的渗透率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了自由凝析气、自由凝析油、溶解凝析气、溶解凝析油的影响,建立了不同区域凝析气藏产能预测方程。最后,结合等组分膨胀试验以及渗流特征,求解两相拟压力,两相高速非达西系数以及平均自由油气比,得到两相产能方程系数,实现对产能方程求解。研究不同凝析油含量下的产能特征发现,与低凝析油含量相比,高凝析油含量下的拟压力小、高速非达西系数大、IPR曲线有明显的拐点,气井无阻流量显著减少。实例证实近井地层凝析油析出对气井产能有巨大影响,即使少量的凝析油析出,也会造成产能方程系数增大,并大幅度减少产能。该文的研究对凝析气藏的产能评价有指导意义。
    • 王秀坤; 刘海成; 吴忠维; 崔传智
    • 摘要: 针对非常规储层多相渗流微观机理认识不清且室内实验开展困难的问题,基于星形截面流体微观赋存模型,结合高性能图论算法和开源可视化表征软件,在考虑活塞式驱替、卡断填充、协同式填充、带油膜充填等孔喉微观填充机理基础上,建立孔隙网络两相流动模拟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模拟了初次排驱和不同润湿性条件下的水驱油过程,实现了对孔隙网络内非润湿相连通关系的动态监测,表征了剩余油的三维空间展布,计算得到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毛细管力曲线。通过对比计算获得的相对渗透率曲线与室内实验获得的相对渗透率曲线,验证了建立的孔隙网络两相流动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运用建立的孔隙网络两相流动模拟方法对吉木萨尔页岩储层的复杂油水两相流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吉木萨尔页岩储层两相流区域狭窄,残余油饱和度高,水相存在“渗透率圈闭”现象。研究结果为非常规储层两相流动模拟提供了有效方法。
    • 贺月祥; 张可; 孔德彬; 张宇; 李傲
    • 摘要: 油田采出气驱效果显着,但并非所有油藏都适用.文中研究了油田采出气回注后混相状态及三相流中相对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地层条件下烃气驱油状态为近混相驱.烃气驱油过程中,驱替压力越高,气窜时间越晚;驱替压力小于混相压力时,驱替压力越高,阶段采收率越低;驱替压力大于混相压力时,驱替压力越高,阶段采收率越高.(2)对比油气水三相等渗透率发现,该地层条件(粉砂岩-中砂岩)烃气近混相驱油状态下,油气水三相流中‘K_(ro)>K_(rw)>K_(rg)’.(3)近混相状态下,分析油气水三相渗透率与饱和度相关性发现:注入烃气能够有效提高地层中残余油相渗透率,油相渗透率与含油饱和度存在线性相关性.当含气饱和度S g>20%后,残余油渗透率几乎不受含气饱和度影响.此外,对比不同含气饱和度下油相渗透率及其饱和度变化关系发现:含气饱和度增高,油相渗透率受含油饱和度影响变大.水相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呈线性相关性.气相渗透率与含气饱和度线性相关性较差.(4)油相渗透率实验值与Corey模型模拟值之间平均百分比相对误差为2.43%.Corey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地层条件下该油藏中烃气/油/水三相流中油相渗透率.
    • 张美玲; 张永超; 任雅楠; 樊家屹
    • 摘要: 油田开发中后期,地下剩余油的评估一直是油田开发的重要工作.当前比较精确的评估工作是在开发区块钻更多的加密井,并利用测量的井曲线进行剩余油评价,但这种方式会增加更多的开发成本.为此,依据油田采油井开采过程中的实际含水率推演地下岩层剩余油饱和度状况有助于油层开采方案的制定.针对岩心样品实验测定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反映了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理论关系.依据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应用大庆长垣6口密闭取心井17块岩样的相对渗透率实验数据,研究给出由孔渗参数计算的因次法渗饱公式系数,进而构建由含水率计算含水饱和度的公式.依据该公式可以得出不同孔渗性质的储层,即使产水率一致,储层层内的剩余油饱和度并不相同的规律认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研究区1口新钻加密井剩余油饱和度的预测中,给出了与油藏开发相符合的开采建议,取得好的应用效果.
    • 谭晓华; 丁磊; 胥伟冲; 瞿霜; 温中林
    • 摘要: 为评价覆膜支撑剂的导气阻水效果,为应用覆膜支撑剂实现低渗水驱气藏控水稳产提供依据,采用喷涂工艺制备了用于水侵低渗气井压裂的覆膜支撑剂,采用水滴试验评价了其疏水性;通过填砂管相对渗透率试验,分析了覆膜支撑剂与普通石英砂的气–水两相渗透规律;模拟渗流通道建立渗流模型,进行了可视化水驱气试验,研究驱替过程中气水在普通石英砂带和覆膜支撑剂带的运移方向和规律.通过相渗试验发现,覆膜支撑剂具有提高气相相对渗透率、抑制水相流动的作用.通过可视化水驱气试验发现,覆膜支撑剂具有疏水导气的作用,与模型中处于普通石英砂带模拟井相比,处于覆膜支撑剂带模拟井的产气量大幅提高、产水量大幅降低.TN气田X21井采用覆膜支撑剂进行重复压裂后,产气量恢复正常,产水量大幅降低,实现了二次生产.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支撑剂具有较好的导气阻水效果,可以为低渗水驱气藏控水稳产提供技术支持.
    • 徐静; 王鹏飞; 李俊飞; 吕坐彬; 高振南
    • 摘要: 潜山裂缝性油藏微观基质储集空间类型及渗流特征研究一直缺乏有效方法,导致基质是否出油等关键问题认识不清.引入数字岩心技术,利用CT扫描和立体成像技术,建立不同尺度三维数字岩心模型,提取孔隙、裂隙网络模型,统计分析孔隙结构特征.并通过基于分子动力学的方法进行单相和油水两相渗流模拟,研究微观渗流规律.通过对JZ油田潜山多个岩心样品进行多尺度数字岩心实验,将该区基质储集空间类型分为:溶蚀孔隙型、溶蚀孔洞型、微裂缝型和基岩四类;分别开展两相渗流模拟,得到各类基质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定量表征了不同储集空间样品微观渗流特征.数字岩心描述的基质孔隙结构、物性参数与区内常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实现了复杂潜山油藏微观基质渗流特征认识的突破,为类似微观储层研究难题提供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