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生物驱

微生物驱

微生物驱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23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378088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三届五省(市、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2004(第八届)国际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会议、第十六届五省(市、区)稠油开采技术研讨会等;微生物驱的相关文献由53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涛、宋永亭、吴晓玲等。

微生物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8088 占比:99.98%

总计:378176篇

微生物驱—发文趋势图

微生物驱

-研究学者

  • 刘涛
  • 宋永亭
  • 吴晓玲
  • 曹功泽
  • 曹嫣镔
  • 冯云
  • 宋欣
  • 郭辽原
  • 巴燕
  • 谭晓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庄建; 陆灿阳; 张旭; 杨文军; 袁维彬
    • 摘要: 针对长庆油田塞169低渗透油藏微生物活化水驱对低渗储层适应性较差的问题,通过气相色谱-质谱等多种检测手段对现场扩培池中微生物活化水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酸、生物气等代谢产物种类及含量进行了定量检测,明确其微观驱油机理,并利用双末端测序(Paired-End)方法对22口井采出液的微生物群落分布进行了测序。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酯类质量浓度为1.57~4.98 mg/L,有机酸质量浓度为108.34~133.61 mg/L,生物气体积浓度为18~38 mL/L,油水界面张力降低30%~70%,pH值降低3%~5%,驱油效率提高5.46~11.93个百分点,微生物活化水代谢产物中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酸、生物气和生物聚合物发挥了驱油作用;微生物驱过程中,采油井井液中细菌、古菌和产甲烷菌3种菌的基因数量总体增加,井间分布差异逐渐减小;井间微生物群落差异主要与渗透率和注采层位有关。该研究为低渗非均质油藏微生物驱油选层选井和优化注采方案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王香增; 杨红; 王伟; 李剑; 梁全胜
    • 摘要: 延长油田低渗透油藏储量大,受储层基质致密、裂缝系统复杂的影响,常规注水开发效果差,原油采收率低,油田提高采收率需求迫切。基于延长油田CO_(2)非混相驱油与封存一体化、低温油藏空气泡沫驱、生物活性复合驱和微生物驱技术及矿场实践,提出了低渗透油藏CO_(2)非混相驱“溶蚀增渗、润湿促渗”新理论,形成了以提高CO_(2)驱混相程度和CO_(2)驱立体均衡动用为主的CO_(2)非混相驱油技术,揭示了浅层低温油藏复合耗氧机制,完善了空气泡沫、生物活性复合剂和内源微生物激活剂配方体系。矿场实践表明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延长油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曹琳; 修建龙; 黄立信; 黄峰; 徐云峰; 赵辉; 盛广龙
    • 摘要: 微生物驱具有成本低、施工工艺简单和环保的优点,成为备受关注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微生物驱机理相对复杂,目前常用的有限差分和有限元等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效率较低,且精度受网格划分影响较大.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将无网格法用于微生物驱数值模拟,并将无网格法求解结果与传统有限差分法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无网格法在保证相同计算精度的同时,计算效率提高了62%.此外,分析了微生物驱数值模拟中无网格法的稳定性,布点密度、节点影响域和权函数等关键参数对模拟结果和精度具有一定影响.在边长为100 m的方形油藏区域,采用9×9均匀布点方案,影响域为以3倍节点间距为半径的圆形和GAUSS权函数时,能够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取得最高计算效率.基于无网格法的微生物驱数值模拟可高效、灵活地实现微生物驱机理分析.
    • 侯兆伟; 李蔚; 乐建君; 金锐; 窦绪谋
    • 摘要: 大庆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历经50多年的持续攻关,基础研究和现场应用均取得一定进展.研究发现微生物存在主动趋向原油、黏附原油、产表面活性剂乳化原油3种趋向原油方式,确定实验菌株以氧化方式降解烷烃、芳香烃的降解机理.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低渗透油田开展外源微生物现场试验,实施微生物吞吐试验93口井,单井平均增油量为149t,吨增油菌液和激活剂成本为300元;在特低渗透油田开展微生物驱试验,朝阳沟油田累积增油量为6×104t,采收率提高4.95个百分点,吨增油菌液和激活剂成本为557元,并明确注采关系是影响微生物驱效果的主要因素.对大庆油田水驱、聚合物驱和复合驱后典型油藏菌群结构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研制出高效激活剂配方,在萨南油田聚合物驱后油藏开展了1注4采内源微生物驱现场试验,采收率提高3.93个百分点,吨增油激活剂成本为643元.
    • 林军章; 汪卫东; 胡婧; 吴晓玲; 谭晓明; 丁明山; 曹功泽
    • 摘要: 胜利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历经二十多年的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机理研究取得深入认识,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已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微生物界面趋向性、嗜烃乳化、界面润湿改性等主导驱油机理认识更加深入,并实现了量化表征,为菌种(群)改造和调控指明了方向;建立系统的油藏菌群结构分子生物学分析、采油功能菌激活调控、三维物理模拟驱油等微生物采油技术体系;现场试验从单井吞吐到微生物驱,从外源微生物到内外源微生物共同作用,近几年通过微生物+其它工艺组合的方式大幅提高了该技术油藏适应性.目前已进入全面先导实验向工业化应用的转化阶段.截至2019年12月胜利油田微生物驱油已实施10个区块,累积增油量为30×104 t.微生物驱技术在沾3普通水驱稠油油藏现场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又在辛68高温高盐稠油油藏和草13热采低效稠油油藏微生物驱现场试验取得突破.针对不同类型稠油油藏建立了微生物复合气体等复合吞吐工艺,扩大微生物单井吞吐技术应用规模,到2019年12月已实施400余口油井单井吞吐,累积增油量为8×104t.
    • 姚传进; 孟祥祥; 曲晓欢; 詹广贤; 李蕾; 雷光伦
    • 摘要: 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建立油藏微生物驱反应动力学模型以及反应动力学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提出微生物驱过程中原油降黏、地层水增黏、改变油水界面张力等关键提高采收率机制的表征方法,基于胜利油田某试验区油藏数据,建立油藏微生物驱概念模型,开展微生物驱参数敏感性分析,并对微生物驱运移规律及驱油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降解原油的程度越大,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的程度越大,呈正相关关系;生物聚合物增黏地层水的程度越大,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的程度越大,但增大幅度逐渐放缓;油藏微生物初始质量分数存在临界值,当大于临界值时,微生物驱才能取得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微生物降低表面张力的程度存在最佳值,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发挥微生物驱油性能;建立的油藏微生物驱反应动力学模型及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合理描述和表征油藏微生物驱生长代谢过程和提高采收率关键机制,是一种实用的微生物驱数值模拟方法,可为微生物采油现场方案实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袁士义; 王强; 李军诗; 高明; 韩海水
    • 摘要: 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成为我国油田开发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的带动下,依靠持续自主创新,我国陆上油田已形成精细水驱、化学驱、稠油热采、气驱、微生物驱等提高采收率理论技术系列,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大庆、长庆、胜利、辽河、新疆和大港等油田成功实现工业推广应用,为保障国家原油产量长期稳产发挥了重大作用.文章系统总结了提高采收率技术取得的创新成果及突破性成就:精细水驱推动老油田水驱技术升级,对延缓产量递减发挥重要作用;化学驱理论技术多方位持续创新,技术水平和应用规模保持世界前列,其中聚合物驱在大庆油田二类油层矿场提高采收率约14%,二元复合驱表面活性剂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矿场提高采收率18%以上,三元复合驱矿场提高采收率20%以上;稠油热采由蒸汽吞吐向蒸汽驱、SAGD和火驱技术跨越发展;注气形成较成熟的配套技术,矿场取得良好增油效果,具备5~10年上产千万吨潜力;微生物驱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矿场提高采收率7%以上.针对低油价、降本增效和节能环保等新形势新要求,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需持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不断升级核心技术、探索颠覆性技术,加大试验和工业化力度,为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发挥更大作用.
    • 温静; 肖传敏; 郭斐; 王奎斌; 马静
    • 摘要: 高凝油具有凝固点高、含蜡量高、析蜡温度高的特点,可能对近井地带产生冷伤害,降低油藏渗透率,影响渗流规律,并且制约了水驱转化学驱等提高采收率技术的试验效果.针对该问题,通过室内实验对辽河油田沈84-安12块地层流体中内源微生物进行分离与鉴别,提取了2种耐高温优势微生物菌种,优化了菌种地下激活体系,探究高凝油油藏微生物驱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驱油体系具有降解高凝油蜡质组分作用,有效降低C20以上长链饱和烃,降解率达到19%~33%,改善后原油凝固点降低2~6°C,较水驱可提高采收率9.0个百分点.该研究为解决高凝油油藏冷伤害、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借鉴.
    • 李琰1; 张明江1
    • 摘要: 2018年11月6日,胜利油田新春公司传来喜讯:排6南区的4口高含水油井,实施微生物驱采油试验取得成功。这项创新实施后,平均单井日产油6吨,含水率由96%下降到70%,预计可复活储量220万吨,高含水停产区块将''重新焕发青春活力''。水淹和高含水是国内外稠油开发共同面对的难题。
    • 饶跃新
    • 摘要: 目前我国提高油藏采收率技术主要分为热采、气驱、化学驱、微生物驱及物理法等五大类.大规模应用的热采技术主要为蒸汽吞吐、蒸汽驱和SAGD;规模化应用的气驱技术主要为CO2混相驱和烃混相/非混相驱;化学驱技术主要在中国应用,聚合物驱已进入工业化应用.本文对国内外采用的提高油藏采收率技术及发展进行了概述,各种驱油方法各有优劣,应根据油藏的具体情况对EOR技术进行配套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