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急救转运

急救转运

急救转运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0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4647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母婴世界、医疗卫生装备、中国卫生产业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院前急救学术大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复苏与中毒学术论文交流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届全国儿科危重症研讨会等;急救转运的相关文献由50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勇、吴耀宇、张强等。

急救转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4647 占比:99.84%

总计:54733篇

急救转运—发文趋势图

急救转运

-研究学者

  • 周勇
  • 吴耀宇
  • 张强
  • 张进军
  • 李春生
  • 王中
  • 万辉
  • 丰丽
  • 于强
  • 何观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丹丹; 王宏宇; 古娟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急救转运中使用气动气控型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107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53例予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配合急救转运,观察组54例予气动气控型呼吸机辅助呼吸配合急救转运,对比两组患者转运效果、生命体征和肺通气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转运成功率94.44%高于对照组79.24%,转运时间和进入抢救室时间(23.47±2.34)min、(37.25±3.72)h均短于对照组(37.25±3.72)min、(1.32±0.13)h(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SBP)、心率(HR)和自主呼吸频率(SR)(122.15±12.21)mmHg、(97.33±9.73)次/min、(21.02±2.10)次/min均低于对照组(130.32±13.03)mmHg、(102.13±11.21)次/min、(24.65±2.46)次/min(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O_(2))]、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89.96±8.99)mmHg、(95.03±9.50)%均高于对照组(72.36±7.23)mmHg、(90.56±9.05)%(P<0.05)。结论气动气控型呼吸机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转运中辅助患者呼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通气,提高转运效果,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 赵丹丹; 王宏宇; 古娟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急救转运中使用气动气控型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107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53例予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配合急救转运,观察组54例予气动气控型呼吸机辅助呼吸配合急救转运,对比两组患者转运效果、生命体征和肺通气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转运成功率94.44%高于对照组79.24%,转运时间和进入抢救室时间(23.47±2.34)min、(37.25±3.72)h均短于对照组(37.25±3.72)min、(1.32±0.13)h(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SBP)、心率(HR)和自主呼吸频率(SR)(122.15±12.21)mmHg、(97.33±9.73)次/min、(21.02±2.10)次/min均低于对照组(130.32±13.03)mmHg、(102.13±11.21)次/min、(24.65±2.46)次/min(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O_(2))]、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89.96±8.99)mmHg、(95.03±9.50)%均高于对照组(72.36±7.23)mmHg、(90.56±9.05)%(P<0.05)。结论气动气控型呼吸机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转运中辅助患者呼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通气,提高转运效果,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 李艳民; 申秋丽; 郭新丽; 李书芳; 魏燕云; 张悦哲
    • 摘要: 目的:探讨“3H”加固型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在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途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危重新生儿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2)、研究组(n=62)。对照组予以传统“H”型胶布固定气管导管,研究组采用“3H”加固型胶布固定气管导管,比较气管插管移位程度、舒适度、呼吸系统损伤、胶布固定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气管插管移位程度优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面部皮肤损伤、口角损伤、肺气肿、气管损伤发生率及患儿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3H”加固型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可改善气管插管移位情况,提高患儿舒适度,促进疾病转归。
    • 王旭
    • 摘要: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救转运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急性左心衰并经急救转运的患者102例,其中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者48例,列入观察组;未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者54例,列入对照组。观察组应用Flight60无创呼吸机,按转诊医院呼吸机所设参数进行调节,至患者可耐受的支持水平且患者情况符合院前转运标准后转运;对照组不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进行转运。两组在急救转运前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镇静、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和抗感染等,转运途中延续院内治疗,除呼吸支持方式外,余治疗无差别。比较两组转运成功率;评估两组转运成功者转运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肺部干湿性啰音及心律失常的情况;评估两组转运成功者转运过程中5 min、15 min时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变化。结果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后,观察组成功转运47例,对照组成功转运46例,观察组转运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运过程中5 min、15 min时血氧饱和度(SpO2)得到明显纠正(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能显著提高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转运成功率,且明显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从而稳定了患者病情,为进一步治疗奠定了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程莉萍; 王自珍; 李磊; 杨梅
    • 摘要: 关注早产儿低体温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低体温的发生,是提升早产儿生命质量、改善临床结局的重要举措.对早产儿低体温发生现状、相关因素以及早产儿黄金小时体温管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早产儿的体温管理提供依据.
    • 高丁; 韩鹏达; 张召蒙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院前转运机场入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入境人员进行分析,为传染病疫情的急救转运提供参考,并指导今后疫情相关急救转运工作.方法 对北京急救中心2020年3月8日—3月31日期间转送的4476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入境人员进行分析,收集相关信息,包括转运人员年龄、性别、国籍、症状病史及确诊情况.结果 本研究人群男女比例为1:1.15,平均年龄为(26.3±10.2)岁,青年(18~45岁)为主要转运人群.转运入境人员最多的始发地国家为英国,最多的目的地城市是北京.其中干咳是该人群最多的症状.3月21日急救车转运入境人员人数最多,为546人,该时间段转运人员最终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共计114例.结论 通过对传染病转运相关工作经验的积累,建立应对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医疗急救转运体系尤为重要.
    • 冯迟; 张玲; 严浩; 王玥
    • 摘要: 目的:研究制定标准化便携式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流程,提高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以2020年Transport型气动电控呼吸机使用为例,针对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患者的任务评估、转运前准备、途中救治及院际交接等环节,制定标准化呼吸机急救转运流程及操作要点,并与上年度(2019年)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标准化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流程后,2020年呼吸机转运成功率由2019年的98.6%提升至99.5%,有效提高了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质量,降低了呼吸机转运风险.结论:标准化的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流程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发现转运途中存在的隐患,可有效减少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
    • 唐连家; 阳世雄; 罗春婷; 农培耀
    • 摘要: 在南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南宁急救医疗中心(简称"南宁120")负责全市所有确诊病人、疑似病人、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等人员的院前急救转运工作.2020-05,南宁市印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开始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在经历326天无新增本土病例后,于2021-01-14发现1例本土病例.从2021-01-14出现突发疫情至2021-02-06该患者治愈出院,南宁120凭借成熟、完善的疫情防控机制,精准高效地完成了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院前急救转运共计514人,无一例医务人员感染和转运对象交叉感染发生.本文着重对急救中心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出现突发本土病例的处置经验进行探讨.
    • 刘宁; 娄靖; 田思佳; 张进军
    • 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急救转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早期症状、合并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探讨其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和院外急救转运.方法 2020年1月28日—2月14日由北京市通州区120紧急救援中心从全区各医院转运至北京市定点医院的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结合现有临床及流行病学数据,对比通州区急救转运病例特点.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通州区确诊病例15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4.4岁.所有患者中,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发热(80.0%)、咳嗽(46.7%);白细胞计数3例(20.0%)患者稍低于正常值,11例(73.3%)患者正常,1例(6.7%)患者稍高于正常;7例(46.7%)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1×109/L,6例(40.0%)患者乳酸脱氢酶>250 U/L,8例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14例患者的肺部影像学检查显示,单侧肺炎4例(26.7%),双侧肺炎10例(66.7%),8例(53.3%)患者具有典型毛玻璃样改变.15例患者全部安全转运至定点医院治疗.结论 虽然核酸检测目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确诊的金标准,但如果患者出现发热或咳嗽以及CT检查显示肺门周围和胸膜下多灶性磨玻璃样阴影,再加上白细胞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减少以及有流行病学暴露史,应高度怀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