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态度资源

态度资源

态度资源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85篇,主要集中在语言学、常用外国语、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5篇、专利文献81943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才智、现代交际、华章等; 态度资源的相关文献由22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庆宏、杨秀娟、林小丹等。

态度资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5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81943 占比:99.77%

总计:82128篇

态度资源—发文趋势图

态度资源

-研究学者

  • 吴庆宏
  • 杨秀娟
  • 林小丹
  • 田华静
  • 窦金瞳
  • 詹全旺
  • 赵军强
  • 陈娟
  • 史顺良
  • 吴彤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黄冬梅
    • 摘要: 评价语言在广告语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意义。本文以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为切入点,对自建数据库中广告语篇态度资源分布的总体与分类特征进行描述和阐释,探讨正面与负面、显性与隐性态度资源在广告语篇中的社会意识形态意义及其实现手段,并分析态度资源构建的自然与天然、年轻态、个人主义等意识形态体系,探讨评价语言对当今社会的审美标准、审美情感以及消费行为的社会意识形态引导和构建作用。
    • 罗玲玉
    • 摘要: 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各类全球性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生态失衡。《瓦尔登湖》一度被誉为环保主义的圣经,书中所体现的生态思想非常具有研究价值。James Martin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调理论提出了评价理论,该理论的核心为态度子系统,又可分为情感、判断与鉴赏三个小系统,从生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对选篇《冬天的禽兽》态度资源进行分析,有利于揭示作者背后的生态意识形态及其如何通过态度资源的运用影响读者的生态观念,提高其生态意识,最终达成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目标。
    • 张曼玉
    • 摘要: 本文基于生态态度系统,对《中国日报》关于河南特大暴雨的新闻报道中的态度资源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研究发现报道的重点在于运用大量的积极判断资源对以政府为代表的救援行动进行正面评价,以及大量的消极鉴赏资源针对此次极端降雨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进行报道。报道整体上传达了积极的生态意识,强调了当前极端天气的严峻性,能够激发读者对生态问题的深入思考。
    • 孙铭钰
    • 摘要: 本研究以语用身份论为理论框架,以“外教社杯”第十届综合课组10位获奖教师的视频转写文本为语料,运用话语分析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教师话语中态度资源的运用及身份建构情况,发现高校外语教师在教学中较多运用判断资源和情感资源来建构评价者、组织者、专家和朋友的身份,较少运用鉴赏资源。此结果对于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话语选择及身份建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高嘉雯
    • 摘要: 本研究以评价理论为框架,结合和谐话语分析中的一个假定及三个原则,就有关云南大象迁徙报道中的态度进行评价。经统计分析发现,在选取的五篇报道中,鉴赏态度资源最多,评判态度资源次之,情感态度资源最少。在鉴赏态度资源以及评判态度资源中,消极态度资源多于积极态度资源。将数据结合和谐话语分析中以人为本的假定以及良知原则、亲近原则和制约原则分析后发现,该媒体对云南大象迁徙的态度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大象作为远离人群的独立个体并尚未对人类利益造成损害时,报道对大象持积极赞扬的态度;当大象与人类之间的距离拉近并对人类的利益造成损害且超出一定的忍耐限度,报道对大象的态度则转为消极批评。由此可见,该媒体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
    • 徐嘉璠; 曾亚平
    • 摘要: 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品牌,是一张展示国家形象的名片,其企业形象的塑造同国家形象的建构息息相关。外宣媒体对中国高铁的报道,将会影响海内外读者对中国高铁的认知。以评价理论中的态度资源为基础,通过分析《中国日报》有关中国高铁的报道,探求其对企业形象的塑造和对受众认知的影响。
    • 王婉蓉
    • 摘要: 从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出发,对李清照的8首诗词及对应的许渊冲英译本在情感、判断和鉴赏三个子系统中的态度资源分布频率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译文进行评估,以此探究译者所追求的翻译原则及目的。研究发现:译文中的态度资源相比于原文中的态度资源有所减少,主要是因为译文中情感资源的态度意义表达不够充分;较原文而言,译文中判断资源的数量和比率与原文差别不大,主要是因为译者为了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基本上传达出了原文判断资源的评价意义;此外,译文中鉴赏资源的数量和比率都有所上升,主要是因为译者为了追求翻译中的“三美”原则而增加了鉴赏资源的使用。
    • 周艺洁; 邱晴
    • 摘要: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中人际意义的开拓和探索,关注各类语篇是如何通过语言资源表达态度、磋商情感以及建构价值观念等。以评价理论的态度子系统为主要研究框架,对中国China Daily、美国CNN和加拿大Global News发布的孟晚舟女士回国事件新闻报道进行态度资源分析,挖掘其语言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研究发现:外媒为维护本国利益,其负面态度资源明显多于《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不同新闻媒体试图通过态度资源的使用,针对同一事件表达其差异的态度立场,传播意识形态,从而影响读者思维及情感。
    • 阿曼古丽•巴拉提
    • 摘要: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打响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狙击战,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与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同时,形成了一套新冠肺炎话语体系,这套话语体系大部分表现在新闻报道中。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分析框架,为新闻报道的态度资源的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论文从评价理论的角度视角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态度资源的汉维翻译。
    • 马敬想; 郭秋月
    • 摘要: 本研究选自中国官方网站上发布的、以“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主题的24篇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自建小型语料库,从评价理论态度子系统出发,借助语料库分析工具,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话语中的评价资源进行分析,探究“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新闻话语中态度资源的使用及其所传递的话语意义。“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语篇中较多使用判断和鉴赏资源实现评价意义的表达,且这些态度资源多呈现积极意义,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话语环境,构建了一个对人民生命安全负责、坚持正义友善、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大国形象,彰显了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